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他是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級別最高的國名黨將領,戰死後,日軍軍官親自為他下葬。
“吾一日未死,必盡一日滅敵之責,戰而死,雖死猶生,不戰而死,雖生亦死。”
這是著名的愛國將領張自忠,曾經在戰場上立下的決絕誓言。
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就連日本人也為他的英勇,而感到無比佩服。
甚至在他犧牲之後,昔日的敵人親自為他整理了遺容,風風光光地下葬。
“忍痛含垢,與敵周旋。”
這是宋哲元帶兵離開北平時,留給張自忠的最後一句話。
這短短八個字,卻足以毀掉這個男人從戎一生的功勞,將他推向深不見底的黑淵。
可他是一名軍人,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哪怕知道自己即將走向泥沼的,也在所不惜。
七七事變後,蔣介石一心想要借日軍的力量,消滅盤桓在西北地區的各路軍閥力量,甚至不惜揹負罵名。
於是,張自忠便成為了老蔣手中,打向同胞的一杆長槍。
宋哲元的話,像一把尖刀深深刺入了張自忠的內心。
此刻,他多麼希望自己變成一具已經犧牲在戰場上的屍體,而不是如今活著,卻不如死了來得痛快。
在蔣介石的指示下,張自忠被留在北平與日軍展開談判,最終在條約上含恨簽署了自己的名字。
他這樣的舉動,除了是聽從蔣介石的命令之外,更是為了避免與日軍開戰,保一城百姓的安寧。
可即便是他深明大義,換來的依然只有謾罵和唾棄。
一夜之間,他從威武善戰的將軍,變成了人人喊打的漢奸,這樣的巨大落差,讓張自忠險些難以承受。
為了北平和天津上千萬百姓的安全,揹負一個罵名又算得了什麼呢?
確實算不了什麼,但他張自忠不是一個漢奸,他急需要建立戰功來洗清自己的名譽。
1938年初,張自忠帶兵在臨沂與日軍交鋒,整整二十幾日,晝夜不停。
臨沂城變成了一片屍山血海,終於艱難地取得了勝利,併為隨後的臺兒莊戰役打響了氣勢。
在之後的多次抗戰中,張自忠憑藉著自身優秀的作戰指揮能力,一次又一次取得大捷,成功登上了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的職位。
可即使是站上了別人一輩子也觸控不到的頂峰,漢奸的罵名,仍然是張自忠心裡一塊難以治癒的傷疤。
他發誓要帶領自己的部隊保衛國土,將日本鬼子趕出中國。
1940年5月,第二次棗宜會戰正式打響,為了打好這場仗,日軍投入了大量心血,各方面部署堪稱頂級。
而反觀張自忠卻僅有兩個師的兵力,且武器裝備更是遠遠落後於敵人。
在與日軍鏖戰半個月後,國民軍損失慘重,只剩下2000左右的兵力苦苦謫守在前線,四面楚歌。
5月16日清晨,張自忠換上了他從來不捨得穿的藍色新軍裝。
在軍裝的襯托下,他顯得格外挺拔嚴肅,肩膀上中將的徽章閃閃發光,彷彿在訴說著他曾經的輝煌戰績。
此時的張自忠似乎已經意識到,今日他將犧牲在這片土地上,他的部隊損失殆盡,早已沒有了逃出生天的機會。
因此,他換上了新軍裝,用最後的體面。平靜地迎接即將到來的死神鐮刀。
當日軍的飛機再一次對國軍部隊發起轟炸的時候,他們看到張自忠將軍身負重傷。
卻仍然筆直地站在戰場中央,用平靜的眼神注視著周圍,直到日本人端著武器走到他跟前,他仍舊是一動不動。
看到張自忠視死如歸的模樣,就連嗜血如命的日軍,也不得不為之感到震撼,他們打心底裡佩服著這位中國將軍。
為了表示對張自忠的敬佩,日軍罕見地為這個中國人舉行了葬禮,請來隊醫為他縫合傷口、整理遺容,將他體面地下葬,墓碑上刻著:“中國將軍張自忠墓”。
可張自忠是中國人,就算他身死敵營,他在九泉之下的也是中國魂,又怎能容外人玷汙。
於是,他曾經的部下黃維綱,連夜組織了敢死隊。
在日軍的層層包圍下衝突敵軍陣營,挖開墳墓,連夜將張自忠的遺體帶回了重慶,重新為他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
在遺體經過湖北時,數10萬百姓傾巢而出,紛紛前來為這位抗日英雄送行。
場面浩大萬人空巷,就連盤旋在上空的日軍戰鬥機,得知是張自忠出殯,也罕見的取消了原本投彈的計劃。
張自忠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國民黨軍官,他揹負著罵名,終於在最後,用鮮血和生命為代價,換回了自己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