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樓探索臺海衝突戰術,相關資訊顯示他們正在將1945年的沖繩戰役視為未來臺灣戰役的範本,並打算師從這一經驗籌備與幾十萬解放軍在臺灣島打一場刺刀見紅的正面戰。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中美之間的戰略博弈愈發激烈,作為核心焦點的臺海問題進一步激化成為中美衝突爆發點的風險也隨之增長。
鑑於此,五角大樓方面開始進行針對性的軍事準備,而美國空軍的“敏捷戰鬥部署”,海軍的“分散式海上作戰”等概念,就是在這樣一個戰略背景下提出的。
當然,作為五角大樓對外干涉的重要力量,美國陸軍與海軍陸戰隊也沒有缺席這一針對臺海問題的軍事準備。儘管在可能爆發的臺海衝突中,中美兩軍的預設戰場主要位於西太平洋的海洋與天空,主要作戰力量是海上和空中力量。但考慮到美國方面的最終目標是保住臺獨勢力,維持兩岸分裂的態勢,而解放軍的兩棲登陸能力足以在兩軍海空力量爭奪西太平洋制空、制海權時完成控制檯島的戰略目標。
因此美國想要實現自己的最終目標,就必須要想辦法拖延解放軍在登陸後的推進速度。而向臺陸軍出售大量毒刺防空導彈和標槍反坦克導彈,或是指導臺軍訓練巷戰技能等固然是幾種辦法,但這些辦法都顯然沒有美軍直接派遣地面部隊進入臺島戰場來的高效。
儘管美國海軍陸戰隊和陸軍可能有一百八十個不情願去臺島打地面戰,但是他們必須做好這種準備,有這種心理預期。
前者擁有極高的反應速度,能夠在臺海局勢激化後的第一時間裡就做好武裝干涉的準備。而後者擁有的遠勝陸戰隊的地面作戰力量,讓美軍在臺島上與解放軍登陸部隊爆發直接交火時,不至於被解放軍重型合成旅一波推下海。
畢竟軍改後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碰上解放軍兩棲合成旅這種同行部隊時,還有能力過上兩手。可如果碰上的是坐滾裝船上岸的解放軍重型合成旅,那麼身處一線的陸戰隊士兵們大機率會一邊“向後進攻”,一邊咒罵大衛·伯傑的軍改為什麼會把他們麾下的坦克全都給裁撤乾淨。
這時有人可能會問了,美軍地面部隊在臺海衝突中有巨大作用這件事是不假,但他們要怎麼在沒有提前駐軍的條件下,在戰時發揮出作用呢?事實上,這就牽扯到了一個外界普遍忽視的美軍支援單位,那就是美國海運司令部麾下的戰略預置艦隊。
正如其名,這是一支會被“預先佈置”的艦隊,通常會在五角大樓方面認為某一熱點地區局勢有出現美軍需要介入的風險時,而被提前數個月乃至數年部署在熱點地區周邊海域。
前段時間在紅海被胡塞武裝襲擊的美國海軍“海洋爵士”號貨船就是美軍紅海預置艦隊的一員,其上搭載了大量可直接投入作戰的大型軍用裝置。艦隊內的其他船也都搭載了類似的貨物,有的是彈藥,有的是武器裝備。
一旦後續美國打算對胡塞武裝發起地面行動,那麼只需要海軍陸戰隊佔領葉門的幾個港口,預置艦隊就可以利用港口卸下船上的海軍陸戰隊與陸軍的裝備。等陸軍計程車兵坐飛機來時,他們就可以直接上車將這些重型裝備投入戰鬥。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美軍自己沒有公開,但外界普遍認為美軍的第3海上預置艦中隊被常年部署在關島附近海域。其目的就是為了在臺海衝突爆發時,美軍有能力在第一時間向臺島增援地面部隊,以阻擊解放軍登陸攻勢。
不過,雖然美軍有心思準備與解放軍登陸部隊的直接衝突,且在理論上有能力將這一準備付諸於實際,他們甚至為此還去歷史戰例中吸取經驗教訓。但問題在於,1945年的沖繩戰役顯然與美軍目前所面臨的戰略形勢有著天壤之別。
沖繩戰役中的美軍是怎麼打的?海軍艦隊直接封鎖整個沖繩島,艦炮與艦載機幾乎把島上的每一寸土地都犁了一遍,大幅削弱了日軍的戰鬥力。但在可能爆發的臺海衝突中,美軍顯然沒有這個火力條件去攻擊臺島上的解放軍,反而是佔據主場優勢的解放軍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這意味著美軍想要派遣地面部隊等到阻止解放軍攻勢,就必須要先壓制解放軍的打擊火力,而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又需要美海空軍奪得西太平洋制空、制海權。
但是,在解放軍建設多年的區域拒止反介入體系面前,西太平洋美軍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顯然有著不小的難度。而少了制空、制海權這個“1”,五角大樓再怎麼往後面畫0,這張決定臺海衝突結果的“支票”價值也只會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