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戰場上的形勢正在起變化,那些高科技含量,高成本的軍事裝備,已經不再主導戰爭的走向了。在俄烏衝突,巴以衝突和紅海危機中,“手搓火箭彈”,廉價無人機等武器裝備正一步步成為主角。這種價格技術“白菜化”的裝備,在戰場上大放異彩後,這讓西方學界徹底陷入了“自我懷疑”,讓他們對自家那些研發了多年,才造出來的高科技裝備產生懷疑。
尤其是在俄烏衝突中,俄軍憑藉著單枚造價僅為3.5萬美元的“柳葉刀”巡飛彈,大肆的在戰場上收割,造價為1100萬美元的“豹2”等先進坦克。當這種高效且廉價的武器裝備,屢屢在戰場上“屠殺”造價高昂的高科技武器裝備後,西方學界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低成本戰爭時代已經來臨。在這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承擔不起將高精尖武器,用在一場大規模的消耗戰中。
所以說,陷入“自我懷疑”的西方學界,也算是給中國提了個醒,警醒著我們廉價武器的重要性。那麼問題來了,當低成本戰爭的時代來臨之後,中國要如何從中取的優勢地位呢?毫無疑問,當然是建立價格“白菜化”的武器庫。至於要如何建立,關鍵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一定要讓武器裝備,在民間企業手中“商品化”,只有如此才能成本壓縮。就拿電子光學技術,以及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來說,這些出於軍事目的而研發的技術,最開始的時候,費用十分高昂,但成為消費級產品後,價格直接就“白菜化”的了。
為此呢,我們需要規劃出一份能夠由私人公司製造的武器清單,並做好進行購買的準備。哪種武器既廉價,又容易使用,造出來還有的賺,這就要求中國私營公司進行頭腦風暴,按照武器清單中的類目給出答案。如此一來,我們的軍方就可以在保持較低的獲取速度的情況下,建設一個相關的資料庫,並協助各公司構建一條能夠在必要時刻,快速擴張的廉價武器供應鏈。
其次,我們在這種廉價商品的競爭中,具有獨一無二的供應鏈優勢,這一點很重要,所以要儘量避免發展競爭對手。一般來說,要想大規模的建造白菜價的武器,那就離不開廉價的馬達,鐳射,通訊,引擎,紅外線等零件元件,這些零配件模組,中國完全可以常年供應給全世界,只有徹底打垮競爭對手,我們才有可能在國內建立起一條價格低廉,且產量大的零件供應鏈,而不會有任何的競爭對手。
總的來說,中國要想更好的應對低成本戰爭時代,主要有兩個目標,一是讓相關技術“商品化”,二是保持供應鏈上的優勢。完成這兩個目標,我們就能利用“白菜化”的武器庫,帶給對手一場絕望的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