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科技競爭激烈的時代,航空工業,一直被認為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之一,而在這個龐大的體系中,航空發動機,更被譽為“心臟”,直接關係到飛行器的效能、安全和效能,可是從其中的缺陷來說,我國在航空發動機當中確實存在著短板。
但已經過去40多年,隨著經濟以及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終於在自己的努力下,並耗時20年攻克了“短板中的短板”!並且“中國心”橫空出世,對標世界一流!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不少網友開始疑惑:那麼“中國心”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就是“玉龍”渦軸航空發動機。
既然說到這裡,我們也不妨來了解一下,中國之前研究的發動機短板在哪裡?
回溯到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正式邁出了自主研製先進航空發動機的關鍵一步,當時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相對滯後,對外國技術的依賴程度較高,這一狀況,使得中國在航空工業中始終處於技術跟隨者的地位,難以擺脫對進口發動機的依賴。
短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技術水平不足,是中國航空發動機領域的一大短板。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中國在航空發動機的關鍵技術,相較於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包括,先進材料的研發、渦輪機械設計、燃燒技術等領域,都存在明顯短板,導致國內航空發動機的效能,難以與國際一流水平匹敵。
其次,研發體系的不完善,也是一個制約因素,長期以來,中國的航空發動機研發缺乏系統性、協同性,各個科研機構之間缺乏緊密的協作,這種分散的研發格局,導致研究成果無法形成整體推動力,難以形成可持續的創新。
再者,試驗驗證不足,也是中國航空發動機的一個短板,航空發動機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系統,需要大量的試驗驗證來保證其可靠性和效能,然而中國在試驗驗證裝置和手段方面相對滯後,這導致了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的難度增大,也使得研製出的發動機在實際使用中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
此外市場競爭壓力,也是中國航空發動機短板的一部分,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能力的國家更容易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據主動,中國長期受制於進口,這限制了國內飛機制造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制約了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空間。
綜上所述中國航空發動機的短板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不得不說,只要攻克這些短板,中國航空工業在自主創新、國際競爭中邁向一流的必經之路。
瞭解完這些內容後,我們再來聊一聊:“玉龍”渦軸航空發動機的問世,彌補了中國之前發動機的哪些短板中的短板呢?
第一方面:推力不足,一直是老舊發動機的一大瓶頸。由於推力不足,飛機的效能和作戰半徑受到限制,制約了其在複雜戰場環境中的應用。新一代“玉龍”渦軸航空發動機透過提供更強大的推力,有望顯著提升飛機的機動性和作戰能力。
第二方面:過時的發動機設計可能導致燃油效率低下,增加了運營成本和對油料的需求。新型發動機往往採用先進的燃燒技術、輕量化材料和高效設計,以提高燃油效率,減少對有限資源的依賴,從而降低了飛機的運營成本。
第三方面:可靠性問題也是老型發動機的一大隱患,頻繁的故障和維護需求直接影響了飛機的可用性,透過引入先進的工程技術和材料科學,新一代發動機有望顯著提高其可靠性,延長維護週期,從而減少維修停機時間,提高飛機的整體可操作性。
第四方面:在技術應用方面,老舊發動機可能缺乏對數字化、智慧化技術的充分整合,導致效能相對滯後,新一代發動機將更多地整合先進的數字技術,包括智慧監測、自適應控制系統等,以提高發動機的響應性、效率和適應性。
第五方面:飛機任務的多樣化要求發動機,具備更強的適應性。老舊發動機可能無法滿足不同環境和任務的靈活需求。新一代發動機透過最佳化設計和靈活性增強,有望更好地適應不同的飛行任務,包括高空巡邏、迅速爬升和快速機動等各種複雜場景。
總體而言“玉龍”渦軸航空發動機的研製成功,確實成功彌補了中國之前在技術水平、研發體系、試驗驗證和國際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存在的短板,為中國航空工業的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