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1971年的冬夜,蘇聯聯盟11號飛船在完成既定任務後,悄無聲息地降落在了一片荒原上。
之所以說它的降落是悄無聲息的,是因為在飛船尚未返回地球前,便與地面中斷了通訊。一時間,地面控制中心的所有人都高高提起了心臟。
果不其然,在搜救人員開啟艙門後,三名宇航員均已遇難。令人驚訝的是,儘管他們確實停止了呼吸,但他們的身體依然保持著返回時的姿態。
那麼,這場災難到底是如何發生的?飛船與地面的通訊又為何會突然中斷?
一、走向宇宙的契機
儘管沒人想讓美蘇冷戰再次在現實生活中上演,但不可否認,在美蘇冷戰期間,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猶如坐上了火箭。
上到宇宙星空,下到萬丈深淵,在美蘇兩國傾其所有的支援下,往昔被視為人類無法涉足的領域統統被打破限制,那時候的科技領域,真正實現了“日新月異”。
不過,雖然當時美國和蘇聯屬於世界兩極,但蘇聯在整體實力上與美國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尤其是因為蘇聯在政策方面不太注重將科技轉為民生,兩國在科技競賽方面的差距就顯得更大了。
斯大林時代,空間科技向來被視為是妨礙國家軍事進步的技術,曾一度遭到嚴令禁止,直到赫魯曉夫時代,在蘇聯科學家的申請和赫魯曉夫等人的大力支援下,人類的空間科技才終於發展起來。
1957年10月4日,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成功進入太空。儘管以現代人的視角來看,這顆衛星十分簡陋,但在那個年代,斯普特尼克一號的發射升空卻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一時間,美國陷入了巨大的恐慌,而這也是雙方太空競賽的開端。
二、危險重重的航天之旅
自1961年蘇聯航天員尤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進入太空後,進入太空遨遊星空徹底從夢境變成了現實。
時至今日,俄國、美國、中國三國都靠自己的力量獨立進入了太空,而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多個國家也在俄美中三國的幫助下登上了太空。
漫遊星空不再只是個縹緲的幻想,對千百年來一直生活在地面上的人類而言,這份轉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要注意的是,航天之旅雖然令人嚮往,但所要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當年美蘇兩國為在太空競賽中佔得先機,紛紛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可以說是在舉全國之力發展空間科技。
比如美國,光是讓阿波羅17號飛上太空,美國政府就花費了將近兩百億美元,換算到今天差不多在一千億美元之上。至於那段時間NASA的撥款,更是佔到了美國總財政預算的4%,足可見當時的太空競賽有多燒錢。
除了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外,每一位宇航員身上還肩負著巨大的壓力,哪怕到現在,各國都不敢保證宇航員的航天之旅是絕對安全的。
三、不幸犧牲的三位宇航員
1971年6月6日,蘇聯宇航員喬治·多布羅沃利斯基、維克多·帕查耶夫和烏拉迪斯拉夫·沃爾科夫坐上了聯盟11號飛船,向廣袤無垠的太空飛去。
原本坐在這艘飛船裡的應該是另外三名宇航員,可因為前不久主宇航員身體出現問題,蘇聯只能緊急更換整個宇航員組。
肩負在這三名宇航員身上的任務不可謂不重,他們既要收集研究成果,也要對太空站進行維修調整。
懷著緊張又期待的心情,三名宇航員在萬眾矚目中出發了。
按照計劃,這次航天之旅要持續足足二十三天。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三人順利完成了一切規定的任務,並與地面保持著緊密的聯絡。
看著宇航員從太空中發回的種種報告,蘇聯科學家激動無比。他們知道如果此次航天之旅不出意外,蘇聯的航天技術就能再壓美國一頭了。
然而,儘管在太空中沒有出現問題,但就在6月29日,三名宇航員返回地面時,意外發生了——
因為返回艙的座艙壓力平衡閥過早開啟,太空艙內的氣壓急劇下降至真空狀態。而最初是為兩人所設計的太空艙過於狹窄,為了節省機艙空間,三名宇航員在返回地球時沒有穿上宇航服。
在狹窄的太空艙裡,他們逃無可逃,就此在不到四十秒的時間內直接殞命。
當時地面控制中心雖然發現太空艙與地面的聯絡中斷了,但他們只以為這是由於訊號不好導致的意外。
最終直到飛船降落時,地面的人們還在激動地等待迎接英雄的歸來…
航天之旅的殘酷性,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