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感謝您的支援!
2023年上半年,一篇題為“如果發生戰爭,我不會上戰場,也不會讓我的孩子去”的軟文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巨大關注,引發了關於“是否參與戰爭”的深刻討論。然而,隨著這篇軟文的傳播,越來越多的微頭條和文章探討了這一話題,更引人矚目的是,許多人選擇不願意參戰,將責任推給富人、公務員和既得利益者,稱底層社會未享受到國家福利待遇,因此沒有義務去戰場。
這引發了一系列質疑,究竟這些言論的發表者是底層打工者,還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煽動民眾的愛國情感呢?如果是底層百姓,有人認為這表現出了他們的極端自私和不懂感恩的態度。
然而,我們應該深入思考這樣的言論背後是否真的反映了人們對國家的不滿。幾經改革開放,國家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付出了巨大努力,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國家投入了大量資源保護百姓的生命和財產。難道這些努力,百姓就不能感受到嗎?
回顧這些年,脫貧攻堅使數億貧困人口脫離貧困,義務教育確保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受教育,鄉村振興帶來了農村生活環境的巨大改變,新農合解決了農民看病的難題,減免各類農村稅收並補貼農民,60歲以上的人還能享受養老金。這些都是國家為了改善百姓生活而付出的實實在在的努力。
因此,我們不應再抱怨或發表煽動對立的言論。有國才有家,國富則民強。只有國人團結一致,國家才能在國際上贏得尊重。中國人應該更加珍惜國家為之付出的一切,共同努力,讓國家越來越強大。在國人團結的大前提下,國家才能在外交事務中繼續取得更多的成就,中國人也將在國際上贏得越來越多的尊重。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