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突然宣佈取消 " 未來武裝偵察直升機(FARA)" 計劃,不僅讓原本在競標中勝出的貝爾公司猝不及防,也給武裝直升機未來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
我們知道在俄烏衝突的前線戰場上,武裝直升機的損失機率直線上升,一個新的問題油然而生。
事實上,在所有的前線戰場中,直升機的損傷機率從來就沒有太低過。譬如越南戰場,我們看一看美軍的損失數字,立刻就能夠做到心中有數了。但是在今天,俄烏戰場上直升機的損失,實際上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在當年的一些作戰中,直升機主要的威脅來自於各種口徑防空武器,包括肩扛式的防空導彈。而在今天,這樣的武器早已高度普及。而且像小口徑彈道式的防空武器,它已經具備了很好的目標搜尋、跟蹤以及這種確認的能力,所以打擊效果會更好。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在於,現在戰場上情報感知的能力,已經遠遠的大幅度的提升。這種能力意味著,武裝直升機在前線戰場上,在出航的時候,可能就會被敵方的預警偵測系統所探知。
這就會導致一個嚴重的結果,那就是敵方很有可能以各種武器,在某個地域進行設伏攻擊,或者說以逸待勞。慢吞吞的武裝直升機,當然要面臨更大的生存威脅。
今天,在各種無人機快速出現在前線戰場,並且獲得重大的發展,取得重要戰果的這樣一個環境中,武裝直升機的生存空間也受到了壓縮。至少很多人開始懷疑,這個空間還有多大?在未來,是不是這個空間還能夠繼續存在和發展?
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命題,那麼這個命題怎麼看呢,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
首先,我們要回到直升機最早的軍事價值中去。無論是武裝直升機,還是偵察直升機,它們最初在戰場上存在的價值在哪裡?火力、人員的投送,以及包括機動的運輸。
那這些能力,今天無人機能不能幹?無人機絕對能幹,而且乾得很不錯。特別是在前線小範圍的戰場上,無人機攜帶著RPG的戰鬥部,以及各種臨時拼湊的,或者是專門製作的這種戰鬥部去打擊裝甲目標、單兵掩體,甚至是一個單兵,已經做的很不錯了。
那麼下一步,很可能還會有進一步的發展。那物資投送,無人機稍微大一點的,可以做到一些彈藥、給養,甚至人員的運輸。這是能夠做到,這個我們從技術上不難理解。
那麼傳統武裝直升機,還有其他的什麼優勢?比如說垂直起降、靈活機動、不需要依賴後方的機場支援、勤務保障的依賴比較低。哎,這算是優勢。
那麼無人機能做到嗎?無人機完全可以做到。現在的多旋翼無人機也好,固定翼無人機也罷,不需要什麼跑道,一個彈射滑軌,甚至手拋一下就能讓它升空,那沒有問題。不需要前線機場的支援,它對於後勤的依賴更小。這是一個優勢,已經被無人機替代。
那麼武裝直升機還有什麼優勢嗎?其實也有一條,比如說載彈量比較大。
像阿帕奇這樣的直升機,可以掛16枚海爾法導彈,火力很可觀。那麼這樣的重火力帶來的一個代價就是,直升機必須很大。
阿帕奇是8噸以上的直升機,這直升機一大就要求什麼呢?動力必須強悍,至少是1500馬力以上的渦軸發動機。難度上去了,結構強度也上去了,載油量必須還得大,才能夠飛的足夠遠。這樣一來,極少有國家能夠成功研製這種中型以上的專用武裝直升機,難度太大了。
但是如果把它迴歸到無人機這條科技樹上,問題就簡化了。16枚海爾法反彈導彈,可以裝在16架無人機上,或者8架無人機上,所需要的動力水準和技術難度,一下子就降低了。
像阿帕奇這樣的武裝直升機,其實最突出的優勢,可以被認為是它的情報和資訊能力。因為它有長功雷達,可以很好的感知周圍的目標。並且透過它的先進的通訊系統,可以跟指揮樞紐進行資料的交換。
這樣的問題,無人機實際上也同樣能做到,但是可能是透過無人機機群,以及機群中相應的分工來做成的。
比如說,每架無人機只能探查1平方公里的地域。那麼如果是一個無人機機群的話,它就可以探查非常廣闊的一個範圍。
這個範圍的資料經過彙總,透過一些特製的無人機的資料鏈,跟指揮樞紐進行聯通的話,那麼它的通訊效率和情報效率,實際上仍然不會亞於任何一個單一的旋翼作戰平臺,就是傳統的武裝直升機,這樣無人機的優勢還是可以得到呈現。
武裝直升機還有一個比較麻煩的地方,就是它是載人的。那麼載人的武裝直升機,一旦在前線受到打擊,遭受損傷,出現了迫降,人員失散,在戰場上就會面臨一個更尷尬的局面。
如果營救需要你動用更多的資源,冒更大的風險。或者因為你去營救的人員和裝備,有可能遭到敵方的打擊,很可能是一個圍點打援的困局。這種營救的是一個很尷尬的決策,但是無人機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旦無人機執行任務失敗,遭遇打擊,你可以按照拋棄處理。
武裝直升機的造價非常貴,高效能的武裝直升機的造價在千萬美元的量級。但是無人機,現在我們知道是簡單的無人機,是萬美元的量級。即便是好一些的無人機,也就是10萬美元的量級。
用打造一架高效能武裝直升機的成本,你可以打造100架專用的無人機。那這個作戰效能,如果你的技術架構能夠控制這些無人機的話,可以產生很好的作戰效能。
我們還可以大膽的展望一下,現在無人機攜帶的,比如說反坦克用的是RPG的現成的戰鬥部,那麼反坦克真的需要這麼大的戰鬥部嗎?
如果這個彈藥的投送,能夠被精準的送到坦克的某一個特定點,比如說他的觀瞄系統,比如說它發動機的散熱格柵,比如說它發動機的進氣口,我估計只需要幾十克的TNT就可以毀掉這些部分。
坦克的行動裝置動力系統、觀瞄系統一旦失靈,這個坦克在戰場上就失去了作戰價值。真正的戰爭的決勝,可能未必需要從物理上完全摧毀對手,讓對手不復存在。
實際上,讓這些作戰裝備只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失去戰鬥價值,也就能夠取得戰場上的優勢。而無人機,恰恰是可以做到一個彈藥的精準定點投送的這麼一個有趣的靈活小裝置。
從這些方面來分析,無人機對於武裝直升機,或者偵察直升機的擠壓,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而這個趨勢將在未來如何發展,我們現在還很難說。
一個可以確認的事實是,武裝直升機的發展,以後一定會變得越來越慎重。各國在發展新一代的武裝直升機的時候,都一定會考慮到無人機的存在,甚至未來的有人作戰的武裝直升機,可能會跟無人機機群進行搭檔合作的模式去發展。
未來武裝直升機很有可能也會走從輕型、中型到重型之後,重新迴歸中型以下的發展模式。有人、無人兩種載荷方式,可能會交替出現,意味著我們現有的渦軸動力的專用武裝直升機,很有可能正在接近它的天花板。
對於無人機系統來講,也並不是一個樂觀的終點。因為無人機要取代傳統的有人作戰的武裝直升機,還需要完成一個重要的退化,或者說蛻變。
這個蛻變就是,無人機一定要在資訊互動技術上、通訊技術上,以及智慧機群控制技術上,取得新的發展。這樣的發展要讓戰區指揮官能夠認為,這樣的系統足夠的穩固安全,不會被對手輕易的擊垮。
因為在無人機的戰場上,實際上無人機與他的後方的資料鏈,以及無人機機群之間的資料通訊,將會成為最容易受到打擊的一個環節。未來在戰場上的互動交鋒,很有可能會聚焦於資訊通訊的維持與反制,這將是未來戰場上一個新的變局。
無論如何,武裝直升機的發展會面臨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既來自於無人機技術,很有可能也會依託於無人機技術。今天還沒有人有權利說武裝直升機將走向完全的沒落,但是它的發展,一定會隨著無人機技術的發展,而發生微妙的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