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半島地區的局勢可謂是高度緊張,美韓兩國近期頻繁在軍事分界線附近舉行聯合軍演,同時美國也在加緊向半島地區“調兵遣將”。
據美國國防部相關人士表示,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在24日已經進入美第七艦隊活動海域,第七艦隊中還有里根號和卡爾·文森號2個航母戰鬥群。
羅斯福號航母的到來,也意味著在朝鮮半島周邊海域,美國已經集結了3個航母戰鬥群。
就在美國集結3個航母戰鬥群的同時,朝鮮方面也在24日試射了一枚新型戰略巡航導彈,這是朝鮮目前最新的一款超音速巡航導彈,被朝鮮方面稱為“火箭-3-31”。
除此之外,在黃海方向上,朝鮮也試射了多枚巡航導彈。可以說,面對美國的“大軍壓境”,朝鮮沒有表現出任何畏懼的意思,反而還繼續用試射導彈的方式進行回應。
朝鮮之所以能夠以“強硬對強硬”的姿態面對美韓同時挑釁,不光是其背後有核武器做後盾,常規武器所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回顧朝鮮過去幾年裡的發展,在導彈方面可以說是突飛猛進。
在短短5年時間內,朝鮮就已經建立起來近中遠端三位一體的導彈打擊手段,其範圍從朝鮮近海一路覆蓋至日本海甚至是日本本土。
除此之外,在最近幾年才逐漸實用化的高超音速導彈,也在此前的朝鮮閱兵式上出現,這標誌著朝鮮軍隊已經在導彈這一領域的發展,跟上了世界潮流。
尤其是朝鮮成功試射的火星-18洲際彈道導彈,外界普遍認為其射程超過10000公里,一旦美國對朝鮮先手打擊,朝鮮會毫不猶豫的核打擊美國本土。
朝鮮彈道導彈技術突飛猛進,誰會感到害怕呢?那自然就是有著“朝鮮恐懼症”的韓國及其幕後的美國了。
在朝鮮導彈技術不發達的年代,美國的航母編隊就是維持半島穩定的重要手段,無論韓國內部發生什麼,只要美國的航母一到半島海域,朝鮮就不會再有任何越界的舉動。
例如在1979年韓國內部發生“雙12軍事政變”的時候,美國就緊急抽調第七艦隊進入日本海,對半島局勢進行監視,這也讓當時的朝鮮不敢趁著韓國國內混亂之際南下。隨著朝鮮的導彈技術起來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在今天,美國的“航母外交”已經不起作用,朝鮮根本不會再吃這一套,甚至還在不久前用剛投入使用的“萬里鏡”偵察衛星,給美國在太平洋的各大海軍基地與拍了個照,此舉表明朝鮮有能力打擊到這些區域。
尤其是這次朝鮮試射的超音速巡航導彈,更是使其具備了精準的對海打擊能力。也正因如此,哪怕這次美國出動3個航母戰鬥群,朝鮮的態度也絲毫沒有鬆軟的跡象。
對於韓國來說,朝鮮導彈技術越強,自己就越不安全。在此之前,韓國只需要擔心以及應對,首爾首都圈被朝鮮炮擊的風險。
如今不但整個首爾都市圈都處於朝鮮導彈的打擊範圍內,就連位於半島最南端,韓國第二大城市釜山都隨時可能被打擊。
韓國自己則相當缺乏能夠打擊朝鮮縱深地帶的武器,為此,韓國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都高度緊張,對於北方的一舉一動都保持十足警惕。
甚至在去年巴以衝突爆發後,韓國高層還討論了朝鮮像哈馬斯那樣發動突襲的可能性,他們得出的結論也很簡單,那就是朝鮮擁有大量導彈,一旦朝鮮突襲韓國,其全國所有城市都並不安全。
朝韓兩國對峙到今天這個地步,甚至還演變出了一個相當奇特的現象,那就是雙方不在軍事分界線上爆發戰爭,反而都選擇在烏克蘭打“代理人戰爭”。
從去年開始,朝鮮與俄羅斯的關係逐步升溫,俄羅斯國防部長邵伊古也在去年訪問朝鮮。
兩國之間愈發親近的關係,也讓一些西方媒體認為朝鮮正在對俄羅斯進行“軍援”。就在近期,烏克蘭戰場上也確實出現了朝鮮製造的152毫米炮彈,這似乎印證了朝鮮軍援俄羅斯的這一說法。
巧合的是,同樣是在去年,韓國宣佈向美國提供10萬發155毫米炮彈,這些炮彈雖然明面上是提供給美軍使用,但其實是因為美國自己工業產能不足,其生產的155炮彈數量無法滿足烏軍消耗,因此只能從盟友那裡挪用。
韓國提供的這批炮彈,在之後就直接被轉送給了烏克蘭,這下事情就變得有趣起來了,朝鮮援助俄羅斯,韓國援助烏克蘭,雙方直接在俄烏戰場上打了一出小型的“代理人戰爭”。
相比於雙方直接兵戎相見,這種方式反而是釋放對外矛盾的好辦法,畢竟俄烏雙方都對彈藥有著大量需求。
朝鮮也將在後續繼續延續“強硬對強硬”方針,只要朝鮮繼續強硬下去,美韓同盟“外強中乾”的真面目遲早會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