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新華社等多家媒體報道,國防部在釋出會上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外國媒體,包括美國“全球火力”網,透過數學方式計算,認為中國在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每年都有人計算這種排名,特別是年底時各種機構和智庫都會拿出這些所謂的“賬本”,用數字累加的方式來計算中國的規模和能力,數量上就搞一大堆武器。然而,這種計算方法沒有考慮物理效應和化學效應。
國防部對此做出了明確回應,指出國家雖然龐大,但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他們表示,當前我們排名第幾並不重要,因為我們以劣勝優的常態化進行作戰。無論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打敗美國,還是其他區域性戰爭中戰勝很多對手,這都說明西方國家目前基於數學物理的計算模型無法真實體現戰鬥能力。
在抗美援朝戰爭初期,中國志願軍使用了與1949年開國大典時完全一樣的武器裝備,雖然缺乏各種保障條件,但仍然戰勝了擁有先進裝備的美軍。這說明在作戰行動中,數量和效能的計算可能與真實狀態完全相反,因為作戰行動和軍力計算中存在一種無法計算的力量——士氣和勇氣。
中國軍人的勇氣是面向困難、面向對方威脅、面向對方刺刀發起衝擊的核心所在。武器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在各種作戰行動中,意志、指揮以及其他許多方面都是無法在計算器裡體現出的精神要素,其分數如何計算呢?
現在光把美國、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排水量、數量和炸彈等部署當成最核心的計算方式,並沒有辦法形成真實的作戰能力。你拿抗美援朝舉例,如果你用當時的計算方法,那都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不可能呈現出美國被打敗的頹勢。你再說 “範弗裡特彈藥量”,基本上就是炮彈自由,跟現在好多小孩說的“車釐子自由”一樣,你想打多少打多少,炮管打紅了,炮兵累壞了,這才是目標。
當時很多重要高地都被削平了。你看上甘嶺主峰被削平了2米,平均這一把土裡邊有32個彈片,然後一節80公分的樹樁上居然有100多個彈孔。像這些它和武器固然相關,但是誰贏了?咱贏了!
從第三雖然聽起來也靠前不是第一名,但是體現綜合作戰能力絕不是透過冰冷的計算器和小小的鍵盤能敲出來的一種能力。咱們國防部的回應非常有學問,基本上把我們軍事史上最核心、最重要的富有哲學思想的概念全部丟給了他們。國家雖大好戰必亡,所以你看很多大國包括美國天天打仗煽風點火。那個作用的確是很壞,但是贏了嗎沒贏?你從區域性戰爭以後,全球地區不就是打小國不敢打大國,打弱國不敢打強國?而且贏了不少,但是在一些弱小國家那個表現讓其他國家看到,也沒有感覺到美國很強勢。
越南戰爭打了10來年,號稱是繼阿富汗戰爭之前美國最慘的戰爭。後來阿富汗戰爭打了20年,20年打完以後跟沒打完全一樣,但是花錢太多死人太多。而且在最近打胡塞,打了老半天也沒打出個結果來,沒有顯示美國強大。胡塞要打美國,要打美艦,把美國當成重要作戰物件。
目前看第幾不重要,能力很重要,打贏很重要。表面上的分數跟實際能力完全兩碼事。國防部對於這件事情的回應應該體現出了中國智慧和中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