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航空工業比較瞭解的朋友都明白,研製任何一款飛行平臺必須經過嚴酷的試驗試飛,否而就有可能埋下嚴重的安全後患,最終給整個專案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但是,最近連續發生了兩件違背客觀規律的事:一是美軍B-21在首飛僅2個月之後,試飛科目還沒怎麼展開就宣佈進入低速量產階段 ;二是韓國人也不甘示弱,未完成試飛的KF-21也宣佈進量產階段。
據美國“防務新聞”報道,韓國宣佈首批採購40架KF-21戰機,儘管這些飛機正在透過飛行和地面測試。負責製造KF-21的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稱,該機的試飛和研製的第一階段將於2026年結束。
目前共有六架 KF-21原型機進行各項試飛和測試。按原來的計劃,其原型機的飛行、地面測試將持續到2028年,這可能包括後續隱形版本的研製週期。韓國空軍計劃在2024年下半年接收第一架KF-21,將取代F-4和F-5機隊,計劃到2032年總共裝備120架。
那麼,我們如何看待韓國提前量產KF-21這件事呢?
一、韓國有大量老舊戰鬥機等著換裝,KF-21有可能走F-35的發展之路。韓國著急淘汰F-4、F-5戰鬥機,而美國交付F-35的速度跟不上,這已經變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按韓國人現在的玩法,可能也是先裝備只具備空戰功能的KF-21,然後再推出多功能版本,最後再推出隱形版本。
對此,我們也要認清戰鬥機研製的複雜性,沒有完成試飛就投入量產,只要出現了安全隱患就會導致後期戰備水平低下的問題,同樣走上F-35的老路。
二、韓國需要抓住西方戰鬥機製造業供不應求的歷史契機,儘早與FC-31和F-35在國際市場展開競爭。按韓國人的說法,現在KF-21的外銷國家包括印尼、泰國、阿聯酋、波蘭和印度。當前,F35因為TR-3版本出現了嚴重技術困難,產能也嚴重不足;陣風戰鬥機供不應求,法國人生產不過來。
而FC-31距離推向國際市場還有幾年時間,俄羅斯戰鬥機出口因為俄烏衝突幾乎停止,這就給了KF-21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韓國的國家戰略就是成為全球最強大的武器出口國之一,而且擁有整合西方供應鏈的條件,還有工業效率強大的優勢,推出一款4.5代KF-21戰鬥機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資料,韓國是 2018-2022 年期間的第九大武器出口國,KF-21承擔著更重要的歷史使命。
三、儘早量產以提升KF-21的裝備規模,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韓國前期量產KF-21也應該是低速生產,與B-21一樣,都想借此降低專案的生產成本。
四、KF-21很多子系統和武器彈藥都能整合西方成熟技術,未來面臨的技術風險相對較小。KF-21是一款半隱形戰鬥機,證明韓國人還是比較務實的。這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韓方可以整合西方的空空導彈、有源相控陣雷達、電子戰系統等戰鬥機成熟子系統,不需要進行更多的試飛驗證。
五、KF-21裝備韓國軍隊同樣是一個廣告,可以提升印尼的合作意願。KF-21計劃預計耗資8.8萬億韓元。韓國政府將提供60%,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將承擔20%,其餘20%將來自印度尼西亞。然而,自 2017 年以來,印度尼西亞一直拖欠付款。只要韓國軍隊持續列裝KF-21,可以打消印尼的顧慮。
總體而言,韓國人應該是評估KF-21未來不會有太大的技術風險,而且F-4、F-5戰鬥機的壽命到了上限,再加上可以大量整合西方成熟技術,為了更好的擴大其軍火出口市場,這才有了邊試飛邊量產的發展思路。這種戰鬥機研發路線,玩得好那是運氣,玩不好那就是後患無窮,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