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美在不久後開戰,賭上的是中國的國運還是美國的國運?
2023年1月27日,美國四星上將稱“將於2025年和中國開戰,且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
時間已經來到了2024年,距離他預測的開戰時間只差一年,難道,中美在不久的將來真的會有一戰嗎?若真如此,這一戰會導致怎樣的結果?
軍事評論員稱:中美開打只會有兩個結果,若戰爭靠近海洋,中國則能擺脫美國的掣肘,若在遠洋地區,美國則可佔盡便宜。
事實真的如此嗎?
一、關於“中美開戰”議題引發的大討論
2016年美國智庫蘭德公司預測了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隨後,他們熱氣騰騰地出爐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也在美國全社會掀起了一股討論中美衝突的熱潮。
數年來,不論美國總統是誰,中美關係問題總是在風口浪尖。
隨著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中美關係緊張局勢白熱化的現狀也引發了世界人民的猜測與關注,因為很多人擔心,一旦中美開戰,不僅會讓這兩個大國兩敗俱傷,更會拉其他國家下水。
中美開戰的可能性從數十年前就已經被美國專家以各種角度來預測,目前,以中國的影響力和發展趨勢來看,中美大戰的可能性是有的,但這個可能性並不大,畢竟現在的中美軍事實力和發展速度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中國現階段仍然處於戰略防禦的一方,必然不會熱衷於一較高下。
能為其佐證的是,若真如此,臺灣島早就已經打響了熱戰第一槍,所以,中美戰爭的爆發還要取決於美國政黨的討論結果以及美國的野心。
美國雖是世界上第一大國,可他們要下這種決心還是非常困難的。畢竟,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軍事實力與日俱增,若美國真的孤注一擲,中國未必坐以待斃。
對於美國而言,利益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是他們永遠考慮的問題,當利益和風險不成正比的時候,他們絕對不會鋌而走險,甚至還會半途而廢。
比如伊拉克戰爭、朝鮮戰爭以及美越戰爭中,美國的所作所為都可以為現在的中美局勢提供借鑑——若無十足的把握,美國不會輕易出擊。
因此,這個結果是我國軍事專家早已預測到的,也就是說,儘管美國目前的態度十分狂妄,但他們不會輕舉妄動。
回溯歷史便可知美國政府的謹慎,當年日本決定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海軍大將永野修身曾經詢問過在日本駐美國大使館的山本五十六:“如果皇軍和美國開戰能有幾成勝算?”
對方回答:“你如果看過美國底特律遍佈的汽車,得克薩斯的石油就知道我們有沒有勝算”。這個回答很實際,但永野修身並不滿意,他不死心地問道:“如果我國開戰能堅持多久?”山本五十六回答:“大約三個月,三個月之後就不知道了。”
“聰明”的永野修身發現——機會已經來臨,三個月足夠。隨後,美軍偷襲珍珠港,日本被反殺。
如此戲劇的一幕是永野修身沒有想到的。
由此來看,美國四星上將嚷嚷要與2025年與中國開戰的行為印證了他如永野修身一樣的觀點——過了這個時間點就打不贏中國了,必須在2025年解決。
當然,這也只是“他覺得”,事實則是,就算美國於現在這個時間在中國周邊開戰,他們也未必能夠打得贏。
二、地緣政治將成為中美一決高下的決定性因素
“中國近海無敵論”是網友們非常相信的一個理論。
有許多學者預測,如果中美關係真的到了不得不“掀桌子”的時候,臺海衝突將是第一場戰役,臺灣島會成為主戰場。
這一點是許多人都非常認可的,因為臺灣統一是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一個關鍵節點,一旦開戰,極有可能會以中國突然在臺灣採取行動方式、緊接引發著朝鮮對韓動手的方式開始,隨後則是美、日介入。
屆時,中美雙方會在中國周邊海域進行激烈海戰,由於臺灣島背靠大陸,佔盡地理優勢,所以中國應該會力壓美國的風頭。
畢竟,中國海軍經由幾十年的發展已經迎頭趕上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方面,目前中國GDP總量約佔美國GDP的70%,若以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中國的GDP就會超越美國GDP總量。
伴隨著GDP的上升,中國國防開支也將快速接近美國,而後將其他國家遠遠甩在後面。
所以,未來的美國仍是世界上第一強國,但中國會成為他們無法撼動的第二強國,一如當年和美國掰手腕的蘇聯。
所以,不論開戰與否,從現在開始,美國已經沒有辦法全面遏制中國,除非在中國本土及周邊發生大規模戰爭(這使得中國對外投資和貿易迅速轉移出去,引得經濟崩潰)。
這是唯一道路,也是目前美國政客屢屢在中美關係問題上拱火的原因。
由此,美國上將才會認為:如果現在不開打,恐怕以後就沒有機會了。因為他也知道,在中國海域附近,他們不佔優勢,尤其在未來。
同時,各專家又預測了另一個結果:在中國的近海領域,戰爭主導權必然在中國手裡,而在遠洋地區,美國或許會主導戰爭的走向。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放軍現在只需一聲令下就能夠迅速登島,且無懼外部環境,這是因為在我國海域內。
可在其他海洋領域,美國的軍事基地就能做到處處窺視我軍。他們在全世界建立的航母戰鬥群擁有著絕對的制海權,整個西太平洋地區牢牢在美軍的掌控之下,且他們在軍事基地上面設立的軍火及軍隊實力仍然遠遠強於中國。
以戰爭視角來看,如果在臺海地區爆發戰爭,美國藉口插手時,勢必從關島、日本等軍事基地起飛,對中國的軍事目標進行遠端打擊,且他們還會窺伺中國後方目標。
雖然中國也有反制之力,亦可用導彈反擊美國基地,但還是難以消滅敵人所有有生力量。
總而言之,靠近我國大門前的區域,中國“做東”,離開我國近海區域,美國就不會輸。
三、中美衝突的癥結仍在美國
俯瞰整個戰爭局勢來看,中美兩國開戰的核心問題在於地緣政治,其中屬臺灣問題的難度最大,這也是美國敢屢屢插手亞洲問題的根本。
所以,想要一勞永逸地解決戰爭的走向,就必須先將臺灣問題握在手中,可目前的大陸還沒有這個能力,也就只能徐徐圖之——將臺灣利益綁在大陸身上。
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好途徑就是給臺灣讓利,導致其經濟根本離不開大陸的支援;若是臺灣強行剝離大陸,則會發生難以承受的徹底崩潰。
如此一來,臺灣就不會走,也就不會被美國利用,開打戰爭也就無從談起。
綜合以上分析,更多專家傾向於“在一年後戰爭不會開戰”的結論。
即使如此,往後的十年內,我國則更需要投入地緣政治上的努力,尤其用外交的方式來應付日益複雜的亞洲局勢。
首先,中美問題是第一大問題,其次,要重新開發與中亞、非洲、東南亞的關係,並且要兼顧歐盟、俄羅斯的利益。
中美關係是兩國人民共同的議題,也有不少愛好和平者靈魂拷問——世界上兩個最大的國家就不能和平共處嗎?
事實上,這一答案還是握在美國政府的手中。
從東西方的文明中就能看得出來,中美的衝突癥結在於美國。
東西方的競爭根源於不同意識形態和民族文化,以中國為主導的東方文化擅長守恆求穩,這意味著在前沿科學領域裡,東方不如西方文化那樣有所作為,這也是為什麼人類文明向前推動的前沿性科學幾乎全部誕生在西方。
所以,近幾百年來,美國文化引領世界向前,與此同時,東方文明的優勢得以展現——我國十分懂得學習、利用其他大國長處,進而發展自身,在“平衡”這一問題的把控上可以稱之為西方文明的先導。
因此,從文明競爭力度來看,中美這場競爭拖得越久對中國越有利。
除非再來一次工業革命進行全世界大洗牌,讓中國和美國重新起步,美國才有可能會繼續領先於中國,若非出現這種情況,短時間內還是我國更為穩妥。
既然如此,美國便會更為心急——他們不甘於落後的強者心態自己無處不在的霸權主義讓他們無法停下腳步注視著中國一步步坐大。
我國反而一直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所以這個問題更應該推給美國。在美國人的眼裡,他們只有零和博弈的思維,完全沒有和平共贏的想法,對於世界第一大國來說——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
我國這樣一個醒來的雄獅實在太令美國膽寒,因此,雙方要想全面地解決戰爭隱患,首先要以美國人改變思路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