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空軍部長稱,中國不斷增長的遠端導彈和反衛星武器庫,威脅了美國在空戰和太空情報等領域的優勢地位,美國將重塑空軍和新組建的太空部隊,將資源完全集中在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上。
對此,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表示,美國將太空界定為“作戰疆域”,研發部署進攻性太空武器,甚至惡意跟蹤並危險抵近別國航天器,已成為太空軍事化、戰場化的最大推手和太空安全的最大威脅。美方以所謂他國威脅為藉口擴張自身軍力,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那麼,美國為什麼這麼擔心中國的反衛星能力?
眾所周知,美國每次打仗,首先要做的就是奪取制空權。但實現這個目標,可不能光靠空軍,天上的衛星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你要炸對方的軍用機場、預警雷達和防空導彈陣地,就得先用衛星拍到這些目標的位置,炸完之後效果咋樣,還得再用衛星拍一遍,好決定要不要補刀。
再比如,空軍大量使用的制導武器,數衛星制導炸彈最便宜,用得最多;巡航導彈的地形匹配製導,也是需要用衛星拍攝全球的地形圖,然後輸入到導彈的引導頭,這樣導彈才能超低空貼地飛行。
而對於大國至關重要的反導體系,衛星更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如果你有足夠的紅外偵察衛星,敵方的洲際導彈一起飛,你就能夠偵測到,為己方爭取近半個小時的預警時間。至於氣象衛星,那就更是軍事行動不可或缺的了。
而現在,中國的衛星和反衛星領域,已經是超越俄羅斯,媲美美國的存在了。中國在前幾年,就官宣“實時掌握全球20艘大型軍用船隻的位置”,而這20艘大型軍艦,不用說,就是美國的航母和兩棲攻擊艦。而我們的北斗導航,也已經實現全球覆蓋,這讓我們每一件大型裝備,甚至每一個單兵,都能實現互聯互通,資訊化水平極大提高。至於反衛星武器,我們更是多次試驗成功,已經接近實戰化。
可以說,現在的中國,如果和小國甚至中等強國爆發戰爭,將是一場海灣戰爭那樣的一邊倒式“屠殺”。但如果和美國開打,在地面、海面和空中反而會一片寂靜,甚至根本不會發生交火,兩國在太空中一番較量,給地球人上演一場“大型流星雨”之後,戰爭就結束了。
和美國打太空戰,除了反衛星能力要強,快速補射衛星、大量發射衛星的能力也要跟上。可以說,這是目前中國唯一在太空領域落後美國的地方。雖然我們已經有了長征11號固體運載火箭,可以快速機動發射應急衛星,但由於在可重複運載火箭方面的落後,我們沒法向美國的spaceX那樣,大量發射“星鏈”衛星。
在去年底,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已經實現了19次複用,每公斤的發射成本,已經降到了3000美元,僅有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一半。而“重型獵鷹”火箭,每公斤成本更是隻有1500美元。至於正在試飛中的星艦飛船,每公斤發射成本甚至能低到200美元!
搞可重複使用火箭,最好的技術路線就是採用液氧甲烷發動機,一來便宜,甲烷就是天然氣嘛;二來甲烷燃燒幾乎沒有積碳,火箭發動機回收後,簡單檢修一下就能再次發射。spaceX的星艦飛船,採用的就是液氧甲烷發動機,最新型號單臺推力高達269噸。而中國目前推力最大的液氧甲烷發動機“天鵲-12”,真空推力僅有80噸,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採用這款發動機的“朱雀二號”火箭,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25噸。相比之下,星艦可是起飛重量高達5000噸的人類史上最大火箭。所以中國航天還要繼續努力,補上這最後一塊短板,這樣我們才能無懼美國的太空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