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再度解職亞太一線指揮官,資料顯示,自2023年以來已有近20名一線作戰部隊指揮官遭到解職,其中直面解放軍的一線指揮官佔比居高不下。
近日,美國海軍霍華德號驅逐艦艦長卡梅隆·丹尼斯被第15驅逐艦中隊指揮官賈斯汀·哈特斯解除職務,理由是對丹尼斯的指揮能力失去信心。
這是美國海軍在時間進入2024年後解職的第二位一線指揮官,而在過去的2023年一整年裡,海軍方面已經以相同的罪名公開解職了足足16位一線指揮官,比之前幾年解職的指揮官數量加起來還要多。
再加上在這些解職的人中,有不少人要麼是經常在西太平洋執行任務,要麼乾脆就常駐日本、關島等靠近中國的駐地,且無論是哪一種都會與解放軍產生長時間接觸。以至於當這一反常現象出現後,外界不可避免地將其與解放軍的動向關聯起來。
就比如說此次遭到解職的卡梅隆·丹尼斯艦長所就職的霍華德號驅逐艦,該艦作為第七艦隊的一員,雖然不怎麼出現在新聞報道中,但它卻也是實實在在的南海常客。基本上每次里根號進入南海或是去靠近南海的菲律賓海活動,該艦都會作為航母打擊群的一員同行。
也因此,該艦與解放軍的接觸次數並不比經常穿越海峽的米利厄斯號少。甚至在去年8月的仁愛礁風波中,一度有訊息稱該艦在仁愛礁周邊與解放軍艦艇爆發了對峙。而時任霍華德號驅逐艦艦長的日裔美國人伊川健治也在之後不久,就被第七艦隊以“對指揮能力失去信心”為由遭到了解職處理。
以至於儘管美國海軍官方普遍暗示解職伊川艦長的原因,是因為其在訪問巴厘島時讓該艦發生了船體觸底的“軟擱淺”事故,但在外界看來伊川艦長的下馬就是因為解放軍。
無獨有偶,接任伊川艦長職位的丹尼斯艦長在被曝解職前,也曾在2月1日當天指揮該艦駛離橫須賀母港。雖然目的地未知,但從離港到解職這短短6天的時間視窗來看,該艦並沒有充足的時間把船開得太遠,向南航行的話,往多了說也就能在東海、臺海一帶活動。
這些海域無一不是解放軍保持高密度軍事存在的海域,再結合第七艦隊官方在公開報道中使用的“此次解職是由於艦長本人行為因素”的表述來看,這位仁兄被解職的原因,完全有可能是其在與解放軍的接觸中作出了一些令人不滿意的表現。
這並非不可能,因為從美國海軍官網上展示了個人簡歷來看,丹尼斯艦長雖然是93年入伍,有著31年軍齡的老兵,但他本人實際上是作為技術兵種服役的。其服役生涯的大半時間都在研究艦船感測器領域,在職崗位也大多是損害管理、導航員、艦船消防隊長等非作戰崗位。
甚至在就任霍華德號之前,丹尼斯也只是在希金斯號驅逐艦上擔任過2年副艦長。雖然美軍不會放任一個毫無經驗的人擔任艦長職務,所以在理論上丹尼斯艦長至少通過了艦長考核。
但這位新任艦長到底有多少與解放軍的應對經驗,能不能有效處置一系列對峙事件,恐怕連美國海軍自己心裡也不清楚。會搞出一些有可能導致其遭到解職的問題,也就不是什麼值得意外的事了。
而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顯示出,今天的美國海軍已經出現了一定的人員短缺問題,以至於他們不得不找一些“不那麼合適”的軍官去擔任一線職務。
當然,出現變化的不只有美軍,解放軍這邊同樣也在改變。因為在過去1年時間裡,美軍也解職了不少有著豐富一線經驗的指揮官,就比如說卡爾·文森號航母上的艦載電子戰機中隊指揮官。
這很可能表明在美軍整體人員素質下降的當下,解放軍也在不斷提高一線對峙烈度,給西太美軍制造更多壓力。
誠然,這種壓力戰術並不會在第一時間顯示出效果。但在結合西太美軍超期部署問題嚴重,水兵工作繁多且缺乏訓練等因素後,時間一長,哪怕是一些有著豐富接觸經驗的一線部隊指揮官,也難免會出現個人精神狀態因壓力而出現問題的情況,從而失去符合美軍需求的指揮能力。
所以綜合來看,致使美國海軍在不到14個月的時間裡累計解職18名一線指揮官的原因,並非單純可以用“解放軍導致”來解釋,它其實是美國海軍內憂外患狀態的集中體現。
對外,高強度部署以及解放軍加強對抗烈度後產生的一系列外部壓力,加劇了美軍一線指揮官的精神損耗。對內,較少的合格軍官資源使得美軍在輪換這些一線“損耗”人員時找不到足夠的人員來補充,只能先想找人頂上去解決有無問題。
這勢必會導致一部分實際素質並不合格的軍官走上一線擔任指揮官職務,而美軍在解決軍官資源問題前,類似解職情況的出現頻率只會只增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