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曾經說過,“炮兵是戰爭之神”。確實,導彈類武器誕生之時,曾有人預言“火炮類武器將遭到淘汰”。然而,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如今,火炮仍在一場場戰爭中發揮著無可取代的作用,乃至持續著各類技術升級,遠未到該被送到博物館的程度。在如今正在持續的俄烏衝突中,交戰雙方在火炮類武器方面,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俄軍在火炮和彈藥數量上優勢明顯,火力投射能力遠超烏軍;而得益於諸多西方國家的援助,烏軍的多款火炮均在效能方面超越俄軍,突出表現在至關重要的射程方面。
於是乎,如何彌補己方炮兵部隊的射程劣勢,就成了俄方亟待解決的一大課題。但就是在戰事如此吃緊的情況下,俄軍工業卻還是拉胯了。據外媒報道,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對烏拉爾運輸機械製造公司提出批評,原因在於該公司正在推遲最新型的2S35自行火炮的量產工作。
我們知道,作為俄羅斯國產新一代履帶式自行火炮,2S35“聯盟-SV”於9年前的紅場閱兵式上首次亮相。該炮延續了蘇俄制式的152毫米口徑,身管倍徑為52倍,主要用於取代蘇聯時期誕生的2S19系列自行火炮。得益於全新的藥室設計,2S35在發射增程炮彈時,最大射程高達70公里,遠超2S19自行火炮40~50公里的最大射程。
根據俄方此前的報道來看,2S35已透過俄羅斯國家驗收環節,進入了小批次生產階段,且首批次產型2S35已於去年下半年運抵烏克蘭戰場,以接受實戰環境測試。但現在,烏拉爾運輸機械製造公司卻推遲了這款新型自行火炮的量產,我們很難不懷疑一件事,即2S35可能在實戰過程中暴露出了某些嚴重的缺陷,故身為研製方和生產方的烏拉爾廠才決定推遲量產。
對於在身管火炮方面居於質量劣勢,且一直苦等新型裝備到來的一線俄軍來說,這顯然不是什麼好訊息,也難怪紹伊古對烏拉爾廠進行了一番痛批。畢竟戰爭需求高於一切,俄羅斯軍工業有必要以最高效率滿足戰事所需,前線部隊對2S35的“翹首以盼”是肉眼可見的。
在烏克蘭軍隊這邊,自烏軍炮兵部隊獲得德國援助的PzH-2000、法國援助的“凱撒”和波蘭援助的“蟹”式等自行火炮後,其就在身管類火炮的射程方面穩壓俄軍一頭。這幾款西方155毫米口徑、52倍徑身管長度的履帶式或輪式自行火炮,都有著約70公里的最大射程,俄軍大量裝備的2S19自行火炮很難在遠端炮戰方面夠得著對手。基本只有俄軍裝備的BM-30“龍捲風”多管火箭炮,才能與這兩款西方自行火炮相抗衡。
不過,BM-30已屬於軍級乃至集團軍級別的壓制火力,師級部隊需要向軍和集團軍申請後才能獲得相關火力支援,很難滿足一線部隊的實時需求。如今眼看著可抗衡西方自行火炮的2S35被推遲量產,紹伊古和俄軍炮兵憤懣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話說,若2S35遲遲無法投入量產,那俄方解決炮兵射程問題最便捷的方法,其實就是考慮從中國進口一批SH-15型卡車炮了。作為解放軍自用的PCL-191卡車炮的出口型號,SH-15同樣採用了155毫米口徑和52倍徑的火炮,在發射增程彈時亦可達到約70公里的射程,且在價格方面遠低於昂貴的履帶式自行火炮。巴基斯坦陸軍在引進多達236輛SH-15後,瞬間就擁有了南亞最強悍的自行火炮戰力,穩壓死敵印度一頭。
只可惜,或許是出於“老牌軍事強國”的面子,抑或是想盡可能地維護自家軍工業,俄羅斯官方並未考慮引進我們的SH-15。但問題在於“戰事不等人”,如果俄軍始終無法在關鍵的炮兵類裝備方面扭轉頹勢,那各類行動的展開必然會受到負面影響。以“從實際情況出發”的角度來想,其也應該想一想是否可買一些中國外貿型裝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