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籌備“近代歷史上最大規模軍改”,以期獲得對抗中國空軍的力量。解放軍隱忍備戰20年,已經讓美軍明白自己再不軍改,吃敗仗的下場已註定。
近日,美國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在一場公開講話中表示:“美國空軍將對其整體結構進行徹底改造,為與中國空軍的競爭做準備。”
同時,肯德爾還在講話中數次強調此次改革的重要性。不僅將其形容為“近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改”,還稱“這些改革必須立刻開始,‘我們已經沒時間了’。”
肯德爾之所以會如此重視這場改革,原因不用猜也能想到是出在中國身上。作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空軍力量,中國空軍在過去20年時間裡的成長速度遠遠超出了各方、包括國內民眾的想象。
這直接導致了當中國空軍在重型戰鬥機數量、重型隱身戰鬥機數量、先進預警機效能等指標上紛紛趕超美國空軍時,美國空軍方面雖然對此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這些準備也著實不怎麼多。
當然,如果中國空軍只是在部分資料指標上趕超美國空軍的話,那麼這對於美國空軍來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大不了再往回追就是了,反正冷戰時期自己也是和蘇聯空軍這麼過來的。
但問題是,隨著五角大樓方面不斷炒作所謂的“2027時間節點”以及華盛頓領導層在南海、臺海、東海等方向上集結力量對中國進行持續遏制施壓,中美之間的矛盾正不斷激化,博弈烈度也在穩步增長。
這些不穩定的外部因素都在增加中美之間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而這也迫使美國空軍必須要在短時間內解決這一問題,不能像以前一樣慢慢縮短被趕超的差距。
那麼問題來了,美國空軍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要知道中國空軍能夠在短短20年裡就從一支堪堪滿足國土防空需求的空中力量,一躍成長為一支有能力挑戰美國空軍的空中力量,靠的可不是喊口號,而是由一系列供應鏈產業鏈、科學技術以及熟練工人組成的實打實工業體系。
這套體系讓中國有能力年產數以百計的軍機與不計其數的炸彈、導彈,並進一步研發後續換代機型與裝備。而現階段美國所欠缺的恰恰是與之相當的體系,以至於在面對雙方在部分資料指標上的差距時,美國空軍很難依靠擴充現有武器裝備規模來作為解決問題的答案。
更不用說在美國空軍計劃換裝的幾個“扛把子”機型中,最新的E-7預警機仍然需要時間進行完善與量產,而總產量已經破千架的F-35則面臨著完全體型號處於期貨狀態,需要2028年才能下線的問題。
至於被空軍寄予厚望的F-15EX?在其總產量只有4架的當下,美國空軍顯然不能指望這型產量還不如蘇-57戰鬥機的4.75代戰鬥機能夠在所謂的“2027時間節點”中發揮出多大的作用。
一系列因素使得美國空軍很難透過提高自身“增量”的方式來應對中國空軍的“威脅”,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美國空軍想要改變現狀,就只能從現行體系上入手,透過最佳化體系的方式改善一線部隊戰鬥力,而這也是此次肯德爾想要在短時間內推動美國空軍軍改的核心目的。
就比如說在此次軍改中,肯德爾明確提出要增加無預案演習以及大規模實戰演習的組織次數。前一項演習負責提高一線部隊的戰備水平,讓其可以長時間保持在可以時刻出擊的狀態。後一項演習則可以提高美國空軍一線部隊對大規模、高烈度空戰的適應性,讓飛行員對可能爆發的中美衝突有更多的心理準備。
除了提高一線部隊戰備水平與心理建設外,肯德爾還要求對技術人員培養體系進行一場大改革,以增加高技術機組人員的培養規模。
這不僅能夠為美國空軍在未來的進一步擴軍奠定充足的人力資源基礎,也能夠在發生大規模衝突,一線人員出現較大損失的情況下,讓美軍有足夠的後備人員補充損失造成的空缺。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肯德爾這套針對體系運作最佳化的改革固然能夠提高美國空軍的整體戰鬥力,但能夠提升多少就不好說了。
畢竟,解放軍的軍改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為解放軍在改革體系的同時,還引入了大量新武器裝備等“硬體裝置”來支撐新體系的運作。與之相對的,美軍的軍改由於缺乏“硬體裝置”的支援,很難脫離現有體系的執行框架。
這無疑會對改革的效果產生影響,再考慮到中美空軍在西太平洋方向上存在的戰略差距。這場軍改就算能夠如肯德爾願在短時間內就取得成效,它也未必能夠成為扭轉西太平洋美軍戰略劣勢的關鍵。
但不管怎麼說,改了終歸是比沒改強。這最起碼證明了解放軍備戰20年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在這一成果的影響下,五角大樓內部已經產生了動搖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