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策劃亞太戰爭計劃
美國蘭德智庫策劃的亞太地區大規模作戰計劃,首先要求美軍必須準備好7000枚巡航導彈和防區外反艦導彈,以及50萬發精確制導炸彈,35艘全新中型登陸艦。
美國蘭德智庫認為,一旦在亞太地區爆發衝突,那就一定是全面大戰。真正的主力是美國海空軍和海軍陸戰隊瀕海戰鬥團。
按照蘭德智庫策劃,一開戰,美國空軍將發揮主力作用。美國空軍次第一島鏈各個基地起飛1500架戰機和轟炸機。對我方沿海地區港口、橋樑、鐵路樞紐、電力系統、煉油廠、防空導彈陣地、岸基反艦導彈陣地、指揮中心、通訊中心,以及空軍基地至少3000個目標進行攻擊。
大批水下潛航器對港口船隻,港口基礎設施進行攻擊。美國認為,水下潛航器有五大優勢。也就是,隱蔽性好、製造成本低、執行成本低、破壞威力大、智慧化以及能夠獨立執行。
美國海軍陸戰隊瀕海戰鬥團則在第一島鏈各個島礁進行機動。以中遠端反艦導彈進行襲船戰。美國戰略轟炸機部隊則從第二島鏈發動後衛攻擊,發射大量LRASM隱身型遠端反艦導彈對艦艇發動攻擊。
最後時刻,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進入戰場。為此,美國海軍一直在強化海軍F-35C隱身戰機對地對海攻擊能力。
以攜帶和發射,AGM-158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JASSM),AGM-158C遠端反艦導彈(LRASM),AGM-179聯合空地導彈(JAGM)和新型精確制導彈藥。
為強化美國海軍陸戰隊岸基反艦導彈力量在第一島鏈各個島礁機動能力。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釋出報告指出,美國海軍陸戰隊將最終購買35艘中型登陸艦,該計劃的成本按為119億至150億美元。
美軍的目標是建立起一個“多層次打擊系統,以電磁和常規武器為核心的多域互鎖火力網”。可以使用各種精確制導彈藥,甚至是高超音速導彈攻擊前沿作戰基地,部隊集結區域,以及工業生產基地。
美國海軍學會認為,亞太作戰,美軍核潛艇將會起到重要作用。一旦開始,大西洋地區美軍攻擊型核潛艇也就調集到太平洋戰區。
在戰鬥當中,攻擊型核潛艇不要發射潛射反艦導彈,因為很容易暴露目標,被鎖定擊沉。要在遠距離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或者在近距離使用魚雷攻擊艦艇。
最後,美軍認為瀕海戰鬥艦在這種大規模反潛戰與反水雷戰當中,沒有任何價值。航程有限,也無法護航。就是自己進入高風險區,進入水雷區域,都無法有效作戰。
美國已經喪失1000公里制空權
亞太決勝其實關鍵就是,亞洲大陸沿海向外輻射1000公里制空權爭奪戰。但是現在,美軍實際上已經喪失了亞太1000公里制空權。
東風15、東風16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具備對第一島鏈主要空軍基地,持續精確打擊能力。也就是說,美國空軍戰機在第一島鏈是不安全的,也很難進行有效作戰。
而東風21和東風26彈道導彈則可以威脅第二島鏈與美軍航母戰鬥群。實際上,美軍空軍主力戰機和海軍航空兵都力量很難進入1000公里範圍,進行有節奏的大規模作戰。
美軍就只能從第二島鏈起飛戰機、轟炸機,經過空中加油,進入第一島鏈和1000公里區域爭奪制空權。
但是,從第二島鏈飛過來,單程都要2000-3000公里。一個來回,美軍戰術飛機要連續加油3次。而我們的空軍基地距離戰區就幾百公里,剛起飛就到了。這就是優勢。
美軍戰術航空兵長途飛行,無論是載彈量,續航能力,還是飛行員疲勞程度,後勤保障難度都很大。美軍實際上每天可以投入的飛機數量非常有限。來了就是以少對多,基本上都是一對三,一對五。
當年日本精銳的拉包爾航空隊和海航航空隊是怎麼全軍覆沒的?就是山本五十六不斷要求,日本陸航海航精銳,飛行上千公里進入南太平洋作戰。結果被以逸待勞的美軍以多打少,一個個各個擊破,全部消滅。
舉一個例子,美軍戰機如果從第二島鏈的澳大利亞起飛。那麼,需要飛行3.5個小時才能抵達戰區,返航同樣要3.5個小時。
別忘了,還要在戰區巡航幾個小時呢。這需要多少加油機保障?美軍飛行員一天飛行十幾個小時得累成什麼樣?一天可能還行,如果是一個星期呢?就這種程度了,再遇到多架戰機圍攻,美軍戰機還能幹啥?
以這種高強度飛行,就是飛行員是鐵打的受得了,飛機也受不了。飛機飛這麼一天至少要維護保養24小時。
真折騰1個星期以後,美軍基地裡能飛的戰機,不會超過20%。按照1500架最大數值計算,每個小時可以保持在我們沿海附近的美軍戰機只有大約70多架,絕對數量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