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軍瑞,越南南定省春長縣人,出生於1928年,1944年參加工作,1945年入伍,198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89年晉升為中將軍銜。1986年3月,由防化兵司令員調任第二軍區副司令員,1987年底第二軍區司令員武立突發疾病去世之後,接任第二軍區司令員。鄧軍瑞經歷了渭川前線(越方也稱為河江戰場,也就是我軍所說的老山前線)戰爭的後半階段,指揮越軍先後與我軍第67軍、第47集團軍、第27集團軍、第37師交手。下面,就是鄧軍瑞對渭川前線的回憶。
1986年3月,當北部邊境戰爭面臨許多困難的時候,我的職務是防化兵司令員,國防部出於鬥爭形勢的需要,調我到第二軍區擔任副司令員。到任之後,軍區黨委決定由我兼任河江前指司令員,接替因病長期住院的黎威密少將的工作。
在渭川-河江方向,我們和中國軍隊都投入了主力部隊,時間長、規模大、戰況激烈。早些時候,為了應對中國軍隊可能的進攻,第二軍區不得不部署部隊在邊境地區的三個方向作戰:老街省、萊州省和河宣省(後來分置為河江省和宣光省)。1984年4月之後,軍區司令部判明瞭中國軍隊的意圖,決定將主要兵力集中在河宣省渭川縣方向。
除了原本就在渭川縣佈防的第313師之外,第二軍區還迅速調遣了第314師、第356師增援前線,還一度調遣了第29軍第316師,除此之外,還有來自其他軍區的第312師、第328師、第325師、第3師、第31師等部隊參戰。
1984年7月12日,旨在奪回渭川邊境各個重要高地的“MB84”反攻戰役失敗之後,第二軍區司令部決定:要形成穩定的戰場態勢,打持久戰,不能操之過急,邊打邊找到有效的作戰方式;必須知道如何利用複雜的地形和密佈的洞穴作為堅固的陣地阻止中國軍隊的攻擊;與此同時,有必要適時輪換部隊參戰,以保證持續的戰鬥力,確保陣地始終牢固。
正是由於這一正確觀點,我們挫敗了中國軍隊在渭川前線的攻勢。事實上,我們也嚴重削弱了他們的主力,最終他們不得不撤退,結束了在北部邊境與我們長達10年的戰爭。
中國軍隊在渭川前線的最後一次進攻,發生在1987年1月。當時我們已經發現了爆發大規模戰鬥的跡象,對方每天有幾百輛汽車在往來運輸,這種情況是不同尋常的。我們也迅速作出反應,增強了一線陣地的兵力和火力,偵察分隊和觀察哨奉命嚴密監視中國軍隊的動向,並向及時上級報告。河江前指研究可能出現的情況和相應的對策,政治工作機關為部隊長期戰鬥進行了思想動員。
前指指揮員和師長到部隊檢查戰備情況,補充作戰方案,指導部隊完善工事、鞏固陣地,後勤部門為一線陣地提供了充足的物資保障,比如彈藥、糧食、乾糧、藥品等……部隊做好了迎接大規模進攻的準備。
1987年1月5日至7日,中國軍隊出動了師級規模的兵力,在炮兵火力的支援下,對我方13個高地發動了攻勢,主要是臺型高地、姑益山、1100高程、帕漢等。雖然中國軍隊在3天時間裡發射了超過15萬發炮彈,以支援步兵不斷攻擊(每天多達7個波次),但他們的攻勢被我們的步兵火力和炮兵火力阻止,被迫撤退。
實施最後一場攻勢(1987年1月5日至7日)之後,中國軍隊在渭川前線的主動行動次數逐漸減少,規模逐漸縮小,只有炮火襲擊和小規模戰鬥一直持續到1989年。這一年,他們從渭川前線各個高地撤退。
根據我們的統計,從1984年到1989年,中國軍隊在渭川前線損失了2萬多人,200門火炮,170輛運輸卡車。在我們這邊,經歷5年的艱苦奮戰,有4000餘名幹部戰士陣亡,9000多人負傷,其中多達2000餘人尚未找到他們的遺骸。有些高地因為不斷遭到對方炮火的射擊,原本茂密的植被蕩然無存,露出了白色的岩石,這就是參戰老兵們常說的“世紀石灰窯”。
點評:鄧軍瑞所說不錯,1987年1月5日和7日,我第47集團軍在老山前線實施了最後一次攻勢(即出擊拔點作戰),但是他把作戰的規模嚴重誇張了。我軍進攻的目標為2個高地,他說成13個高地;我軍出擊的規模為2個加強連,他說成師級規模。
1月5日戰鬥,即我軍北虎行動,出擊目標為310號高地,參戰部隊為步兵第421團第7連加強團特務連偵察排(欠第4班)、噴火排第10班、工兵連地爆排(欠第4班)、通訊連第4班、1營和3營炮兵連直瞄炮兵各一個排,編為奇襲隊、第二梯隊、預備隊、直瞄火力隊和破障隊。戰鬥從7時7分打響,到7時50分全殲越軍第313師122團2營5連一個加強排,9時整,出擊分隊全部撤回左3號、左4號陣地。此戰共殲敵184人,其中出擊分隊殲敵43人,炮兵殲敵141人。
1月7日戰鬥,即我軍黑豹行動,出擊目標為425號陣地,參戰部隊為步兵第417團第4連加強團工兵連地爆排2個班、噴火排1個班、82無坐力炮3門、75無坐力炮2門、12.7高射機槍1挺、重機槍2挺。出擊分隊從3時30分開始接敵,7時與敵人打響,至8時06分,對敵人18個洞穴、工事打炸完畢,殲滅越軍第313師第14團第9營第11連一部,隨後轉入堅守,至17時30分,全部撤回475號陣地。此戰共殲敵353人,其中出擊分隊殲敵105人,炮兵殲敵248人。
這兩仗打完之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特別是中越關係趨於緩和,老山前線的戰場溫度明顯下降,戰鬥烈度明顯減弱,第47集團軍後面的兩支輪戰部隊,即第27集團軍和第37師沒有繼續對越軍陣地實施出擊作戰,“1.7”戰鬥成為了解放軍在老山前線的最後一次進攻。
鄧軍瑞宣稱給解放軍造成2萬人的損失,也是誇大其詞。解放軍在老山前線戰鬥負傷7413人、犧牲1800人,失蹤18人、被俘6人,非戰鬥負傷387人、犧牲100人,總減員9724人。如果再加上軍區前指機關、後勤分部系統、技術偵察分隊和空軍輪戰部隊的減員,至多也不會超過10000人。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