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45週年#
作者:相忘於江湖
宣告:兵說原創首發,已開通全網維權,抄襲搬運必究
對越自衛反擊戰,空軍為什麼始終沒有正式出境交戰?
1979年2月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地面上打得熱火朝天,25萬大軍4個星期就橫掃11萬越軍,可是越軍特工和全民皆兵的“游擊戰”,也給我軍的後撤造成了一些麻煩。
如果我們的空軍出境作戰,會不會改變南疆的戰局?對越自衛反擊戰會不會打得更漂亮?我軍的作戰效率會不會更高?有了空軍的直接支援,我軍的地面部隊傷亡會不會大幅減少?
聯想到建國初期,空軍就在抗美援朝戰場雛鷹展翅、翱翔藍天,給不可一世的美軍空軍和全世界一個大大的驚喜。為什麼近30年後,對付越軍時,空軍反而“閉門不出”了?
現代戰爭,空軍的戰略地位已超越陸軍、海軍。
二戰後的歷次戰爭,能否擁有制空權,不但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也是地面部隊決勝千里的保證。
在漫長的冷兵器時代,陸軍一直是兩軍對陣爭奪江山的主角。弓箭的發明,讓步兵作戰半徑大幅度增加;馬鐙的出現,讓騎兵大出風頭;火槍、機關槍、坦克的出現,讓步兵戰鬥力大大提升,但相應的傷亡也是急速翻番。
軍艦的出現,打破了陸軍單打一的局面,得海洋者得天下,西方列強大國崛起的標誌,就是海軍取代陸軍的“老大”地位。大清王朝的落寞,也是拜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所賜。
二戰時期,空軍的異軍突起給了兩個海洋大國德國和日本當頭一棒,信奉“軍艦越大越厲害的”的這兩個國第一次品嚐到了被空軍打擊的苦果。“俾斯麥號”和“大和號”戰列艦被轟炸機群毆的經典場面,標誌著空軍時代的正式到來。
毫不誇張地說,現代戰爭,只有得天空者才能得天下。
既然空軍作用巨大,對越反擊為何沒有出境交戰?
45年前那場令人蕩氣迴腸的反擊作戰,早已硝煙散盡,塵埃落定。
但是在幾代人的記憶裡,上世紀80年代很多文學作品,流淌在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小草》、《熱血頌》和《血染的風采》,以及老電影《雷場相思樹》、《閃電行動》和巔峰之作《高山下的花環》,都是滿滿的對越自衛反擊戰記憶。
這些作品,給我們展現了步兵的鐵血軍魂,以及萬炮啟發的震撼場面。但是,無論從哪一個角度都找不到空軍出境與敵人直接交戰的影子。而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空軍的“避戰”,也留下了很多遐想。
隨著時間的流逝,對越自衛反擊戰空軍為什麼沒有出境交戰的傳言接踵而來。
以下幾個觀點,就很有代表性:
1、對越反擊戰是區域性衝突,空軍沒有出境的必要;
2、越南北部的山區地形比較複雜,不適宜空軍部隊出動;
3、決策層顧慮空軍出境會引發戰爭規模擴大,一旦蘇軍介入後果不堪設想;
4、陸海空三軍相比,中國空軍的裝備落後,沒有優勢;
5、越軍的防空火力猛,中國空軍忌憚,所以避戰。
針對上述這幾個觀點,我們逐一進行分析。
觀點一,區域性衝突,空軍有沒有出境參戰的必要?
顯然,這還是停留在二戰之前的陸軍為王陳舊觀念。越是區域性戰爭和突然打擊,空軍的突然性、制空權和對地面部隊的火力掩護,都是海軍、坦克和炮兵所不能取代的。
反擊越南之前,歷時15年的越南戰爭就很能說明問題。
這一場美軍陸、海、空都有參與的立體戰爭,陸軍表現難言完美,美軍最終灰溜溜撤退。海軍雖然對越南重點目標打擊很有效果,但畢竟是隔靴搔癢,差強人意。
反倒是以武裝直升機“休伊(野豬 UH-1)”為主的空軍,在越戰中大殺四方。無論執行偵察、運輸士兵、火力支援還是戰地救援,都給地面部隊提供了強大支援。
觀點二,我空軍沒有出境出戰,是因為越南北部山區地形複雜?
顯然,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越南北部山高林密,空中打擊效果的確有限。越戰時美軍上萬架次、耗費80萬噸彈藥的多次空襲,表面上轟轟烈烈,實際上卻是收效甚微。
相比較而言,對越作戰我軍的炮兵無論火力規模還是打擊精度,都要明顯強於空軍。
【這張照片展示了戍守廣西方向的空軍某部官兵與他們精心維護的紅旗-2導彈,照片右下角是著名的軍旅歌唱家鬱鈞劍】
觀點三,決策層顧慮空軍出境會引發戰爭擴大導致蘇軍介入?
應該說,這種觀點比較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
對越自衛反擊戰前,越南和蘇聯簽訂了攻守同盟,所以我軍在決策時有所顧忌,慎之又慎,最終決定打一場點到為止的“閃擊戰”。
一旦空軍出境,蘇軍介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由於我軍陸軍重兵雲集,海軍也嚴陣以待,一旦空軍大規模出境作戰,很難避免戰爭擴大化,因此帶來的後果不堪設想。
反擊戰演變成陸、海、空全面戰爭,這和我軍的初衷是相悖的。
我軍發起自衛反擊戰的目的,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以戰止戰,贏得邊境的和平與安寧,保障國內的經濟建設大環境;二是殺雞駭猴,透過打擊人心不足的越軍,震懾北疆蠢蠢欲動的蘇軍;三是敲山震虎,給那些覬覦我領土、領海和國家利益的某些國家一些顏色看看。
觀點四,陸海空三軍相比,我空軍裝備落後不如陸軍有優勢?
這一觀點也是準確的,我軍發起自衛反擊,應該揚長避短。
我軍的陸軍,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中早已證明了獨步天下的武功,又在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1969年的珍寶島反擊戰中得到了歷練,反擊越南自然有信心。
觀點五,越軍防空火力兇猛,我空軍所以避戰?
對越反擊戰,我軍動員總兵力60萬人,除陸軍幾十萬大軍、上千門大炮和500多輛坦克、裝甲車,還有700多家飛機以及數百艘各式軍艦。
從空軍的發展歷史來看,我軍和越南空軍同宗同源。
我空軍的發展,始於建國初的1949年10月,在抗美援朝期間得到跨越式發展,蘇軍老大哥的幫助功不可沒。儘管後來中蘇交惡,但是我空軍還是有不少蘇軍的影子。
越南空軍,也是在蘇軍援助下發展起來的。
抗美援越早期,蘇聯並沒有對越軍施以援手,但是在1965年以後,蘇軍不但從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上對越軍進行幫扶,還援建了空軍。
1979年之前,越軍飛機有1000多架。由於技術保障不足、駕駛員缺乏,實際上可用的戰機並不多。不過,越軍防空系統經歷了15年越戰考驗,加上蘇軍薩姆2地空導彈、我國援助的紅旗導彈加持,防空活力異常兇猛。如果我空軍參戰,可以預見會有不小的損失。
【1979年2月,對越自衛反擊戰,人民空軍參戰的地空導彈營。越軍曾大言不慚地揚言要出動飛機參戰,但面對嚴陣以待的我軍,根本不敢輕舉妄動】
我軍沒有讓空軍唱主角,有著多層次的考量。
從根源上說,我軍向來不打無準備之仗,更不會逞一時之快和匹夫之勇。
對越自衛反擊戰,就是我軍運用中國智慧,戰勝強大敵人的經典案例,45年前的那場戰爭,我軍不但用陸軍擊敗了“白眼狼”越南,還用海軍震懾了“紙老虎”或者“真老虎”蘇軍。
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以後,蘇軍的確也沒有袖手旁觀。他們從黑海艦隊派來“明斯克”號航母、導彈巡洋艦、坦克登陸艦編隊,馳援駐在金蘭灣、峴港等地的蘇軍太平洋艦隊,妄圖在海上威懾我軍。
面對這一赤裸裸的武力威脅,我軍抽調了包括驅逐艦、護衛艦、潛艇、導彈驅逐艇、獵潛艇在內的120多艘艦船,以及海航8師、12師等空軍,在南海區域嚴陣以待。
1979年6月18日,“明斯克”號航母編隊穿越馬六甲海峽進入我國南海。但是,此時我軍對越自衛反擊戰在3個月前就已鳴金收兵,蘇軍航母編隊萬里迢迢來了一個寂寞。
更諷刺的是,這艘“明斯克”號航母14年後被賣到中國當了遊樂場。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空軍雖然沒有出境與敵人直接交戰,但也派出了相當的力量參戰,並且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空軍的任務,主要是邊境巡邏警戒,隨時準備殲滅入侵之敵,準備支援地面部隊。由於越軍空軍沒有出動,我們的空軍除了警戒巡邏,還執行了大量後勤運輸、運送人員和物資的工作。
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戰爭的最高境界。
【為了警惕敵人“狗急跳牆”,我空軍在西南重要機場配置航空兵,這是雲南某機場停放的成群殲-5和殲-6殲擊機】
參考資料:
1、《對越自衛反擊戰內幕》,王麗麗著,吉林出版社;
2、《中越戰爭秘錄》,金輝、張惠生、張衛明著,時代文藝出版社;
3、《懲罰之戰:解放軍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王麗麗著,吉林出版集團。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