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導彈制勝論”一直很有“市場”,但是眼下的俄烏戰爭毫無疑問已經告訴了我們,僅僅依靠導彈的力量,是很難打贏一場大規模戰爭的。根據不完全統計,在持續近兩年的俄烏戰爭之中,俄軍至少已經使用了多達8000多枚各種型號的導彈,其中除了蘇聯時期的舊式導彈之外,也不乏匕首、鋯石等先進的新式導彈。但是令人覺得奇怪的是,儘管俄軍已經使用了這麼多導彈,但是烏克蘭方面至今依然並未被俄軍的導彈“打服”,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是烏克蘭本身具備了相當強的防空能力。除了烏克蘭本就已經裝備的蘇制S-300防空導彈之外,在西方各國的大力援助之下,烏克蘭還獲得了包括美製的愛國者系列導彈,法國的SAMP-T防空系統等各種型號的防空反導系統。因此對於俄軍的導彈襲擊,烏克蘭其實是有很多辦法進行應對的,也確實有不少俄羅斯導彈被烏克蘭成功攔截,這是俄軍的大規模導彈襲擊無法“逼和”烏克蘭的重要原因。
第二,導彈無法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導彈襲擊看似聲勢浩大,但是一方面導彈價格昂貴,確實沒辦法“敞開了用”,另一方面導彈,尤其是常規導彈的威力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強大。在俄軍的導彈轟炸行動之中,不少導彈最多也就是轟平一棟樓,連平掉一個街區都做不到。再者說,烏克蘭的機動部隊,有生力量是可以轉移的,俄軍的導彈很難大規模殺傷烏軍的有生力量,也就難以消除烏軍的抵抗。
導彈的優勢在於可以進行遠距離的“點殺”,可以突破戰線,在幾百甚至幾千公里之外發動打擊。缺點就是火力持續性,火力密度不夠,並且使用成本過高。因此僅僅是依靠導彈的力量,很難打贏一場大規模現代戰爭。其實這也提醒了我們,一旦未來開啟必勝的收臺之戰,除了要使用先進的導彈之外,還需要動用一種火力持續性強,成本不高並且可以大規模形成覆蓋面的武器裝備。
好在如今這種裝備我們已經成功普及,這就是威力強大的遠火。在導彈進行遠端精確打擊高價值目標的同時(如大型水面戰鬥艦艇等),我們還需要使用火箭炮進行縱深火力打擊。相對於導彈來說,火箭炮的成本要低得多,並且火力持續性也要強很多,即便是被對方防空系統的攔截彈攔截了也不心疼。並且,在使用了精確制導彈藥的情況下,火箭炮還能夠獲得不亞於一般導彈的精準度,實在是一種非常好用的“利器”。
要知道,臺島的防空力量客觀上是很強的,甚至其自稱全球“防空密度第一”,光是澤連斯基當成是“寶貝疙瘩”的愛國者系統就有9套(三套愛國者二導彈系統,六套愛國者三),防空力量確實不可小覷。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先用“量大管飽”的遠端火箭彈消耗掉對方的防空導彈,最後再使用導彈進行精確打擊,這樣就能夠以最小的代價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