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青菀杳聲聞
編輯| 青菀杳聲聞
資料來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章結尾。
前言
蘭州鈾濃縮廠、包頭核燃料元件廠、酒泉原子能聯合企業、西北核武器研製基地、江西上饒鈾礦、衡陽大浦鈾礦、衡陽鈾水冶廠,這八處曾是國家保密單位。
“五廠三礦”是為我國核事業的奮鬥基地,成千上萬的工人、解放軍和科研人員在這裡隱姓埋名,為國家核事業奮鬥。
然而,8個軍事秘密單位中,竟然有2個都位於衡陽,一個是712礦,另一個是202廠,它們是用來做什麼的,為我國核事業做出哪些貢獻?
衡陽712礦
712礦就是衡陽大浦鈾礦,712是國家給它的代號。
我們都知道,原子彈的建造不僅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引領發展,還需要一項很重要的原料“鈾礦”。
“鈾”是核裂變的主要原料,沒有這一金屬礦在背後做支援,就是把技術資料全擺在科學家們面前,他們也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建國初期,我國和蘇聯老大哥關係緊密,為了支援我國原子彈的研發,他們派遣了很多技術專家來到國內。
與此同時,在中央的號召下,許多解放軍戰士、科學家、大學生和工人等,紛紛加入到核事業的建設中。
他們各有分工,其中從事鈾礦勘探工作的就有2萬多人,他們分別在我國華南、西北等地進行地質勘探,尋找鈾礦的蹤跡。
1955年,湖南成立了309勘探大隊,下邊又分立了10個小隊,在衡陽盆地周圍地區進行地毯式搜尋,功夫不負有心人,4分隊在在衡陽大浦發現了金屬鈾。
緊接著,1分隊又在郴縣金銀寨發現大量鈾礦,儲量相當驚人,國家兩相權衡之後,最終決定先開發金銀寨的鈾礦,該礦場的代號為711。
直到1958年,衡陽大浦才被國務院批准建礦,代號712,批准報告一經頒佈,當時政府便帶著工人們開工了。
礦區佔地20平方公里,為了更好地開採礦產,他們在附近建立6個礦工區,有辦公樓、工人宿舍、食堂,因為是保密單位,不讓輕易外出,所以廠區內還配備了生活區。
比如供銷社,也就是商店,可以賣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醫院,方便工人生病時前去看病,還有銀行、郵局,工人發了工資可以寄回家裡。
就連電影院、幹部活動中心、學校也都有,就像是一個濃縮的迷你社會,閒暇時間,工人們娛樂可以消遣,孩子也能就近上學。
歷時3年建設,1961年,712礦場正式投產,外面的人將其稱為“十里礦山”。
工人的工作就是將地底下的鈾礦開採出來,然後集中送到冶煉廠進行工業提煉,將粗鈾礦冶煉成精鈾礦,從精礦中提取主要成分“二氧化鈾”。
二氧化鈾才是能直接用於核武器製造的材料,當時中國一窮二白,技術落後,開採方式和提煉方式都相當原始。
1958年,712礦區還在建設當中,研究單位急需2噸二氧化鈾進行研究試驗,712得到訊息,即便生產條件極其落後,還是響應號召,積極生產。
當時,業內最流行的是廣東的下莊“土法煉鈾法”,礦區工人人人參與,用鎬刨鈾礦石,然後將其碾碎,過篩成粉末,然後放進布袋子裡,丟到鐵鍋當中,用土辦法將溶液烤乾,最終只能得到一點鈾末。
後來正式投產之後,我們的開採效率也提升了上去,但因為鈾礦具有一定放射性,開採工作又充滿粉塵,工人即便穿了防護服,也有很多人得了職業病。
後來蘇聯撤走的很多專家,我們的工人越挫越勇,生產積極性不但沒有減小,反而十分高漲,為我國核事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鈾礦。
直到80年代,712礦產產量才開始遞減,到了1985年,開採井口全部封閉,歷經20多年的輝煌,衡陽大浦鈾礦落下帷幕。
雖然現在廠區一片荒涼,但曾在這裡奮鬥過、奉獻過的先輩們,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敬佩,那些隱姓埋名的核工業人,在新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衡陽地區人傑地靈,除了712鈾礦場,出土鈾原礦,還有272鈾礦提煉廠。
衡陽272廠
272廠準確來說叫“鈾水冶純廠”,1958年成立,是我國第一座工藝流程完善、能處理各種不同質量鈾礦石的大型水冶基地。
712鈾礦場和該廠形成上下游產業鏈,兩個單位之間有一條重要的鐵路專線,從712開採出的鈾礦石,可以源源不斷直接送到272廠進行高效提煉,272廠負責的就是提取“二氧化鈾”的工作。
從工廠設計到生產工藝,幾乎都是蘇聯莫斯科科學家在操刀,機器當然也是從蘇聯引進的,工廠選址螺釘後,超6000名專業軍人、大學生、技術人員和工人,從世界各地被調過來。
雖然廠區還未建成,但所有人熱情高漲,積極奮戰搞建設,挖山修路、建場建房,團結發展之餘,他們還分隊伍比賽,看誰的進度完成得快。
年輕的姑娘和小夥子們,用青春和汗水澆灌這片土地,人拉肩扛,在6000多人的兩個月的努力下,他們推平45米高的山頭,終於完成了272的建設。
然而,生產工作才正常進行1年時間,1959年中蘇關係破裂,蘇聯不再提供原子彈的援助,和事業單位的蘇聯科學家也被召回了國。
他們帶走了核心資料,以及重要資料和圖紙,裝置和材料供應也中斷,我國剛剛花費大力氣建造的272等和事業單位,一度陷入困局。
272的科研人員和工人敢想敢幹,他們不怕搞不懂,迎難而上,摸著石頭過河,一邊生產一邊研究,一邊試驗一遍改進,一個個難題被解決,最終我們自己掌握了提煉技術。
1962年,歷經4年的科學探索,272廠終於生產出了第一批合格的二氧化鈾,該技術也填補了我國在冶煉鈾礦石技術上的空白。
此後,272廠不斷精進,還優化了生產線,提煉出了八氧化三鈾,助力我國原子彈研發,為我國的核武器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巨大的蘑菇雲在羅布泊上空盛開,中國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打破了核壟斷,生產出了我們自己的原子彈。
但同樣也是在80年代,272廠也完成了時代賦予它的責任和使命,1986年,在中央的調整下,272廠因地制宜開始轉型,變成了一家“生產純鹼”的基地,後來還增加了生產鈦白粉工程。
2007年,在原272廠的基礎上,中核272鈾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它現在已然是一家軍民融合的現代化企業。
核事業
先輩們出生於戰亂年代,在國家最需要人才和力量的時候,他們挺身而出,隱姓埋名為國家核武器事業付出青春,甚至是生命。
中國核武器事業的成功,背後離不開千千萬萬工人、學生、軍人和科研工作者的付出。
當初他們隱姓埋名,上不告父母,下不傳妻兒,在崗位上默默耕耘,有的人留下了名字,有的人卻消失在歷史中,不為人知,他們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敬佩。
如今,這些保密單位也早已公佈於眾,他們往日的輝煌雖然已經不再,以前熱鬧沸騰的工業產區也早已人去口空,甚至成為廢墟遺址,但今日的我們卻不能忘,也不敢忘。
他們的故事,將永遠激勵著後人不斷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曾幾何時,中國軍工是一窮二白,然而僅僅幾十年後,中國國防工業已發展成世界一流,當代,中國的核工業發展已經相當完善,完整的科技工業體系正承載著中國,從核大國走向核強國。
我國的國防事業依舊在不斷地披荊斬棘、不斷向前!
精彩推薦:
市值蒸發近50億,關店求生!“預製菜一哥”被消費者狠狠上了一課
清華教授為村民3D列印住宅,用160小時,只花20多萬,成全國第一
參考資料:
衡陽網——《衡東712礦: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提供核原料》
澎湃新聞——《除了404,當年為研製兩彈隱姓埋名的核工業基地還有哪些?》
中核集團——《湖南這個已停產的鈾礦廠裡,有段隱秘而偉大的歲月》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曾經的絕密核禁地,現在是什麼樣子?》
免責宣告: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絡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絡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