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發威了,在莫斯科遭受慘烈恐怖襲擊,以及近些天被烏方多次越境襲擾之後,俄軍已經忍無可忍,拿出了一直不太捨得用的壓箱底武器:3M22“鋯石”高超音速導彈,共發射了2枚,打了烏克蘭一個措手不及。其中一枚射向基輔的烏克蘭國家安全域性大樓,將其炸了個粉碎,還有一枚擊中了基輔機場的愛國者導彈陣地。
為什麼這麼肯定俄羅斯在本次襲擊中使用了鋯石呢?原來烏方目標被炸的過程實在太快了,都來不及反應。導彈是從克里米亞附近發射的,速度高達9~10馬赫,也就是1小時能飛上萬公里,僅用了5分鐘就打到了基輔,結果烏方剛剛拉響防空警報,大樓就已經被擊中,根本沒有時間疏散和防禦。
此前在俄方大規模發射導彈後,烏克蘭一般都會表示已經將它們都攔截了,但這次顯然是被迫用安全域性大樓這棟建築物,才將鋯石“攔截”,當然更確切的說法就是鋯石確實擊中了目標。
這次鋯石導彈的襲擊讓大家充分領略了高超音速武器的風采。高超音速飛行器技術是近年來各個大國的研究熱點。與傳統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不同,高超音速導彈不僅飛行速度可與彈道導彈媲美,遠超傳統巡航導彈,同時還可以進行復雜機動,不像彈道導彈那樣只能沿彈道飛行,所以突防能力非常強,給對手留下的反應時間特別短,現有的防空系統幾乎難以攔截。
以前俄方經常用“匕首”導彈發動攻擊,但“匕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超音速武器,它更像是一枚從空中發射的“伊斯坎德爾”戰術彈道導彈,雖然號稱速度可以達到10馬赫,但機動能力顯然並不強,末端的攻擊速度也不過才3馬赫左右,不算特別快,因此多次遭到“愛國者”的攔截。
但“鋯石”就不同了,這是一種連美國都羨慕的純種高超音速導彈。“鋯石”高超音速導彈是由俄軍工企業“機械製造科研生產聯合體”研製的。它是俄羅斯首個海基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具有高速、高機動性和強大的打擊能力等特點。當然價錢也不便宜,有人說一枚的成本達到2億美元,那太誇張了,靠譜的價位是大約1000萬美元左右。
該導彈的飛行速度據稱可達9馬赫,最大射程達1000公里,戰鬥部重達400公斤,可從護衛艦、巡洋艦和潛艇上發射,可以對海,也可以對陸,能夠摧毀所有型別的水面艦艇和地面目標。
美國的海基“宙斯盾”反導系統和陸基“愛國者”導彈,都只能攔截最大速度約3馬赫的目標,對付“匕首”勉強還可以,但在9馬赫的鋯石面前,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只能在來襲導彈路徑上“守株待兔”,或許可以命中。但要命的是鋯石還能做出複雜的機動,根本沒有一個固定的彈道,所以更是攔不住,這也是烏方最後只能用大樓本身來“攔截”導彈的原因。
鋯石的先進性是無可爭議的,它採用主動/半主動雷達制導方式,在複雜的海空電磁環境下擁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在發射前,“鋯石”的彈載計算機能夠提前存入目標艦艇的影象,在攻擊過程中,導彈可根據實時影象最佳化制導控制,從而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而鋯石最令人稱道的,還是它的外形和動力系統。它的形狀是典型的乘波體,非常有利於高超音速飛行和機動,據說可以做出蛇形機動。
更厲害的是,鋯石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採用超燃衝壓發動機的導彈。超燃衝壓發動機是一種技術難度較大的發動機型別,它透過吸入空氣作為氧化劑,與自身攜帶的燃料混合燃燒產生動力。這種發動機能夠使導彈實現高超音速飛行,並且具有較強的突防能力和生存性。
與傳統的火箭發動機相比,超燃衝壓發動機不需要攜帶氧化劑,減輕了重量,因此可以達到較遠的射程。這裡的“超燃”兩個字可不是說著玩的,因為一般的衝壓發動機,雖然可以使飛行器飛到3馬赫左右,但在燃燒室內燃料卻是以亞音速燃燒的,這就成了瓶頸,無法進一步提高速度的。
而超燃衝壓發動機,顧名思義就是燃料以超音速燃燒的發動機,技術難度非常大。這種發動機需要直接將燃料噴射到超聲速氣流中進行燃燒,就好像在十七級颱風中點燃一根蠟燭。燃燒過程非常複雜,燃料與空氣的混合、點火和燃燒都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需要精確的燃料噴射、混合和點火控制技術,以確保燃燒的穩定性和效率。
發動機的工作環境也很極端,需要在高溫、高壓和高速下工作。在超音速飛行時,進氣道內空氣流速極快,溫度驟升,這對發動機的耐高溫材料和熱管理系統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需要採用新型的尖端材料才能承受。發動機內部採用複雜的流道設計,也增加了結構設計的複雜性和製造難度。
另外,由於超燃衝壓發動機的推力與飛行速度密切相關,因此在不同飛行階段需要實現推力的平滑調節。這要求發動機具備高度可變的幾何構型和先進的控制系統,以實現推力的精確控制。
由於超燃衝壓發動機的工作環境和效能要求極高,因此其實驗和測試過程也極具挑戰性。需要建立專門的實驗設施和測試平臺,模擬真實飛行環境,進行長時間的耐久性測試和效能驗證。這不僅耗時耗力,而且成本也極其高昂。
如此高的研製難度,讓一直處於科技領先地位的美國也多次受挫。美國先後製造了採用氫氣燃料的X-43和碳氫燃料的X-51A高超音速驗證飛行器,用的就是超燃衝壓發動機,然而多年以來,速度僅5馬赫的X-51A一直處於試驗階段,雖然有幾次成功試射,但至今未能推出實用化的武器型號。
至於美國最近多次亮相的AGM-183A高超音速導彈,使用的是不帶發動機的滑翔彈頭,是採用固體助推火箭加速到初始速度,然後彈頭進入滑翔階段,直至擊中目標,在滑翔過程中是沒有動力的,機動性和速度保持能力不如“鋯石”,而且AGM-183A的戰鬥部重量才45公斤,也就相當於一枚反坦克導彈,與“鋯石”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從這一點來看,美國在高超音速武器的實用化方面,已經大大落後於俄羅斯了。特別是鋯石不僅經過了試驗測試,還在俄烏戰爭中得到了實戰演練,這種經驗是做多少次試驗都得不到的。
不得不說,俄羅斯的科研人員在研究這種高技術大殺器方面,相當有兩把刷子,令人欽佩!在飽受制裁的不利條件下,還能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領先於美國,還讓他們心服口服,這難度真不是一般的大。
既然俄羅斯這麼厲害,那麼我國在吸氣式的高超音速飛行器方面水平如何呢?當然也不差,特別是爆震發動機方面,已經取得了相當多的進展。爆震發動機是除了超燃衝壓發動機之外,另一種高超音速導彈可以使用的動力,有脈衝爆震發動機、旋轉爗震發動機和斜爆震發動機三種。
爆震發動機的燃燒效率更高,速度範圍更大,推力也更大,斜爆震發動機可以工作在16馬赫的高速下,可用作六代戰鬥機的動力,是未來非常有前景的發動機型別。我國還建成了“世界最快”的高超音速風洞,能模擬30馬赫的高超音速環境,這都是令其他國家羨慕的條件,希望我國也能早日擁有像“鋯石”這樣或者更好的高超音速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