八路軍雖然是抗日戰場上十分活躍的力量,但因為自身武器裝備的限制,使得抗戰的實力得不到發揮。
為了解決武器裝備配備不足的問題,八路軍自力更生,建立了眾多的兵工廠,而黃崖洞兵工廠是當之無愧的總廠。
1941年,日軍嗅著氣味找到了黃崖洞兵工廠的位置,為了保護黃崖洞兵工廠,中日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戰鬥。
但是,武器佔優的日本人,卻被處於劣勢的八路軍打得灰頭土臉,更是創造了抗戰以來最佳戰損比。
不僅擊退了日軍的侵略,更是讓國內外瞭解了八路軍的真正戰鬥能力。
黃崖洞兵工廠位於太行山脈,太行山脈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險要的地勢環境,為抗日作戰提供了先天優勢。
八路軍抗日以來,武器裝備短缺是制約打擊日寇的重要短板之一。
為此,1938年10月,六中全會就明確指出,各部隊在發展抗日力量的同時,不能忽略兵工廠的建設,要實現武器彈藥的自給自足。
同年11月,又把建立兵工廠,當成抗日重要任務之一。
為了做好表率工作,1939年6月,八路軍總部率先成立了軍工部,作用就是為全軍建設兵工廠提供指導。
同時,要建立一座為全軍服務的總廠,軍工部將目標瞄準了太行山。
1939年7月,在經過實地考察之後,兵工廠便被安排在了太行山脈內部的一個山洞裡,也就是黃崖洞。
黃崖洞地處太行山深處,通往洞穴的道路只有幾條,每一條都非常險峻。
為了將保衛工作做到極致,八路軍參謀長左權帶人一個山頭、一條道路地摸索防禦之道。
以特務團為防守主兵力,將三個營分別部署在黃崖洞的三個方向。
在西北部和東部的主要山口,部署兩個營的兵力阻擊敵人的進攻,在西南方向則控制著太行山的山谷,以策應其他兩處的防禦,並隨時提供支援。
大的防禦方針確定之後,在具體防區劃分上,左權也進行了具體指導,要求守衛部隊設定明暗機槍點,埋設反步兵地雷,同時做好防空準備。
而且,進出黃崖洞的幾條道路設定檢查崗,對進出人員進行登記與檢查。
1940年1月,黃崖洞防禦體系基本建造完成,9000米的戰壕,以及190多個明暗火力點,使得黃崖洞的防禦做到了無可挑剔。
在這種防禦之下,黃崖洞迅速建造完成,生產力也得到了迅速地提升。
按照黃崖洞的生產能力來計算,他每年至少能為12個步兵團提供全部武器裝備。
這在中國抗戰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日軍並不會放任這麼一個重要的大殺器存在。
1941年11月,日軍在多方情報偵查之下,摸清了黃崖洞的具體位置,準備實施攻擊,摧毀我軍總廠。
日軍以第36師團一部為主,加上混成第四旅團的兵力,準備向黃崖洞開展進攻。
11月6日,趁著夜色,日軍3000作戰部隊分出一批作為試探性攻擊,在被打退之後,重新組織力量於11月8日再次實施作戰。
這次日軍不光出動了步兵,而且配屬了重炮,用11門火炮對我軍陣地展開了半天的轟擊。
除此以外,日軍還動用了飛機對山頭上的我軍實施持續性的轟炸,但這些進攻手段早已在我軍設防之初就考慮到位了,所以未造成任何傷亡。
反而日軍在火炮、飛機轟炸之後,開始向山頭攀爬,多數日軍被地雷炸死、炸傷,11月11日,日軍不得不停止攻擊轉而繼續開展炮擊。
12日,日軍為順利蹚過雷區,驅趕百餘頭山羊向雷區前進,但山羊的體重較輕,無法觸發地雷,反而緊跟其後的日軍被炸得人仰馬翻。
旋即,日軍改變攻擊方向,調整到桃花寨附近進行攻擊。
守衛在此處的二營,同樣沒有給日軍好果子吃,機槍、手榴彈傾瀉而下,日軍又丟下了百餘具屍體,才慌忙撤退。
11月15日,日軍再次增兵,實施了兩面夾擊的方案,而且首次使用火焰噴射器。
可是,日軍的攻擊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我軍戰士早有準備。
16日至18日,三天的戰鬥日軍取得了些許進展,部分日軍衝上了我軍陣地,與我方人員展開了白刃戰。
八路軍戰士利用手中一切能用的裝備與日軍展開殊死搏鬥,沒有武器的搬著石頭砸向日軍,沒有石頭便抱著日軍跳下懸崖。
戰鬥一直持續到18日中午,以日軍的撤退為結束。
這次戰鬥,我軍只有1500人參戰,而日軍參戰兵力在5000人以上。
經過11天的戰鬥,我軍不僅取得了黃崖洞兵工廠保衛戰的勝利,而且戰損比極其輝煌。
日軍被消滅700多人,而我軍只有140餘人傷亡。
1比5的戰損比,被全國引以為傲,相信以現如今解放軍的實力,在碰到日軍時,輝煌將被延續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