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2年,美國國防新聞網就曾公佈了“2022年度全球防務百強榜”,在這份榜單的前十名當中,有6家來自美國,中國則只有3家,數量僅為美國的一半。
但大家不能只看企業數量,還得從更加細節方面去看待問題。
比如說,美國國內的十大軍工企業當中,共計98萬名員工,而中國國內的十大軍工企業當中赫然有174萬員工。
不僅如此,中國每年大約有140萬個科學和工程類本科畢業生,接近美國的三倍。
現在中國軍事實力趕不上美國,但是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未來誰是第一還真不好說!
盤點美國軍工
在美國十大軍工企業當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它長年在世界上保持著世界第一武器生產商的地位。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主要代表產品有C130運輸機,F16戰鬥機、F117攻擊機、F22戰鬥機、F35戰鬥機、U2偵察機以及三叉戟系列導彈等等
不管哪一個產品單獨拎出來,都足夠我們再做一篇文章,而且幾乎每一個代表性產品都是“明星裝備”,可見世界第一的名號不是吹出來的。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強大主要在兩個方面,包括技術足夠先進、產能足夠高。
從技術上來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可謂是開創了人類五代戰機新時代,F22作為世界上首款五代隱身戰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現代化戰爭的形態。
另外一款U2偵察機,又讓美國進入到了高空偵察時代,曾在某個時期“統治”的蘇聯空域。
其實,美國十大軍工企業都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不過我們今天僅說典型代表。
還有一個就是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在已經過去的2023年,該公司生產的B21隱身轟炸機首飛,曾一度成為世界的焦點話題。
在此之前,該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B2隱身轟炸機、全球鷹無人機、F14戰鬥機等等。
按照該公司的說法,B21是世界上首款六代機,當然究竟有沒有達到六代機標準我們不清楚,不過這款隱身轟炸機的水平不會低。
同樣,B2隱身轟炸機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戰爭的形態。
另外,美國還有一家超級私人造船廠,名為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被稱為美國航母的“搖籃”。
該公司承包了美國100%的核動力航母建造工作,以及50%的驅逐艦建造工作。
福特級以及尼米茲級航母就是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的典型代表。
如果是在上世紀90年代,這些軍工企業的成就讓我們感到“絕望”,甚至有人會認為我們再發展100年也達不到這種水平。
但是放到現在,我們完全有信心在20年之內趕超美國軍工。
差距令人絕望
中國軍工起步晚、發展道路坎坷,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主要是在蘇聯的協助下,仿照老大哥的經驗一步步進行。
同一時期的美國國力強盛無比,是唯一能夠和蘇聯齊肩的大國,兩國的軍工水平自然沒有可比性。
後來中蘇關係惡化之後,中國只能沿著部分經驗進行摸索,一步一個腳印,整個道路“蜿蜒曲折”,甚至在某個時期,我們看不到未來!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逐漸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交好。
在此期間,中國併入國際正軌,引進外國許多優秀的經驗進行參考,一步步完善自己的軍工企業。
差不多到了90年代,中國的各大軍工企業基本上定型,這一時期中美差距非常大,甚至超過了新中國成立初期。
因為上世紀90年代正處於現代化戰爭的關鍵轉折時期,美國的各大軍工企業持續“發力”,逐步將人類戰爭形態指引向新的方向。
像B2隱身轟炸機、F22隱身戰鬥機、專用電子戰機等專案基本上都是在90年代左右進行的。
同一時期的中國軍工企業,還在為殲8戰鬥機的改進發愁,同時在引進了蘇27戰鬥機之後,著力於吸收蘇式戰機的技術經驗。
當美國步入五代戰機時代,我們還搗鼓不明白三代戰機,至於海軍方面就更不用說了,這種差距怎能不讓人絕望呢?
中國奮起直追
但中國是一個敢於拼搏,勇於挑戰的國家,巨大的外界壓力會轉化為發展的動力。
僅從產品上來說,進入到21世紀之後,中美兩國的軍工企業實力就在逐步拉近。
中航集團先後研發出了殲20、殲16、殲15這樣優秀的戰鬥機。
此外還有空警2000、空警500、運20等特種機。
這使得中美兩國在空中力量上的差距越來越近。
另外一邊,中國北方工業公司承擔了廣泛的軍工生產工作,產能高、產品質量好,逐漸受到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
在造船方面,江南造船廠已經擁有能夠建造8萬噸級別航母的技術,大連造船廠也能夠建造航母。
其實產品什麼的不是關鍵問題,重要的是未來的發展情況。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美國軍工的從業人數不及中國,未來的國防工業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
中國軍工從業人數優勢很明顯,國防工業水平自然不會太差。
美國軍工衰變的趨勢其實很明顯,從他們引以為傲的產品來說,自上世紀90年代大規模更新換代軍事裝備之後,直到今天很少再有足夠亮眼的新產品出現。
倒不是我們的眼光高了,而是美國這邊確實在退步。
參考資料:
【1】中國北方工業有限公司官網《中國北方工業有限公司 企業理念》
【2】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官網《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介紹》
【3】環球網:《外媒:拜登希望降低新財年F-35戰機訂單量,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股價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