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俄烏衝突就要進入第三個年頭,整個戰場局勢也在發生著微妙的改變。自從丟掉阿夫迪夫卡後,烏克蘭軍隊這邊的戰鬥力,出現了明顯的青黃不接。除了兵源不足之外,烏軍的持續崩潰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歐美這邊的援助遲遲不到,烏軍“斷糧”許久。
此前,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馬利亞爾就抱怨稱,烏克蘭從西方接收的導彈,僅為他們承諾的10%。而俄軍每天向烏克蘭投放的各種導彈數量,是烏軍的10倍以上。
美國國防部則表示,俄羅斯導彈數量源源不斷,除了自身加大產能之外,伊朗與朝鮮的援助,也是重要的原因。按照美國人的意思,合著整個北約的軍事生產能力,還不如伊朗與朝鮮,這的確夠打臉的。當然,更打臉的還在後面。
根據美國CNN報道,上個月的時候,俄羅斯軍方向烏克蘭發射了一枚朝鮮製造的短程彈道導彈,然後導彈殘骸被送到英國研究,根據英國調查組織最近出具的報告,這枚導彈殘骸中,有290個零件來自於朝鮮之外的第三國,其中75%來自注冊地在美國的公司,16%來自歐洲公司,9%來自亞洲,進一步追溯,可以追溯到總部位於美國、中國、德國、日本、荷蘭、新加坡、瑞士以及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的26家公司。而且這些零件都還挺新的,大多是在2021年到2023年之間製造的。
美國媒體在報道這件事的時候,用了一個詞,叫“點名羞辱”。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在2006年的時候,對朝鮮實施制裁,包括禁止出售給朝鮮用於生產彈道導彈的一切零件。這麼看來,美國對朝鮮的制裁,完全成了笑話,所以說他們被朝鮮羞辱,也不為過。
實際上這事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此前也有發現俄羅斯的導彈內部,含有歐美的零件。當時外界還普遍在傳,俄羅斯購買了大量歐美洗衣機等電子產品,然後拆下晶片作為導彈零件。
但後來又發現,俄軍使用的伊朗無人機中,其82%的零部件,是美國製造的。現在朝鮮的導彈中也發現了大量的歐美零件,說明俄羅斯、伊朗與朝鮮獲得歐美零件的方法,可能更簡單。
有分析認為,俄羅斯、伊朗與朝鮮會在國外註冊公司,透過第三方途徑購買到這些零件。這樣的方法一來歐美的官方並不容易追蹤其銷售途徑,二來歐美企業本就為賺錢,大多也不會去仔細核查買方的真實身份。
因此這種事即使發現了一次,後面還是會發現第二次、第三次的。
這件事曝光後,尷尬的是歐美,憤怒的一定就是澤連斯基了。求了這麼久,遲遲不見新武器,問起來就是產能不夠、庫存不足。產能都在哪去了?合著都拿去“資敵”了。
當然,我們也能看出,西方拱火戰爭,本質還是奔著生意去的,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