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公佈的官方訊息,北京時間2023年6月4日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
更讓人激動的是,這次返程的落點被稱讚為超精準,但實際上的落點座標和雄鷹預測座標相差1580米。
想要預測返回艙的落腳點,難度真的有這麼大嗎?
神舟十五號此次返程時,一共進行了四次預測,最終落點座標為東經100°03′52″,北緯41°38′07″。
第一次預報與落點相距1580米,第二次相距1620米,第三次相距1700米,第四次相距1110米。
而這樣的成績,已經算是命中十環的成績。
預測返回艙的落腳點,難度係數這麼高,原因則是多方面的。
第一,飛船在飛行中的速度太快了。
在完成所有的太空實驗工作後,宇航員就可以準備返航了。第一件事就是調整飛船的姿勢,在相對前進方向逆時針轉90°,從縱向飛行調整為橫向飛行狀態。
與此同時,飛船的軌道艙和返回艙開始分離。
返回艙分離後,開始進行第二次姿勢調整,剩下的兩倉組合體,在剛剛的姿態基礎上,再次向逆時針方向轉90°。
經過兩次90°的逆時針轉向,返回艙此時的航行軌跡,相較於準備返回前,更像是進行了一次掉頭。
這時推進艙在前,返回艙在後,飛行姿態也從水平飛行,逐漸變成了有一個仰角。
動力來源是推進艙的發動機,飛船的高度從399公里,下降到了380公里,飛船一邊減速,一邊漸漸進入返回軌道。
當可以看到東風著陸場位於飛船的軌道平面上時,飛船就可以開始減速返回地球了,而對於返回艙的落腳點預測,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返回艙在穿過100公里厚的大氣層時,速度仍然保持在每秒7.9公里。由於地球有引力,所以在實際下降的時候,速度還會受到重力加速度的干擾,尤其是在高度越低、空氣密度越大的地方,返回艙的速度就越快。
返回艙一秒鐘就能前進七八公里,在這樣的超高速度下,只需要0.13秒的時間,就能飛行1公里。
所以預測相差距離1580米,確實是命中靶心的水平了。
第二,不可避免的黑障
由於返回艙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速度過快,和空氣產生了摩擦,返回艙周圍被火焰所包圍,底部溫度高達幾千攝氏度。
返回過程中的“黑障”成了不可避免的問題。
返回艙在返回時要經歷4個階段,分別是自動減速、大氣層外自由滑行,載入大氣層以及回收著陸。
其中條件最惡劣,最考驗技術的階段是載入大氣層這一步驟。
隨著返回艙距離地面的高度越來越低,空氣的密度變得越來越大,返回艙的表面會和大氣層產生摩擦,並且由此帶來巨大的熱量。
此時的返回艙,看上去就像一個大火球,返回艙的無線電訊號也被火焰所切除,這個階段被稱為無線電的“黑障區”。
返回艙出現黑障,一般是從距離地面100公里的高度時出現,在距離地面約40公里的高度時消失。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將返回艙的訊號傳輸方式從傳統的訊號線纜轉變為了光纖傳輸,大大減少了任務車輛之間傳輸的線纜數量,這使得訊號傳輸的速率變得更快。
目前經過我國科學家的不斷努力,在返回艙穿越黑障區的時間,可以實現穩定追蹤,這已經是黑障區跟蹤測量難題的一項重大突破。
第三,開傘過程
返回艙載入大氣層,並且漸漸進入空氣密度較高的上空時,就需要進一步減速,不然過快的速度帶來的慣性,會給宇航員的脊椎帶來十分嚴重的傷害,輕則重度殘疾,嚴重可能會丟掉性命。
所以如何減緩衝擊,成了保護航天員生命安全的關鍵。
既然沒辦法踩剎車,那就給返回艙增加阻力,也能實現減速的目的。
當返回艙距離地面還有最後10公里的時候,速度已經從最開始載入大氣層每秒7.9公里的速度,降低到了每秒200米左右。
速度下降到了原有的2.5%,但這個速度還是相當危險。
此時返回艙自動開啟傘艙蓋,引導傘、減速傘相繼被拉出,速度也下降到了每秒180米左右。
減速傘工作十秒後,會和返回艙分離,主傘被拉出。
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一個更高級別的降落傘,主傘傘衣面積為1200平方米,相當於三個標準籃球場的面積。
此時返回艙的速度,會迅速下降到每秒40米,並變成每秒7米。
這些降落傘都是無控傘,會隨著風向和風力而產生漂移。
在飛船返回地面之前,科學家們會根據氣象部門預測的風速、風向等資訊,計算降落傘降落過程中的漂移距離和方向,從而調整開傘點,使得飛船落點更為精準。
這個事情說起來簡單,可做起來卻很難。
畢竟在這麼快速度的情況下,只要是產生了偏差,都會是較大的偏差,像返回艙的初始位置、姿態偏差、氣動力系數、返回艙質量等因素,都會對返回艙的落點造成偏差干擾。
第四,落地時的助推。
當返回艙下降到距離地面只有6公里的時候,原本安裝在返回艙底部的隔熱罩,會按照預先程式被拋掉,反推發動機此時露出了廬山真面目。
在距離地面還有1米的時候,反推發動機會點火啟動,給返回艙一個向上的力,使宇航員可以安全落地。
此時,一段航空之旅,才算真正結束了。
參考資料:
[1] 環球網《「環時深度」神十五乘組凱旋,哪些“神器”護航?》2023-06-05
[2] 科普廣州《神舟十五返航!飛船返回時會燒燬,發射時為什麼不會?》2023-06-14
[3] 中國新聞網《最後一米有多重要?“數”看“神舟十五號”返回艙著陸》202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