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還很強嗎?最近美國空軍副參謀長理查德·摩爾中將,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簡直稱得上尖酸的回答,他表示美國空軍現在的戰鬥機數量和飛行員熟練程度,根本無法與中國這樣的大國展開相對公平的對抗。接著他列出了一連串資料,聲稱美國空軍根本沒有4000架戰鬥機,只有2000架,平均機齡不是8年而是28年,飛行員平均每月飛行時間是6~8小時,遠不如以前的18~20小時。
沒什麼東西比數字更有說服力了,所以摩爾中將得出結論,現在的美國空軍只能打打治安戰,至於與中國這樣的大國搞對抗,至少以現在這個狀態,美國空軍沒那麼大本事。
至於4000架戰鬥機,平均機齡8年,飛行員每個月能飛20小時,這個相對較高的指標,說的是30年前打海灣戰爭時期的美國空軍。那個時候,挾冷戰勝利之威的美國空軍,利用技術和代差優勢,將伊拉克空軍打得滿地找牙,伊拉克陸軍更是如同待宰羔羊無力反抗。摩爾中將的這個言論,就是要告訴白宮和國會,美國空軍已經沒有能力發動一場如海灣戰爭那樣的高烈度區域性戰爭了,別說面對中俄這樣的大國,就是面對胡塞武裝,美軍還要強調“出於自衛”才發起空襲,而且嚴格控制規模。
儘管摩爾中將說得大差不差,但這番話還是被認為別有用心。比如有人認為,還是那套“我,空軍,打錢”的要預算老把戲,試圖以示弱和賣慘的形式,要求國會給空軍更多撥款,要求五角大樓分給空軍的資金能多一些。也有人認為,摩爾這種語出驚人的論調不全是要錢,因為他提到了飛行員訓練水平不足的問題,如果現役空軍飛行員平均每月真的只有6~8小時的飛行小時,那問題可不小,與解放軍飛行員月均16~17小時比起來差了不少。
要知道,冷戰時美國空軍一直保持了相當高的戰備水平,大部分戰術機隊的飛行小時每年可達驚人的300小時,美國海軍航空兵的平均飛行小時數與空軍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彼時解放軍的訓練時間就差多了,能保證每年100小時就是一流部隊了,大部分只能保證60~70小時。不過幾十年過去,這個數字竟然倒了過來,實在讓人唏噓,也難怪不少人質疑摩爾中將在“哭窮”。
實際上,美國空軍的高階軍官這樣“哭窮”早已不是第一次了,2022年9月,美國空軍作戰司令部司令馬克·凱利上將就曾表示,現在的美國空軍不得不用48個戰鬥機中隊和9個嚴重老化的攻擊機中隊,完成本該由至少60個戰鬥機中隊去執行的任務。凱利上將進一步對媒體解釋,雖然57箇中隊與60箇中隊相差不大,但很多都是老舊的A-10C攻擊機,在擁有大量先進防空導彈的對手面前不堪一擊。
美國空軍其實對A-10嫌棄至極,因為這種專業對地的攻擊機只能用來支援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作戰,等於美國空軍自己花錢養著飛機養著人,到頭來全給別人做貢獻了。所以美國空軍的頭頭們每年都在絞盡腦汁想把A-10全部退掉,但國內一直有阻力,這才始終維持著200多架A-10C。
“哭窮”的還不止戰鬥機數量和飛行員訓練不足這麼簡單,摩爾中將日前還就“哨兵”洲際彈道導彈計劃表態,稱不惜任何代價,也要把預算大約1315億美元的“哨兵”推進下去。此事的起因,是美國國會要求進行內部審查,搞清楚這個準備代替“民兵-3”導彈的專案,為什麼會超支37%。
言下之意就是如果美國空軍想繼續推進這個越來越昂貴的洲際導彈專案,就必須向國會一五一十說明白,為什麼這導彈花錢越來越多,而且每一筆超出預算的資金,都要經過國會的審查才能獲得撥款。
所以總體來說,摩爾中將的言論算是半摻水,確實指出了美國空軍現在的問題和癥結所在,但歸根結底還是在向國會要錢。
美國空軍這幾年在裝備採購上,確實給人落下了把柄,放著五代機F-35A不買,非要挪出一大部分預算去買四代半的F-15EX,而且按照均攤研發費用後,這F-15EX居然比F-35A還要貴,作為一個成熟機型的改進型號,產能也遠不如F-35。從提升和保持戰鬥力方面來說,這種舉措顯然很不正常。即使為了給波音公司一點訂單,平衡美國軍火廠商的勢力,這種本末倒置的行為也讓國會很不滿。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美國空軍是面臨自身轉型、機隊換代、挑戰升級三方面的壓力同時擠壓。
本世紀初為了打反恐戰爭和治安戰裁撤了大量戰術機隊,無人機大行其道,如今都要“撥亂反正”,重回大國對抗的路子。80-90年代服役的F-16、F-15、A-10等戰機,也都要等F-35和F-15EX來替換,但每年產能擺在那,1000多架的存量一時半會兒肯定換不完。最後解放軍空軍的強勢崛起,有更年輕的機隊、更大的先進戰機產能以及五代機的井噴式服役,嚴重挑戰了美國空軍在第一島鏈的制空權。
時間不等人,這句話我們常常用來激勵自己,解放軍的快速發展也使得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美軍。如果不能維持軍事上的優勢,美國在亞太的霸權可就要動搖根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