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1979年2月南線開戰以後,我國瀋陽軍區、新疆軍區的各方面戰備工作。今天,我們聊聊1979年蘇聯方面的反覆糾結。蘇聯曾經在中蘇邊境上,部署了110多萬軍隊,堪稱是虎視眈眈。但是1979年2月,蘇聯為何不敢南下呢?其實,蘇聯也需要從自己的全盤利益考慮。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蘇聯在中蘇、中蒙邊境上的部署。60年代末期以來,蘇聯大大增加了在遠東、蒙古、中亞等地的部隊數量。僅僅是陸軍部隊就達到了50多個步兵師、坦克師,加上其他的軍兵種,截止70年代初期,蘇聯在中蘇、中蒙邊境上的駐軍數量,達到了110多萬人。因此,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出現了“蘇聯屯兵百萬”的說法。
其實,從60年代中後期以後,出於實際防禦的需要,我國北方一線各個軍區的力量,都在進一步加強。為了全面加強北方各個軍區的防禦力量,從南方各個軍區抽調了大量的部隊。例如昆明軍區的54軍、福州軍區的28軍、南京軍區的27軍、廣州軍區的43軍和47軍等部隊,先後北上,部署到了北方、中部的各個軍區。
以中部的武漢軍區為例,幾個軍雲集中原,做好了增援隴右、燕趙等方向的準備。不過,蘇聯的主要戰略核心在東歐、南歐等地。進入70年代前期以後,蘇聯已經把遠東、中亞地區的相當一部分部隊,重新調回了東歐、南歐各地。蘇聯的國力確實強盛,但需要顧及的戰略方向也很多。
在遠東一線,蘇聯根本無法投入太多的力量。因為整個遠東地區,只有一條西伯利亞大鐵路連線。七八十年代,西伯利亞大鐵路升級之前,其實,運輸能力非常有限。至於蘇聯和越南的關係,屬於一步步升級的過程,從60年代中期開始,蘇聯與越南的關係,開始逐步升溫。進入70年代中期左右,越南已經全面滑向了蘇聯。
尤其是1978年11月,越南與蘇聯簽訂了著名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這一條約帶有明顯的軍事同盟性質,條約規定:一旦雙方中之一方成為進攻或進攻威脅的目標,締約雙方將立即進行協商以消除這種威脅,並採取相應的有效措施保障兩國的和平與安全。
換而言之,一旦越南或者蘇聯遭到第三方的進攻,另一方必須支援,針對性非常明顯。由於得到了蘇聯的“安全保障”,在條約簽署1個月以後,1978年12月,越南出動將近20萬軍隊對鄰國柬埔寨發動了全面進攻。不得不說,越南軍隊久經戰陣,長達30年的戰爭,為越南磨礪出一系列戰鬥力強悍的部隊。再加上一系列蘇聯援助,越南軍隊在不長的時間內,基本上佔領了柬埔寨全境。
越南佔了柬埔寨全境以後,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1979年2月,我國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和綜合考慮,對越南發起了自衛反擊戰。由於越南與我國的雲南、廣西相鄰,前線的戰事,由廣州軍區、昆明軍區負責。其實,在戰爭爆發之前,鑑於解放軍部隊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裝備改善、提高訓練等工作。同時,在戰爭爆發之前,廣州軍區、總參謀部曾經先後制定了各個版本的作戰方案。
例如以兩個軍的兵力,借道鄰國,直插奠邊府的大膽方案,以及集中6個軍的兵力,穩紮穩打、層層推進的方案。甚至還出現了調東海艦隊南下,掩護陸軍部隊,開闢第二戰場的說法。
1979年2月,南線的戰事開始以後,蘇聯並沒有出兵南下。蘇聯也是“反覆糾結”。一方面認為需要增援越南,另一方面又認為直接增援越南“不值”。因為蘇聯的戰略核心在東歐,蘇軍一旦大舉南下,極有可能陷入長期的大規模戰爭,蘇聯的東歐戰略,有可能會全面崩盤。同時,對於我國在北方一線的一系列部署和戰備,蘇聯也是頗為忌憚。
以瀋陽軍區為例,蘇聯方面認為,想在東北方向擁有獲勝的把握,最少需要投入2個方面軍。而且還需要投入另一個方面軍,牽制華北各地可能增援東北的部隊。僅僅是上述部署,蘇聯最少需要投入120萬以上的兵力。從蘇聯的實際兵力和戰略部署來說,蘇聯根本達不到上述要求。更何況一旦戰事爆發,北京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都會出動大量的部隊。
同時,濟南軍區、武漢軍區作為戰略預備力量,各個軍也會調動,向各個方向增援。這樣一來,蘇聯需要大大增加在遠東、蒙古、中亞等方向的部隊,兵力最少需要增加1倍以上。為了越南,蘇聯“拼著東歐不要”值得麼?更何況在1979年的節骨眼上,阿富汗已經風起雲湧,蘇聯已經開始考慮出兵阿富汗的可能性。畢竟,蘇聯也需要自己反覆權衡戰略利益。
那麼,1979年2月,我國在南線開始自衛反擊戰之後,蘇聯都做了什麼呢?首先,蘇聯的各個報紙、電視臺,開始發表一系列支援越南的報道。同時,派遣顧問團前往越南,並且援助了一定數量的物資和武器。至於蘇聯直接出兵?別做夢了。蘇聯與古巴、東歐各國等國家的會談記錄中,儘可能迴避“出兵援助越南的問題”。
經過各方面訊息的判斷分析,我國認為蘇聯是在“擺擺姿態”,還沒有下定武力策應越南的決心,也缺乏全面策應的能力。當然,蘇聯也進行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在自衛反擊戰期間,蘇聯海軍抽調主力艦艇南下,在東海方向巡弋。同時,蘇聯駐紮在越南金蘭灣的海軍艦艇,在南海地區反覆演習,其中,包括掩護海軍陸戰隊登陸奪取島礁的演習。
駐紮在遠東、中亞以及蒙古的蘇軍部隊,也頻頻演習。1979年3月,蘇聯調集幾個軍區的20個師,進行了大規模演習。尤其是在蒙古國境內的演習,抽調了9個師參加,主要演習裝甲叢集快速推進、空降部隊迅速傘降的能力。例如蘇聯的近衛106空降師,在中蒙邊境地區,演習大規模空降能力,號稱“2個小時內,能夠在燕雲一帶空降”。
請注意,上述一系列行動,都是在為越南壯膽,蘇聯不可能直接出兵。在這一過程中,面對北線的壓力,越南不得不把相當一部分精銳部隊,調回國內,部署到了河內以北的各個區域。並且依靠蘇聯的不斷輸血,進行長期的戰爭對峙,例如在老山、法卡山、者陰山等地的一系列戰役。
越南嚴重依賴蘇聯援助,按照統計,蘇聯每年援助越南的現金、物資、糧食、武器等等,合計超過20億美元。即便是蘇聯那麼雄厚的家底,也架不住這麼援助。80年代中期,自身已經焦頭爛額、日暮西山的蘇聯,停止了對越南的一切援助。蘇聯的“斷供”,立刻讓越南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1986年,越南不得不迅速調整戰略,開始著名的革新開放。
關於1979年各國反應的一系列文章,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