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功德林監獄,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既得益於它的規格極高,也更是因為它關押的刑犯莫不是赫赫威名的人物,一如杜聿明、宋希濂、黃維、沈醉等人皆是耳熟能詳的人物。
不過與這些人最終被特赦的結局不同,在功德林監獄也有著因為冥頑不靈、死不悔改而被處決的國民黨戰犯。
他們就是陸蔭楫、楊海清、鄧子超、張卓和張國勳,5人在1951年被處決。
他們5人有著怎樣的背景,為何會被處決?讓我們一一細細說來。
陸蔭楫是一位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雖然沒什麼戰功,但資歷很深,是保定軍校第一期的學員。
一部民國史,半部在保定,半部在黃埔。
他在黔軍部隊裡表現出色,在軍閥混戰時期打過一些仗,還曾參加蔣桂戰爭。也靠著出身、戰功以及白崇禧的看中,一路平步青雲。而與白崇禧之間,兩人過從甚密。
抗戰打響後,他深入大別山地區和敵軍作戰,雖然沒有取得大的勝利,但一直是堅定的抗日人士。桂南會戰、崑崙關會戰、豫鄂皖邊區抗戰他都直接參與指揮。
抗戰勝利後,他升為陸軍中將。在三大戰役結束後,他依然堅定的追隨蔣介石,而國軍兵敗後他選擇隱姓埋名躲藏起來,不過最終還是被抓獲。
而且因為他殺了大量的革命人士,引發了極大的民憤,最終被判處死刑。
楊海清可謂是經歷複雜,他曾經投降過日偽軍,還擔任了日偽軍騎兵團團長,但後來他多次目睹日寇屠殺同胞的舉動,思想上再次發生了變化,決定脫離日偽軍,加入了東北抗聯。
在冰天雪地的東北,他和戰友們多次和日軍激戰,得到了很多抗日軍民的認同。
後來前往蘇聯避難,組織上獲准他正式入黨。
1945年,楊海清帶著部隊跟著蘇軍殺回了東北,組織安排他擔任合江人民自治軍依蘭第五支隊副司令。
這本是重用,但面對全新的形勢,楊海清卻迅速墮落腐化,在金錢、美色的誘惑下,選擇成為當地土匪黑惡勢力的保護傘,最終在特務的勸說下,反水加入了國民黨軍。
為了邀功,楊海清還殺害了多名幹部同志當投名狀,也是因此被任命為遼東綏靖副司令,獲得中將軍銜。
遼瀋戰役打響後,他試圖逃脫部隊的追捕,甚至以趕大車為生, 但最後還是被群眾揭發,送入了功德林。罪行累累,他也在1951年被處決。
鄧子超,曾經是黃埔軍校一期的畢業生,表現非常出色,也曾經是一名黨員,但他最終沒有選擇和陳賡等人相同的道路,而是投奔了蔣介石。
抗戰爆發後,鄧子超擔任了江西保安第14團團長,參與過抗日鬥爭,在廬山擊退過日本侵略軍,因此得到了嘉獎。
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了江西省保安司令,在全國形勢發生變化的大背景下,他沒有棄暗投明,選擇繼續幫助蔣介石。1949年解放軍攻佔贛州,他被俘虜,送到功德林接受改造。但他冥頑不靈,不僅拒絕改造,還準備組織越獄,最終在1950年被判處死刑,1951年執行。
張卓是一位特殊的將領,相比於蔣介石手下那些官官相護的貪官汙吏,此人比較清廉,也比較直率。
他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回國後在雲南講武堂和湖南講武堂當過教官。
北伐結束後,他在中央步兵學校擔任教育長,因為能文能武,而且拒絕受賄,得到了蔣介石的多次表揚。
1942年,他擔任了胡宗南部隊第一軍軍長,和日寇多次交戰,在潼關之戰中,他的部隊在日軍的猛烈火力下慘敗,最終被撤職,重返步兵學校任教育長。
1948年,他重回戰場,指揮國民黨軍和解放軍交戰,再次戰敗,被俘虜後送進功德林,但他拒絕接受改造,而且還試圖勸說其他人跟著他鬧事越獄,最終在1950年被判處死刑,1951年執行。
和前四位相比,張國勳可以算是國民黨軍裡的一位猛將,他畢業於貴州講武堂,從黔軍一名小排長起步,憑著在北伐戰爭中的立功表現,升為獨立旅參謀長。
後來該部隊被國民政府收編,他直接升為團長。盧溝橋事變後,他帶領部隊參加了太倉保衛戰和武漢保衛戰,期間表現相當英勇。
站在第一線指揮作戰,右眼曾經被流彈打中,但他拒絕下火線,最終導致右眼失明,成了獨目將軍。事後,他升為少將旅長。
長沙會戰打響後,他再次立功,多次和日寇血拼,蔣介石聽說了他的事蹟後,升他為26集團軍參謀部副主任。
進入高層後,他和毛人鳳、蔣經國等國民黨核心人物陸續結識,最後成為了蔣介石的心腹人物之一。
1949年,國民黨軍一敗塗地,蔣介石在離開大陸前,把留守大西南的任務交給了他。
雖然此人十分忠於蔣介石,也有一些能力,但當時大勢已去,換誰也不可能改變這一切,最終他戰敗被俘,送入功德林進行改造。
本來他可以獲得特赦,但後來有人舉報了他曾配合軍統暗殺革命同志,由於涉及到的人較多,最終被判處死刑,1951年執行。
事實上,這五個人的功過都是可見的。而在功德林之中,比他們惡行累累的國民黨將領也數不勝數,不過更多的人卻也算得上是與時俱進,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心細的接受改造。
至於這五個人站在了人民群眾的對立面上,顯然最後是難有好下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