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大美男”之一的張學良,被軟禁多年後,這般模樣,簡直讓人難以認出。
照片中的張學良,此時也才不到五十歲的年紀,謝頂厲害,神情落寞。遙想當年在東北大帥府中的情形,際遇雲泥之別。
張學良被軟禁的那些年中,與他同樣落寞鬱悶的,其實還有另一人,“張學良管理處”主任劉乙光。
也正是此人,許多年後,張學良再憶起,說了這樣一句話:“他既是我的仇人,也是我的恩人。”
如果沒有劉乙光,張學良的幽禁生活,也許會自在許多。
1936年12月31日,張學良被國民政府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四天後,張學良雖被宣佈免除牢獄之災,但還是被幽禁了。負責看管他的人,是戴笠最為信任的軍統特務劉乙光。
劉乙光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胸懷大志,以為完成看管張學良的重任後,自己也能很快再跳幾級。
剛開始,劉乙光還對張學良比較客氣,他和張學良都認為,用不了多久,張學良就會被解除幽禁。
對於張學良的看管,是件棘手的事。既要保證張學良有一定的自由度,又要防止其被人營救。畢竟張學良的勢力,足以令蔣忌憚。
蔣介石原本給張學良留出的活動範圍在方圓一公里內,劉乙光將其縮減至方圓200米。劉乙光負責的“張學良管理處”,隸屬軍統,手下有30多名特務人員。
這些人被劉乙光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佈置在張學良住所四周,從內部到外圍,密不透風。到了夜間,看管圈就縮小,就連張學良臥室窗外、廁所門外都有看管的。
對於張學良來說,他的生活還是能得到一些基礎保障的。
張學良雖被幽禁,不過,他每頓飯仍有八九個菜。他喜歡吃水果,尤其是花旗桔子、美國蘋果等國外水果,特務隊也負責採購。實在買不到國外水果的時候,特務隊就會採買一些外國水果罐頭。包括可樂,張學良每天也要喝三四瓶,有時也喝咖啡。
但失去自由,毫無尊嚴可言,是最令他難受的。這種毫無尊嚴,隨著被幽禁的時日增加,也與日俱增。
1946年,劉乙光接到密令,將張學良帶至臺灣。原本,他和張學良都以為,十年期限已到,張學良和自己都可獲自由。畢竟,任何一個胸有大志之人,都不願以看守一人為畢生奇志。
這道密令,打破了劉乙光一切幻想。隨之,他的態度也變得越來越嚴苛。
張學良來往的信件,劉乙光常會不徵求意見就擅自拆閱;朋友和親人寄給張學良的物品,也常被劉乙光剋扣和沒收。
劉乙光似乎把自己的仕途不順,歸罪於張學良身上。於是,劉來了招更絕的。
他索性把妻子和孩子們一同接至張學良被幽禁之所,同吃同住。張學良原本住的雅間,光線明亮,也被劉乙光霸佔,張學良只好換至另一間光線不甚明亮的房間。
張學良喜歡看書,長此以往,視力也受到影響。後來,張學良在請家人給自己郵寄《明史》時,特提出,“別的要求沒有,就要字大。”
每天一開飯,劉乙光的幾個孩子撲上飯桌,風捲殘雲,桌上地下全是殘渣,弄得張學良和趙一荻胃口全無。
劉乙光的妻子也常常借教訓孩子的機會指桑罵槐,說出來的話梗得趙一荻時常偷偷落淚。
然而,這還不是劉乙光做得最狠的。
臺灣“二二八事件”發生時,被臺灣民眾放火焚燒的地方距離張學良住的井上溫泉僅有30公里。劉乙光當時已做好最壞打算,如果有人鬧到井上溫泉來,那麼他就準備隨時處置掉張學良。
那一刻,張學良的命運,全不在自己手上。
被幽禁多年,最為折磨人的就在於,張學良根本不知自己什麼時候可以重獲自由。如果他是個被宣判無期的人,對“自由”早已沒了嚮往,反而可以不受這種期盼的折磨。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不到五十的張學良,會謝頂嚴重,神情憔悴落寞。張學良曾寫過一首詩:
“山居幽處境,舊雨引心寒,輾轉眠不褥,枕上淚難幹。”
1962年,劉乙光在看管了張學良25年後,終於要被調離了。這時,張學良不但特設宴席踐行,還想要送給劉乙光一筆錢。
張學良此舉,讓趙一荻很疑惑:“他平日對我們極盡剋扣,完全感受不到自由,處處限制,給你難堪,實在是太過分了。你為何還要如此?”
張學良語出驚人:“他既是我的仇人,也是我的恩人。”
原來,劉乙光曾兩次救下張學良的命。
一次是在張學良剛被幽禁不久,當時的幽禁地在蔣介石老家浙江溪口的雪竇山。因為是蔣的家鄉,蔣氏一族的親戚眾多,其中,蔣的侄媳袁靜芝對張學良,那是恨之入骨。
袁靜芝的丈夫蔣孝先行事猖狂,作惡多端,在西安事變中被張學良手下人處決了。遺孀袁靜芝得知張學良被幽禁雪竇山後,便安排人手做好準備。
袁靜芝確信,老蔣只是礙於人言,不方便處置掉張學良,自己替老蔣除掉張學良,老蔣根本不會怪罪。
袁靜芝安排人手埋伏在雪竇山周圍,趁著張學良散步之機,她從一塊巨石後面突發一槍。這一槍,距張學良只有一步之遙,很險。
劉乙光循著槍聲躥至巨石後,一下撲倒袁靜芝,卸掉其手中的槍,張學良算躲過一劫。
還有一次,是1941年5月,張學良被幽禁在桐梓龍崗山時,突發闌尾炎。病情來得突然,由於當地醫療條件落後,如要保命,只能外出就醫。
按規定,張學良的任何行動都必須得到蔣介石首肯。可當時老蔣遠在重慶,如果層層上報,張學良定當喪命。這次,是劉乙光橫下一條心來,先救人。
但凡當時劉乙光有一點拖延,張學良的生命很可能就終結了。
張學良與劉乙光25年的恩恩怨怨,大多時候也是由於各自的立場不同所致。對於這點,張學良其實早已看清看透,所以在劉乙光被調走時,張學良想要贈送一筆錢給他。不過,這件事被蔣經國婉拒了。
1975年,蔣介石走了;
1982年,劉乙光走了;
1988年,蔣經國也走了。
這一年的春節,張學良在臺北的住所,年夜飯的餐桌上擺著一隻大銅鍋,準備涮菜。離開家鄉多年,他最愛的,還是那口家鄉的味道。
雖然曾經的他不喜歡過年,但越往年邁的那頭走,張學良越來越對“年”,有著某種特殊的期待。
他曾回憶過去帥府中的年,整個正月,只有一種味道:餃子。據說,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家裡上至太太、姨娘,下至傭人,一個個全得包餃子。廚房裡日常的70個廚師還不夠,除了家人,有時還得從外面再請人幫忙包。
東北的室外,就是個天然的冷凍箱,餃子包好放室外凍上一會兒,直接存在專門的房間裡。光存餃子的房間,就是好幾大間。誰來了,都是直接煮上一鍋餃子。
那些往日繁華與煙雲,終隨歷史,沉澱記憶深處。那“民國四大美男”之一的稱號,也早在歷史的煙塵中,化為一抹笑談。
1990年,張學良終於重獲自由。他,熬走了故人,笑到了最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