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透過放射性,以近乎穿透一切來傳遞傷害的武器,核武器在廣義上實現了“人人平等”。
再也不會有前線士兵用命填壕溝,而後方的指揮官安然無恙的戰場了。
正因為一旦使用後,任何人都躲避不了,所以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多年來都在做兩件事。
第一件事,確保核武器能成功打擊到敵方。第二件事,確保核武器在使用中不出現誤判。
圍繞上述兩件事,美國和蘇聯,以及隨後的俄羅斯,多年來一直在持續改進各自的核武器管控和發射系統。
不過,他們其實做的都不怎麼樣。但雖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完美,可只要做到一點就足夠了。
我活不成,你也別想活
1945年,蘑菇雲率先在美國的沙漠腹地中升起。此後,美軍將這一新式武器運用到了日本人身上。天皇嚇破了膽,而遠在東歐的斯大林也看的很眼饞。
蘇聯人緊隨其後也搞出了原子彈,美國人一家獨霸的局面被打破了。冷戰開啟後,美蘇兩國在各方面展開競爭,彼此擁有的核武器就是最大的底氣。
不過,美國和蘇聯人都在擔心,我的核武器雖然不錯,可如何確保未來的某一天,能成功發射並投送給山姆大叔/毛熊呢?
正是在這種不安心態的驅動下,蘇聯和美國圍繞核武器的發射,都在開發各自的系統。其中,蘇聯人開發的系統叫死手系統。
死手系統,別名周界系統,簡單來說,它是一種管控核武器發射的裝置,確保在戰時或者別的情況下,蘇聯能不受干擾的發射核武器。
該系統由計算機控制,同時在圍繞蘇聯外部的環境中,可以實時的監測放射性、地震波、壓強、光線等幾項關鍵資料。
因為這幾項資料,都跟核武器使用後,環境發生的變化直接有關。比方說核武器在某個地區爆炸後,該地區的放射性水平肯定會升高。
透過監測數值,系統可以判斷遭受核武器攻擊的程度,下一步就能根據反饋的資訊做出反擊。
現有的公開資料顯示,該系統的反擊措施,是發射一種特殊的導彈。這類導彈可看作是一種大號版的訊號彈,升空之後利用自身攜帶的電子設施,可向全國的核武器系統釋出攻擊命令。
命令一旦發出,蘇聯境內的所有核武器都將自動升空朝目標飛去。該系統一旦釋出攻擊指令,據說是不可逆的。
之所以要如此設計,是因為該機制和相互保證毀滅原則是對等的。那什麼是相互保證毀滅原則呢?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同歸於盡。
因為核武器的傷害太大,尤其是大規模使用後,即使人們沒有被當場炸死,但帶來的巨大環境破壞,還是會把人殺死。
在這種局面下,美國和蘇聯兩個擁有核武器最多的國家,為了在核威懾上達到平衡,所以才要保證,在自己遭受攻擊後,也能百分之百的幹掉對方。
可戰爭是不可預測的,一旦自己遭受攻擊後,軍隊和政府無法及時作出反應,那就等於核威懾平衡被打破,自己吃虧了。
正是在這種前提下,所以才出現了死手系統。它的本質,就是在不受人為因素和外力因素的干擾下,保證核威懾的平衡,保證能在最關鍵的時刻,可以和美國佬一起同歸於盡。
關鍵的問題來了,計算機即使再精密,一旦出現誤判怎麼辦?比如說它突然出現了bug,明明沒有被核攻擊,卻錯誤監測到發生了核攻擊,而後發出了反擊指令。一旦出現這樣的失誤,原本沒有核戰爭,也會因此而發生核戰了。
於是外界普遍猜測,控制這套系統執行的,還有人為可操控的開關。簡單來說就是,再平常時期該系統是不開機執行的。一旦真正出現了核戰爭的危險,系統才會開啟。
而掌控系統開啟與否的,可能就是一個小小的按鈕。或許正因為如此,它才有著死手系統的稱謂吧。畢竟動動手指,世界就可能灰飛煙滅。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也有類似的操控系統,執行邏輯和蘇聯的死手系統一樣。蘇聯解體後,這套系統並沒有解密,據說俄羅斯至今還在使用它。
死亡之手輕輕按下,就能將人類毀滅。不管恐怖與否,在大眾的想象中,它的運轉起碼該是極其謹慎的。
可現實的情況卻是,還不等核大戰爆發,還不等系統正式運作,核彈就搞丟了!
美蘇兩國搞丟的那些核彈
1966年1月,西班牙的帕洛馬雷斯,這個在地圖上很不起眼的小漁村,當月卻迎來了大量的美軍。
這些從地中海沿岸各處匯聚而來的美軍,不是來此地搞聯歡的,而是來尋找核武器的。
只不過軍隊還沒有出發,訊息就洩露了,以至於參與該項任務的一名美軍官,都覺得此事成了笑話。他們還沒有出現,平民朋友就詢問,是不是要去地中海底尋找核彈。
當時,全世界的媒體都在報道,說美軍的兩架軍用飛機在帕洛馬雷斯上空爆炸了,飛機上攜帶的4枚B28核彈也掉落了。
關鍵是記者找到了目擊者,一個是在海上捕蝦的漁民,1月17日當天,他看到一個東西從天而降墜入了海里。還有的目擊者,則是在陸地上看到了飛機相撞後的場面。
美軍當時雖然沒有承認,但隨後的搜尋很快就證實了相關報道。其中3枚核彈很快就在帕洛馬雷斯的附近找到了,萬幸的是沒有發生核洩漏。
但最後一枚核彈,也就是漁民看到從天空掉下來的東西,美軍搜尋多時無果。後來出動了整整一個團的兵力,才將其找到了。
該起事件不是個案,冷戰時期類似的事故層出不窮,美國甚至還有3枚核彈,至今遺失在外沒有找到。
1958年,載有熱核炸彈的飛機為了減輕重量安全降落,只能將一枚核彈丟棄在佐治亞州泰碧島附近的海域,這枚核彈此後一直未能找到。
1965年,位於菲律賓海的一艘美軍航母,一架轟炸機連同一枚核彈墜海,核彈隨後沒有找到。
1968年,在格陵蘭島上空,載有核彈的一架飛機發生火災,機組人員跳傘逃生飛機墜毀,但核彈沒有找到。
除了美國之外,蘇聯在冷戰時期也丟失過核彈,有一次甚至還被美國人給擄走了核彈。
一次是1970年,蘇聯的一艘核潛艇行駛到比斯開灣海域時,潛艇內部起火,而後連同攜帶的核武器一併沉入了海底。
還有一次是在1974年,在夏威夷西北部的西北太平洋海域,蘇聯另一艘核潛艇發生事故沉默,上面載有3枚核導彈。
據說美國第一時間得知了該訊息,而後在事發海域將蘇聯的核彈擄走了。
看電影《碟中諜》,人們總覺得劇情設定的與核武器相關的橋段很扯。可透過上面的案例你會發現,現實中發生的情況,可比電影“刺激”多了。
而且,上述案例僅僅是發生事故的冰山一角。根據不完全的統計,僅1950年到1968年期間,美國各類核武器事故就發生了1250次,其中272次是特大核武器事故。
換言之,美國和蘇聯費盡心力,搞得所謂的精密操控系統其實沒啥用。單單是發生的一系列意外事故,就完全有可能把人類搞死。
除了意外事故,美蘇兩國當年緊張對峙,使得人們神經緊繃,也差點誤觸核大戰。
丟刺蝟和誤認狗熊
1962年10月,古巴導彈危機正在上演,用赫魯曉夫的話形容就是,他把一個刺蝟丟進了美國人的褲襠。
當月25日晚上,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處軍事基地,巡夜計程車兵突然發現有個東西試圖翻越基地的圍欄。
士兵開槍後又拉響了警報,隨即附近區域的其他軍事基地也都拉響了警報。附近沃爾克空軍基地的值守士兵,拉響警報時按錯了按鈕,於是一般性的警報就變成了命令飛機緊急起飛的安全警報。
飛行員不明就裡,聽到警報後趕緊準備起飛,而幾架飛機上都搭載有核彈。當飛行員駕駛飛機滑向跑道的那一刻,機組人員都相信,第三次世界大戰來了。
好在混亂中還是有人是處於清醒狀態的,有一名軍官經過確認後發現是虛驚一場,於是緊急給飛行員下令終止起飛。
事後經過調查,當晚在基地外鬧出動靜的,並不是什麼蘇聯特工,而極有可能是一頭黑熊。
不管是意外事故,還是因為緊張造成的緊張局面,這些管控核武器的軍事人員,稍微的誤判就有可能引發無可避免的後果。
現代人或許不明白,為什麼冷戰時期,那麼多人熱衷於末日生存法則。其實,並非人們想搞末日求生,而是威脅真的存在。
共同毀滅原則下的戰爭遺留
公開資料顯示,冷戰高潮時,美軍至少有上千枚陸基導彈隨時處於待命狀態。
也正因為這種緊張而又恐怖的氣氛,使得美國人當年全民都在挖洞和搞末日生存。每戶家庭的後院,都被挖成了臨時避難的洞穴。
核武器的威脅,在美國也催生出了一種另類的經濟,各種防輻射物品以及末日生存物品大賣。
據說當年美國生產的一款冰箱產品,其材料都是可防輻射的。這也是《奪寶奇兵4》中,瓊斯博士面對核爆,急忙躲進冰箱裡的橋段。
事實上,不光美國人在防備核大戰,我國當年和蘇聯關係惡化後,全國也掀起過一場深挖洞的風潮。
結語
冷戰雖然結束了,但核武器的威脅其實並沒有離我們而去。2003年,美軍的一艘核潛艇差點發生洩露。
2010年,美國空軍更是和50枚核彈失去了聯絡。假設當時的通訊沒有恢復,這些核彈如果自動發射升空的話,美軍既探測不到也無法阻止。
所以說,核武器帶來的各種陰影依然存在,只不過和冷戰時期比起來,現在它帶來的恐慌性沒有以前那麼嚴重了。
而且,即便技術人員研發出了精密的操控系統,但永遠做不到,讓核彈百分百按照人的意志精確執行。
畢竟,系統總會發生故障,人的意志有時候更會出錯。在這種情況下,核彈猶如高懸在人類頭頂的鋒利斧頭,隨時會掉下來。
參考資料:
《美軍核武問題不斷 小失誤引發核武器大事故》 國防報 2004年4月21日
《美國丟失核彈的那些往事:“斷箭”的過去和未來》 BBC 2022年8月29日
《戰爭聖殿:生活在“共同毀滅原則”下的恐懼》 介面新聞 2018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