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是一個神奇的國家,比如明明空軍連四代戰機都用不起,但在導彈領域的成就卻是世界一流。
早在2023年2月18日,朝鮮就曾試射了一枚“火星”15洲際導彈。
根據外界對此次發射的資料評估,它的射高達到驚人的5700公里高度,是我國空間站所在高度的十幾倍(中國空間站的軌道高度為400至450公里),目前能夠做到這種程度的國家屈指可數。
讓人好奇的是,這個貧窮且落後的國家,究竟是如何在導彈方面有如此高的造詣?
朝鮮導彈有多先進
你很難想象,朝鮮的洲際導彈技術究竟有多先進,美國國防部的一篇關於朝鮮導彈的評估報告中顯示,該國洲際導彈技術已經威脅到美國本土安全。
要知道,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軍事強國,擁有強大的反洲際導彈系統,一般導彈很難對美國本土構成直接威脅,這說明朝鮮的洲際導彈還有點門道的。
就拿火星15導彈來說,從2023年2月份試射的資料評估報告來看,5700公里的射高意味著這款導彈的射程應該會超過1.3萬公里。
這意味著,朝鮮的洲際導彈完全能夠在本國對美國進行全覆蓋。
但在此次試射當中,朝鮮的導彈實際上僅打了900多公里,這是為何?
究其原因,這僅僅是一次試射,以驗證導彈的可行性,考慮到在重返大氣之後,彈頭可能被敵對國家繳獲,所以試射範圍最好是在本土。
可朝鮮的國土面積大家都清楚,是幾乎不可能在本土進行洲際導彈的試射工作的,所以只能選擇鄰近國家的公海區域,並且在彈頭返回之後,還得及時去打撈。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當初中國試射東風5洲際導彈的時候,為了避免彈頭被別人搶走,我國在發射之前就在彈頭的落點附近部署了軍艦,對此我國專門研發和採購了一批先進軍艦。
事實上,只要知道洲際導彈的發射角度和發射地點,是非常容易計算其落點和軌道的(可變軌洲際導彈除外,比如中國東風系列導彈)。
因為導彈大氣重返地球的角度和飛行軌跡基本上是固定的,只需要一些基本的資料,就能精確計算出導彈的落地點。
朝鮮試射的火星15可能並不具備變軌修軌和多次重返大氣功能,所以他們也是繃緊了神經,生怕半路殺出個美國來。
但火星15導彈並非朝鮮打得最遠的裝備,早在2022年,朝鮮還曾疑似試射了火星17導彈,根據當時韓聯社報道,這款導彈的射程可能在1.5萬公里到1.7萬公里之間,速度在9馬赫以上。
這個射程範圍用於打擊美國,完全是綽綽有餘,也難怪美國會說朝鮮導彈已經威脅到了本土安全。
技術從何而來
朝鮮擁有如此先進的彈道導彈技術,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們的戰略發展方向。朝鮮最典型的就是“先軍政治”思想戰略。
雖然這是金日成在上世紀90年代末提出的,但早在朝鮮戰爭結束之後,這個國家就有先軍政治的戰略傾向,因此也將核武器的彈道導彈技術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上世紀60年代,蘇聯援助了朝鮮一批薩姆2地空導彈,這款導彈採用了部分液體彈道導彈技術,讓朝鮮有了發展相關技術的可能性。
不久之後,朝鮮又獲得了V-1、V-2彈道導彈和無控火箭技術,讓朝鮮在火箭的設計、燃料推進、發動機等領域都有了一個較為系統的認知。
但此時的朝鮮還並沒有真正下定決心發展自己的彈道導彈,畢竟在蘇聯的幫助下,該國完全能夠保證國防安全。
隨著蘇聯在冷戰中逐漸處於下風,再加上美國對朝鮮的不斷滲透,這讓朝鮮領導人意識到,發展戰略威懾力量的重要性。
1979年,朝鮮和埃及簽訂了關於共同研發彈道導彈的相關協議,並從這個國家手中取得了“飛毛腿B”彈道導彈。
在1984年的時候,朝鮮的基本型化城5導彈就進行了一共6次試射實驗,成功率僅有一半,彈頭重達1噸的情況下,可以飛行320公里,對美國幾乎沒有威脅,也沒有引起重視。
但這引起了韓國的應激反擊,畢竟就算只有300多公里的射程,也足夠涵蓋韓國的大部分國土,奈何美國這邊沒有太大反響,韓國只能就此作罷。
在彈道導彈技術開啟思路之後,朝鮮的發展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接連造出了多款彈道導彈。
到1999年的時候,其自主研發的化城6導彈可能已經接近1000枚,其中部分技術和導彈還出口到了伊朗,兩國形成了技術互補的關係。
夾縫中求得生機
不過,此時的朝鮮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在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對朝鮮的態度就更加強硬,讓朝鮮一度認為這是開戰的前兆。
在美國的壓迫面前,朝鮮不僅沒有屈服,反而堅定了研發更加先進彈道導彈的決心,希望獲得對美國本土構成威脅的實力,來換取談判的籌碼。
從1998年到2006年,朝鮮先後研發了大浦洞1和大浦洞2遠端導彈,射程範圍已經可以涵蓋美國阿拉斯加州。
如今朝鮮的彈道導彈技術更是能夠對美國全境進行打擊。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朝鮮是一個敢於拼搏的國家,並且不畏強權政治,正是這份精神,讓這個國家能夠在西方國家的封鎖中,尋得一線生機。
正如此前的中國一般,彈道導彈技術可能是仿製的,但更重要的是發展獨立自主國防力量的決心和信心,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將想法落到實處,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參考資料:
中國網路電視臺:《朝鮮衛星突發“成功”背後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