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直接參戰,導致中東局勢更加混亂,美軍怎麼也不會想到,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居然被中東多股武裝勢力追著打,這不,美軍3處基地又發生大爆炸。
近日,美國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實施了近6年來規模最大的空襲,發射了超過125枚制導武器,摧毀了超過85個目標,這些目標包括位於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以及民兵組織的指揮控制中心、情報收集點、導彈和無人機儲存設施及後勤補給點。
30分鐘的空襲讓美軍相當自信,正準備返回基地“慶祝”此次行動的成功,沒想到卻迎來了報復。伊拉克抵抗組織宣佈,該組織對美軍駐紮在伊拉克北部的哈里爾空軍基地實施了反擊行動,以此作為對美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目標進行報復性打擊的回應。
實際上,這些武裝組織對美軍3個基地發起攻擊。伊朗媒體報道稱,伊拉克抵抗組織使用無人機和火箭攻擊了美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3個軍事基地:坦夫基地、卡德拉村基地以及艾因阿薩德基地。與此同時,在敘利亞東部科尼科氣田的美國基地也遭到4枚火箭的襲擊,劇烈的爆炸聲之後,是熊熊的烈火。
最開始的時候,美軍是想速戰速決,給中東多股武裝勢力一個下馬威,就從戰爭漩渦抽身的,可隨著葉門胡塞武裝、伊拉克民兵組織的反擊行動越來越猛烈,美軍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在中東打下去,可以說,美軍正面臨巨大危機。
在過去的三個多月中,中東的抵抗陣線已經多次讓美國顏面掃地。此前,美英聯軍多次轟炸葉門胡塞武裝的基地,聲稱削弱了胡塞武裝對紅海的封鎖力度。結果胡塞武裝直接發射導彈和無人機,甚至攻擊了美英的大型油輪和軍艦,給美英兩國一個沉重的打擊。
雖然美軍表現強硬,派遣戰略轟炸機從本土起飛向中東執行多次高調空襲,但成果並不盡如人意。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美軍只是完成了復仇的程式,也確實給了美國民眾一個交代,可是,卻沒有達到實施空襲的目的。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美軍的空襲,不僅不會讓各個武裝勢力屈服,甚至會讓中東變得越來越不平靜。
美軍信誓旦旦,稱襲擊只是一個開端,但美軍有沒有想過,這種“大炮打蚊子”的戰術,在中東真的奏效嗎?只能說,美軍的空襲不僅解決不了問題,甚至會將自己推向更深入的漩渦中。
作為全球霸主,美軍基本上沒有體會過局勢失控的感覺,當前的中東局勢,正朝著美國政客不願看到的情況發展,這對美國來說,是非常痛苦的,現在,美軍是進退兩難,美國高層也非常頭疼。
實際上,現在的美國,已經無力掌控全球局勢了,只是,美國政客不想承認這個事實。為了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美國政客動了很多歪腦筋。可是,今時不同往日,美軍的所作所為,終究還是把自己給坑了。
就當前局勢而言,到底要不要出兵打伊朗,要拿出多少兵力應對來自伊朗的威脅,都是美國政客非常頭疼的問題。而且,美國不對伊朗採取徹底軍事行動,伊朗很可能會藉助武裝力量讓以色列陷入困境,接著可能控制中東地區親美國家,屆時,美國將徹底失去中東。
可是,如果美國將主力集中在中東,那朝鮮半島採取行動怎麼辦?美國是否還要關注東亞?如果有問題發生在東南亞或南海,美國又該如何是好?
總之,在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美國這個曾經的世界唯一超級大國,似乎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戰略困境。在全球化退潮、多極格局加速形成、國內社會撕裂加劇以及新興力量崛起的大背景下,美國的戰略空間正在被擠壓,逐步陷入一種微妙且複雜的戰略絕境。
首先,全球治理領域呈現出多元並進的趨勢,國際秩序重構的步伐加快,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不斷壯大,並在全球治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次,在軍事和安全層面,美國長期推行全球干預政策,導致軍費開支居高不下,但海外軍事行動的效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
再者,美國國內經濟結構失衡,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製造業空心化現象嚴重,科技創新優勢相對減弱,加之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進一步加大了美國戰略轉型的難度。同時,兩黨政治對立尖銳,社會共識難以達成,導致政府在應對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時,決策效率低下,內外政策連續性受到影響。
面對如此嚴峻的戰略困局,美國如何調整對外政策,重塑國際角色?如何透過改革解決國內深層次問題,提升國家競爭力?如何重新定義自身在全球治理中的位置,以適應多極化的現實需求?這些都是擺在美國面前亟待破解的重大課題。
未來的美國,若能在反思與改革中找到新的戰略定位,或許能走出當前的戰略絕境,重拾昔日活力;反之,則可能陷入更深的戰略迷茫與危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