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6日,蘇聯解體。15個加盟共和國在俄羅斯的主持下,簽訂了瓜分前蘇聯核武器的《阿拉木圖宣言》。
按照宣言規定,烏克蘭分得3000枚核彈,哈薩克則分得1410枚,其他國家也獲得了數量不等的核彈作為“家產”。那麼作為蘇聯解體後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又分到了多少核彈呢?
本文內信源來自官方媒體(通曆史網《蘇聯核武器的發展歷史》),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發展核武 物極必反
蘇聯決定研發核武器,追本溯源要先從二戰說起。1945年8月,為反擊日本轟炸珍珠港的軍事行動,美國政府派出轟炸機向日本的廣島、長崎各發射了一枚原子彈。這場爆炸造成了20萬日本民眾死傷,很多人因此落下了終身難愈的怪病,廣島和長崎更是險些被夷為平地。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因為它為日軍宣佈無條件投降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這一事件的發生也警醒了其他國家,將發展軍工業作為國家發展的重點,在國際社會才更能有話語權。這一點,蘇聯很早便有所預見。
原子彈對日本造成的巨大傷亡,讓蘇聯政府意識到了核武器對國家的重要性,這必將成為未來國際爭霸的焦點。隨著時代的不斷更迭,以原子彈為首的核武器會在戰場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必須要儘快將其發展起來。
二戰爆發以來,蘇聯在對外作戰的同時也在國內大力推進工業化建設,直至戰爭後期已經基本完成建設目標。經過進一步強化後,蘇聯的軍工能力有了質的提升,具備了研製核武器的能力。於是在蘇聯政府的主持下,蘇聯開始集中精力搞原子彈,最終於1949年順利完工。
1949年8月29日,蘇聯第一顆原子彈在塞米巴拉金斯克試驗場順利試爆,標誌著蘇聯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美蘇冷戰開啟後,蘇聯政府為趕超美國,不斷加大對核武器技術的研究力度。因此從1953年開始,蘇聯核武器又進入到了一個黃金髮展期。
1953年,蘇聯領先美國幾個月完成第一次氫彈試驗,並於8年後研製出了爆炸威力驚人的氫彈。在其他領域蘇聯也傾盡了心血,如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2年後又研製出了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在此期間,蘇聯還研發出了洲際導彈、潛射導彈等核武器。
在核武器研發領域的不斷突破,讓蘇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國際社會遙遙領先,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眾多國家的學習榜樣。然而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潛藏在蘇聯核武器高速發展背後的危機也顯現出來。一大堆懸而未解的問題不斷堆積,最終將蘇聯推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美蘇冷戰的核心便是核武器競賽,因為美蘇兩國都清楚核武器在戰爭中的關鍵作用,哪一方都不願屈居對方之下。但曠日持久的大國較量,不僅引發了其他國家對核戰爭的恐慌,也使得自身受到了核試驗的負面影響。這一點在蘇聯,體現得尤為明顯。
為了發展核武器,蘇聯從研發到生產的整個流程都高度“快餐化”,對細節的把控並不到位。研發核武器的風險很大,但蘇聯並沒有注重安全措施,因而導致研製核武器時總是頻繁出現事故。同時,蘇聯在核武器的生產和部署上也缺乏經驗,也因此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耗。
長此以往,蘇聯政府的民生產業越發滯後,和高速發展的核武器技術形成了“兩極分化”之勢。蘇聯想要透過大量囤積核武器來壓制美國,從而奠定其在世界範圍內的大國地位,但結局顯然未能讓它如願。在多重因素的交織下,蘇聯終歸不堪重負,於1991年宣佈解體。
大國解體 如何分家
1991年12月26日,蘇聯解體,曾經的紅色大國分裂為15個加盟國。各個國家獨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簽訂《阿拉木圖宣言》,瓜分蘇聯留下來的軍事裝備。“沙皇炸彈”是這些裝備中 最受各加盟國關注的,誕生於1961年10月的它,來頭可謂是相當不小。
“沙皇炸彈”的爆炸當量原定為1.7億噸,後來為了避免原子塵埃汙染環境,蘇聯政府又將這一數值下調至5000萬噸。“沙皇炸彈”的威力相當驚人,其強度相當於里氏五級地震,是美國原子彈“小男孩”的3864倍。據傳試爆那天,連芬蘭人都看到了它迸發出的焰浪。
直至解體,蘇聯所生產的核彈頭包含“沙皇炸彈”在內,總數量將近3萬枚。數目龐大的核彈頭引來了所有加盟國的垂涎,它們都想成為這些核彈的繼任者,以便在將來的世界更有話語權。那麼關於蘇聯核彈的歸屬問題,最終又是如何劃分的呢?
先來看哈薩克,憑藉著蘇聯核武器實驗基地的身份,它得到了1410枚核彈。儘管同其他加盟國想必,哈薩克地小條件差,但還是分到了一筆數目客觀的軍備“遺產”。而作為蘇聯第二大加盟國的烏克蘭,也在這次瓜分中分到了不少家底。
蘇聯鼎盛時期,烏克蘭不僅是坐擁世界五分之一黑土地的“歐洲糧倉”,還是蘇聯最重要的兵工廠。蘇聯所研發出的飛機和導彈,很多都是從烏克蘭產出,因為烏克蘭有著極為先進的機械製造業和燃料動力業。也正因如此,烏克蘭最終獲得了3000多枚核彈。
看完了哈薩克和烏克蘭,也許有人會納悶了,身為蘇聯“嫡長子”的俄羅斯又分到了多少核彈呢?俄羅斯作為蘇聯的根基,最終不僅分到了17500枚核彈,同時還接收了海陸空軍和火箭軍等在內的170餘萬蘇軍。為什麼同為加盟國,俄羅斯能夠分到如此多的家底呢?
首先,蘇聯軍隊的軍官有一多半是俄羅斯人,同時士兵的工資和開銷也一直是俄羅斯在負擔。俄羅斯不僅佔據了蘇聯近多半的疆域和人口,在蘇聯的國家建設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憑藉這些優勢已足以讓其分到鉅額家底。
但在“反家”結束後沒多久,烏克蘭、哈薩克等加盟國,都選擇將自己的核武器轉交給了俄羅斯保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擔心核武器試驗會威脅到民眾健康,另一方面則是自身的經濟條件實在無力承擔核武器的保養費用。綜合考慮,還是交給“老大哥”俄羅斯最妥當。
參考資料
【1】通曆史網《蘇聯核武器的發展歷史》
https://www.tonglishi.com/news/20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