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英整了個大活,把自家官員嚇了個半死。
英國海軍整了艘戰略核潛艇,搭載了美國的三叉戟2洲際導彈,在佛羅里達海岸邊搞了一場試射演習。
按照計劃,這枚洲際導彈應該向南飛行3500英里,然後落在西非和巴西之間的大西洋上。
結果,導彈出水之後沒能成功點火,直接砸在了核潛艇3米旁的海里。
這可是幾十噸的大傢伙,直接落水砸在核潛艇上的話,正在艇裡興致勃勃觀摩發射的英國國防大臣搞不好就以身殉職了。
01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上上一次實彈發射在2013年,但是一枚導彈出水之後,不知道是不是和祖家有仇,徑直飛向了華盛頓。
幸虧及時自爆,幸虧沒裝核彈頭,不然美國高層已經喜提“全家桶”套餐。
那次是真把老美也嚇壞了,說你好歹也是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怎麼整這檔子破事。
英國人說我趕緊整改,花了幾百億英鎊進行核武庫的提升,然後在2016年6月,信心滿滿地再次實驗。
結果,三叉戟又往美國大陸飛去了。
美國人直接被整無語了。
以前看英國人是當年的光榮帝國,雖然為自己執鞭駕車,但美國人對英國人還是有些平等相看的。
但後來發現英國人擺爛的速度實在太驚人,對英國人做事也不太放心了。
三叉戟是英美共同裝備的洲際導彈,問世30年來,已經進行了近200次試射,美國人試射,基本上10次裡失敗1次,但英國人試射了十幾次,最近幾次都有問題。
英國人試射的少,也沒辦法,這傢伙一枚動輒上億美元,英國人家業有限,只能省著點用。
但失敗多了,就表示英國的核潛艇和美國的這個導彈相容性還沒能解決好。
這個問題解決不好,英國的核威懾就是鏡花水月。
02
能夠成為藍星五常,必要的配備就是核威懾。
核武器,五常家裡都有,從幾百枚到幾千枚不等,理論上威懾力度都差不多,也就是把對手毀滅一次和幾次的差別。
但是,你有蘑菇彈,還得要有能把蘑菇彈發射出去的槍。
英國目前能把核彈頭投送出去的途徑只有潛射,也就是透過核潛艇進行核武器的投放。
英國地方小,實力弱,加上幾十年來依附美國主導的軍事體系,本身的國防獨立性大大降低,他沒有陸基基礎的洲際導彈,也沒有可供發射洲際導彈的戰略轟炸機。
它唯一能仰仗的就是美國的潛射洲際導彈,但現在這個導彈試了幾次,啞火了。
論核武器的投送力量,從陸基、海基、到空基,中美俄上三常那都是三位一體,立體銜接,且個個地域遼闊,地形複雜,可以有廣袤的土地進行陸基洲際導彈基地的部署。
沒有發射工具,躺在英國家裡的200多枚核彈頭就射不出去,有彈無槍。
那英國人的核威懾只能針對自己了。
法國人雖然也比較弱雞,但好歹保留了空基、海基的核武投送能力,它雖然沒有戰略轟炸機,但它的幻影可以飛到目標地進行高空投擲,落後是落後了點,但好歹能用。
它的軍事體系也能獨立於北約體系之外,自成一體,
法國人還能勉強維持五常大佬的尊榮,但英國人現在的表現實在是五常之恥了。
更不用說它家裡一堆鬧獨立的小弟。
萬一北愛、蘇格蘭分家,那剩下的不過江蘇那麼大的本土大小的地兒,還有多少國家拿它當五常大佬看待?
03
本來嘛,英國人有航母,有核潛艇,技術也不錯,搭配上核威懾,再加上它到處喜歡學著老大滿世界“自由巡航”,散發自己的影響力。
理論上,英國人要維持住五常的體面是沒什麼問題的。
但現在,帝國僅存的一點榮光也跟著“老佛爺”一起去了。
而這背後深層的原因就是英國比美國還要多的“去工業化”。
2022年,製造業佔GDP的比例,我們是28%,美國11%,英國只有9%。
沒有足夠的工業體系做支撐,沒有足夠優秀的工程師、工匠,就算美國拿最好的三叉戟導彈,也難以做到有效的維護、保養。
當然,美國的情況也很不樂觀,大量的維修軍艦一般要排隊一年半載才能輪到修理和維護,當大量的老舊軍艦需要退役,海軍需要的新型軍艦卻只能擠牙縫一樣地造出來。
存量是很多,但增量太慢、太少。
想用我們兩百分之一的造船能力,維持一隻始終要比我們強大的海軍,也只能做幾年的猛了。
在回看大英,家底也就那樣了,偏偏還要強行挽尊,維持自己的體面。
可帝國確實不行了。
你看印度裔都回來做首相了,你也只能活該被印度惦記上。
一個沒有核威懾的英國留在五常席位,倒真是五常之恥,大佬們的面子掛不住的啊。
所以嘛,大英要不要考慮下,有點自知之明,主動退出這個席位?……
畢竟,其他大佬們的面子掛不住啊。
或者,這個建議,讓三哥去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