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之光—崔庸健將軍傳奇一生
1900年的一個寒冷冬日,朝鮮漢城的一戶貧苦農家誕下了一個可愛的男嬰,父母欣喜地給他取名崔庸健。當時的朝鮮正處於日本殖民統治之下,崔庸健一家三口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稚嫩的崔庸健目睹著日本人無所不在的踐踏和欺壓,朝鮮人就像奴隸一般,命運悽慘。這激起了小崔庸健心中愛國的火種。
崔庸健很聰明好學,15歲那年他進入當地一所中學就讀。他發現學校裡許多學生和老師都在討好日本人,心中十分氣憤。於是他秘密發起學生運動,清除學校裡的親日分子。不料行動洩露,崔庸健被學校開除。此事使他明白,要想救國耶路撒冷,單靠一己之力是遠遠不夠的。
與此同時,他也意識到,中國是一個有可能實現民族獨立和社會解放的國家。當時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已經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一個新的中國正在誕生,也許可以給予朝鮮以援手。
17歲那年,崔庸健離開家鄉,隻身來到中國上海。然而好景不長,他還沒適應這裡的生活,就遇上南華大學爆炸案,於情於理與他無關,卻也被牽連入獄。這更堅定了崔庸健加入中國革命的決心。
出獄後,他來到雲南省昆明市的講武堂學習。在這裡,他第一次系統地接觸到馬克思主義,深受感動。課餘時間,他除了努力訓練軍事技能,更將大量時間放在學習馬克思著作上。
兩年後,在中國共產黨的安排下,崔庸健前往廣州黃埔軍校任教官。在這裡,他參與訓練出第一批武裝力量,並隨國民革命軍出征討伐北洋軍閥,進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在殘酷的戰火中,他的思想和身手都得到了改造與昇華。
然而就在北伐告捷之際,國民黨右派發動政變,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被殺害。失望之餘,崔庸健奉調來到東北地區從事地下工作。1929年,他在吉林通河縣建立了第一個共產黨支部,發動群眾鬥爭反抗日寇和土豪劣紳。不久,他領導的通河暴動失敗,在農民群眾掩護下轉移。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全面侵佔東三省。1932年初,崔庸健在黑龍江肇東縣建立了朝鮮族模範學校,白天教授文化知識,晚上給農民講授革命理論。他還先後建立和領導了肇東東北學會、肇東救國同盟軍和黑龍江民眾反日自衛軍等群眾武裝。不到兩年時間,他就在東北培養出近2萬名士兵和大批幹部。
從1932年開始,他先後建立紅色游擊隊、綏化救國軍、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等武裝力量,並任參謀長、副軍長等職。1936年,他參與建立了東北人民革命軍,後發展成東北抗日聯軍。在其中,他歷任第七軍軍長、第二路軍總司令部參謀長等職。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在中國共產黨的安排下,崔庸健組織部隊進駐長春、瀋陽等東北大城市,佔領了重要的工業基地和交通樞紐。不久,在完成中共交給的任務後,他終於返回了久違的家鄉。
回國後,在金日成的領導下,崔庸健立即投入到建立朝鮮勞動黨和朝鮮人民軍的工作中。1950年韓戰爆發,他歷任人民軍最高司令部副司令、內閣副首相等要職,成為朝鮮實際上的第二號人物。
經過長年的鬥爭,崔庸健的理想最終變成現實。朝鮮人民站起來了,過上了好日子。每當想起往事,他不禁淚流滿面。
一生風雨兼程,崔庸健可謂是寵兒。他並非出生高貴,卻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他未取得特別傑出成就,卻參與和見證了一個民族的甦醒與崛起。有人說英雄是時代造就的,而我覺得崔庸健正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