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關注”,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 小墨
編輯| 小墨
前言
8年抗戰,真是難上加難。我們經常聽到抗戰老兵回憶,他們怎麼評價那時候的日本兵。那反過來,日本兵對我們中國軍隊的實力又是怎麼看的呢?
我們軍隊在敵人眼裡是怎樣的?
抗戰還沒開始那會兒,日本那幫人已經忙著打探我們軍隊的底細了。他們的結論是:覺得我們這些部隊不咋地,大多數像是各地軍閥的私家保鏢隊似的,裝備啊、訓練啊什麼的都挺寒磣,用來守國門,他們覺得可不行。
然後,他們把國民政府的軍隊分成三波人馬:一波是蔣光頭手下的鐵桿子,那些是中央直系軍;第二波是原來的地頭蛇軍隊被拉過來改造的,算是中央旁系;還有就是那些蔣光頭沒來得及管的,各自為政的地方混合軍。
到了抗戰時候,日本人特別盯上了蔣的直系軍。翻翻那時候的戰鬥記錄,對這部分兵力,他們既害怕又看重。特別是打完武漢那仗之後,他們更是把搞定中央軍當成了大事,心想要是這幫硬骨頭還在,如果想快點讓中國投降,那就是做夢。
比如岡村寧次,當了第11軍的領導後,在他的報告《第11軍的戰鬥見聞》裡頭直言不諱地說:“在那幾場大仗中,中央軍不只是攻擊的主力,還得盯著那些沒戰鬥意志、左顧右盼的雜牌軍,確保他們不敢溜之大吉,讓大家步調一致。因此,中央軍的實力是絕對不能輕視的。”
真實的抗戰誰最硬?
總有人說,在抗戰裡,國民黨的大部隊只會躲躲閃閃,硬活兒都是那些地方的小部隊撐著。就像李敖那次在廈門說的,抗戰靠的是那些雜牌軍,比如硬漢張自忠,還有各路游擊隊和軍閥們一起抗日。
但說到底,事兒沒那麼簡單。我們看看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和武漢會戰,這幾場大仗,主力都是蔣光頭手下的直系部隊,加上一些地方軍隊改編的。最早跟日本人硬碰硬的87師、88師和36師,都是中央軍裡的鐵桿,表現不俗。
廣西軍因為領導一時糊塗,沒考慮實際情況,結果損失大了。本來要保南京的,但怕全軍覆沒,最後連南京都守不住。實際上,那時候南京的主防力量還是蔣光頭的親信部隊。
所以,抗戰時期,真正硬的不只是那些所謂的雜牌軍。中央軍裡的鐵桿子們,也是拼了命在前線抗日的。
武漢大戰:英雄還是炮灰?
武漢那場大仗,真是人多勢眾,我們中國一口氣投進去129個師。其中,四川軍出了20個師,廣西軍11個,廣東軍7個,雲南軍4個,其他的基本都是中央軍的直系或者半直系兵力。這場仗打得激烈,不少部隊都很能打。不過,就像孫元良說的,從淞滬到武漢,中央軍的好手基本上損失了一大半。
說到四川軍,他們參戰的人數不少,差不多能跟日本那常備軍的總數相提並論。但問題是,這幫人打起仗來,紀律鬆散,裝備也差,戰鬥力堪憂。就王世傑說的,除了楊森的部隊還湊合,劉湘那邊基本上一遇到敵人就潰逃了。
再說太原那仗,川軍表現就更讓人頭疼了。孫震和鄧錫侯的部隊一碰到日軍就崩了,之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給後方帶來了一堆麻煩。這事兒讓人看了真是又氣又急,四川軍的戰鬥力和紀律,也是要打個問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