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人類發展史濃縮為24小時,其中有22.5小時都在進行炮火連天的戰爭。從冷兵器到熱兵器,在鋼鐵與火焰的交織中,人類的武器歷經千錘百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唯有子彈扮演著與眾不同的色彩。作為現代戰爭中最基礎的軍工產品,子彈自13世紀問世以來,平均每年要生產140億顆,足夠消滅目前地球總人口的兩倍!
根據美媒《軍事觀察》透露,中國目前年均生產各類子彈總數為20億枚,佔比全球產量近1/5。與世界所流行的銅製子彈不同,中國所進行製造的是截然不同的“鋼製子彈”。
這種獨創子彈自面世以來,便受到了國際軍火市場的狂熱追捧,不僅北約選擇從中國大量進口子彈,就連號稱全球第一軍事強國的美國也是中國的忠實客戶。中國子彈比較美國究竟有什麼優勢?能在國際市場如此暢銷?
子彈的複雜流程
槍支火炮的生產難度並不高,只要是具備近代化工業能力的國家都能自主生產。但放眼全球範圍內,銅製子彈的生產國卻為數不多,甚至不足30個。能生產銅製子彈炮彈的國家更是寥寥無幾,僅有13個,就連常年自詡為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的印度也是依靠進口,才能滿足自身炮彈、子彈內需供應。
由此可見,子彈的生產工藝是極其複雜的,其中前期金屬冶煉工藝更是難度奇高,即使在中國也就天津和南京兩家軍工廠能夠勝任。狙擊子彈的製造更是難如登天,目前只有五大國、德國、日本,捷克,以色列,加拿大能自主生產。
子彈的生產究竟有多難造?一顆子彈的構成由四部分組成:彈頭、子彈殼、發射藥、底火。子彈看起來其貌不揚,但無論是製造材質還是精度要求都十分高標準。
子彈殼和子彈頭的外部材質均為黃銅,因為子彈出膛速度極快,如果使用硬度過高的金屬,在與槍管的劇烈摩擦下極易對槍管造成不可逆磨損,導致槍械使用壽命大打折扣。而黃銅優秀的耐熱性和延展性就能完美解決這項難題。
子子彈頭內部是鋼製子彈芯,如果想讓殺傷力更強大則使用鐵芯,穿刺性更佳則採用鎢芯。將金屬材質液體澆築至模型,接著按照精度資料將其拉成細長線,在機器的裁剪打磨下形成小顆粒彈芯。
底部的生產也是流水線工程,長形黃銅板運送至機器內被衝壓為小零件,發射藥使用的是火棉,底火是雷汞。每個部件製造完成後都會進行精確組裝,別小瞧蒼蠅大小的子彈頭和子彈殼,組裝起來卻需要8個步驟才能完成,期間每一毫米的誤差都會影響子彈射線與出膛。
一枚合格達標的子彈,在長度、光滑度以及曲率都要嚴格符合標準,這也是為何全球只有13個國傢俱備大批次生產子彈炮彈的原因。舉例印度這些國家,不是無法生產出一枚完整的子彈,而是生產出的子彈達標率太差,不合格數太高。
黃銅是目前全球公認造子彈的最佳原材料,它的硬度和密度能讓子彈實現更優異的穿透能力,在射擊中更有效的傳遞能量。就環保意義而言,銅製子彈不含任何鉛成分,因此不會對環境和生物帶來任何負面影響,對於土壤水源的汙染也會大幅減少,銅製子彈的實際應用已經全面普及軍事民用。
銅製子彈的外觀一律都是土黃色,但觀察中國生產的子彈確實綠油油的,這是因為中國並沒有沿著傳統路線使用黃銅製造,而是另闢蹊徑選擇使用鋼鐵來製造子彈。
不過前文提到過,原材料過硬會折損槍械壽命,那為何國家依然選用鋼鐵作為原材料呢?這是因為中國子彈所使用的鋼不是普通鋼,而是經過特殊研製的覆銅鋼。
所謂覆銅鋼就是將鋼的碳含量控制在合理範圍內,表面再施以銅均勻覆蓋。整個製造工藝就是先將金屬片衝壓為有底空心件,再用專業機床進行衝尖,讓底部件成為彈頭形狀。
接著安裝鋼芯與鉛套組成的彈芯,在這個流程,我國已經實現全數字化機床生產,能最大效率的完成高精度加工任務。最後就是彈殼、底火,其中彈殼採用反向擠壓法,底火則與彈頭連線。
中國子彈優勢
為什麼中國不用防鏽效能更卓越的黃銅作為原材料,而絞盡腦汁的去研發鋼鐵呢?唯一的原因就是雖然中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豐富,但黃銅的產量卻無法與美國相提並論,僅有的黃銅也必須使用在作用更大的武器上。如今經過中國科研人員的多次改進,國產子彈的殺傷效能對比美國也是毫不遜色,在生產成本上更要低廉許多。
子彈造價受多因素影響,比如生產數量,同規格子彈,美國生產一百萬枚,日本生產五十萬枚,那麼美國的子彈價格就會比日本更加便宜,這就是裝置成本平攤的道理。
其次就是原材料價格,國際銅價的每次提升以及都會影響到下游的子彈造價上漲。相比之下覆銅鋼的造價就要比普通子彈優惠數倍。
現在一頓銅的價格大約為7萬多,而一噸覆銅鋼售價僅有5千多。一枚5.8毫米子彈所需覆銅鋼為6.25克,那麼所需成本為0.031元,其他彈頭、鋼芯、火藥的成本涉及到保密技術無從得知,但預估各類材料疊加後也不會超過1元錢。
疊加上工人工資、運輸倉儲,國產子彈的最終成本價預估與出廠價也相差無幾。2021年北方工業集團向加拿大出售1億發5.56毫米子彈,單枚標價2.5元,價格可謂十分厚道實惠。
相對而言,美國所生產的5.56毫米子彈成本就要上升到3~4美元,摺合人民幣甚至單枚接近20元,這之間的差價可謂十分離譜誇張。
美國作為頭號軍事強國,雖然擁有生產子彈的能力,但卻還是熱衷於向我國進口。美國秉持自由持槍原則,需要的子彈數量規模也是十分龐大,疫情以來美國民眾一直囤積彈藥,導致美國銅價最高上調至50%,彈藥成本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2011~2012年間,美國從我國進口子彈超過七千萬,美國每次發動戰爭都需要消耗上千萬發子彈,國內產量根本供不應求。選擇物美價廉的中國子彈一方面能滿足需求,另一方面也能節省成本,實在是一舉兩得。
面對中美之間龐大的子彈貿易,有人擔憂子彈過度外銷會為我們帶來麻煩。實際上這就有些杞人憂天了,因為子彈本身就是軍火市場上流動較多的基礎產品,是不受任何貿易限制的,全球都在進行自由貿易,與特定的國家毫無關聯。換句話說就是這錢你不賺,有的是人賺,我們利用發揮自身優勢來謀利是最恰當的選擇。
中國海岸線漫長、邊境線遼闊,對於邊防部隊而言,遠端射擊打擊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更強大的子彈也能提供更好的彈道效能與射程,進一步提升中國軍隊的壓制能力。
而在未來,中國還將繼續開發新型材料子彈,比如鎢合金、陶瓷和複合材料,這些特殊材質子彈能提供更優秀的穿甲爆破能力,更好的應對目標防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