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文巧 鄭雨航 譚玉涵
◎2月2日,蘋果Vision Pro頭顯火爆開售。從市場接受度來看,外界對Vision Pro褒貶不一。每經記者也對其進行了試戴並分享試戴體驗。它能否轉化為可觀的收入驅動力?能否成為遊戲改變者?每經記者連線美國WedBush證券的董事總經理Dan Ives。
◎OpenAI正自研兩款Agent軟體;美國商業地產風險不斷擴大,第二家德國銀行宣佈增加損失撥備;更多內容,盡在《一週國際財經》。
Vision Pro火爆開售,每經記者親身體驗,四大優點PK四大缺點
當地時間2月2日,蘋果萬眾矚目的Vision Pro頭顯在美國開始發售,CEO庫克親臨現場,紐約蘋果門店門庭若市。
在蘋果公司的願景中,Vision Pro代表著空間計算的開始。儘管價格高達3499美元,Vision Pro依然在社交平臺上掀起了熱潮,科技愛好者們戴著頭顯開車、健身、過馬路、坐地鐵,爭先恐後地發表深度測評。
但與這一熱潮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市場較為平淡的反應——Vision Pro開售當天,蘋果股價下跌了0.54%。自2月2日到8日,蘋果股價漲幅僅為1.33%。
從市場接受度來看,外界對Vision Pro褒貶不一。有分析認為其可能很難轉化為可觀的收入驅動力,也有聲音認為它未來有望成為行業的遊戲改變者。
美國WedBush證券的董事總經理Dan Ives在傳送給《每日經濟新聞》的一封評論郵件中表示,Vision Pro代表著一個新的開始。全球擁有22億活躍的iOS裝置,蘋果的生態系統將為其提供一個巨大的市場。
產品上市當日,國內便有科技發燒友第一時間去美國門店自提產品。每經記者找到其中一位Vision Pro發燒友進行了深度交流,並佩戴體驗了該產品。
Vision Pro機體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鄭雨航 攝
Vision Pro親身體驗:四大優缺點
Vision Pro在社交平臺上掀起了熱潮,除了科技愛好者外,包括The Verge、華爾街日報、CNBC在內的各大媒體也都發表了深度測評文章。結合每經記者親身體驗和外媒測評,我們大致總結了Vision Pro的四大優缺點。
優點1:驚豔的視覺清晰度
據該蘋果發燒友反饋,“由於Vision Pro所採用的並不是真正的光學透視,而是透過多個外部攝像頭錄製,透過內建晶片處理後再形成光線反饋到人眼,真實體驗延遲非常低,較為驚豔。”
OpenAI聯合創始人Andrej Karpathy在X平臺上表示,Vision Pro的視覺清晰度遠超以往任何裝置,令人驚歎。戴上裝置後,完全由虛擬渲染的內容(比如螢幕顯示)異常清晰,閱讀起來毫無壓力。
圖片來源:Vision Pro錄屏截圖
優點2:富有創造力的“空間計算”體驗
據CNBC的測評,Vision Pro提供了一種蘋果稱之為“空間計算”的新型體驗。“你坐在自己的世界裡,看著數字世界,然後在你周圍放上不同的應用程式。”CNBC寫道,“這讓人想起iPhone時代,當時蘋果推出了多點觸控顯示屏,它改變了我們與手機互動的方式。”
圖片來源:Vision Pro錄屏截圖
對於這一體驗,Karpathy讚歎,“設計和思考如何在我的空間中佈置所有應用時,我感到極富創造性。我的思維被徹底啟用,想象力無限。”
優點3:手眼追蹤技術實現飛躍
對於Vision Pro體驗者來說,他們的視線就等同於操作的指標,該裝置透過感測器來追蹤眼睛。CNBC、The Verge和Karpathy的測評都表示,眼動追蹤的精準度實現了飛躍,這一點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在實際操作中,該發燒友也反饋,無論是開啟應用程式、檢視圖冊、觀看電影還是瀏覽網頁,“眼動”和“手勢”追蹤都非常流暢,上手不一會兒,較小的圖示也能精準操作,更沒有操作卡死、無法識別的現象出現。
“眼動”和“手勢”追蹤測評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鄭雨航 攝
優點4:與蘋果生態系統銜接度高
在眾多反饋中都提到了Vision Pro與蘋果生態的融合度非常高。這正是由於蘋果希望把Vision Pro打造成一款完整的裝置,在蘋果的生態系統中與Mac和iPad並駕齊驅。
與此同時,新鮮出爐的Vision Pro也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
缺點1:使用者體驗不夠完善
Karpathy認為,Vision Pro在某種程度上偏離了蘋果一貫的品牌形象。在某些方面,產品或許經過了高度打磨,而在另一些方面,則顯得十分粗糙、未經充分思考,甚至明視訊記憶體在問題。例如,他遭遇了FaceID無法識別解鎖、iMessage 無法正常顯示等Bug。
該發燒友使用後也反饋稱,在使用者有一定熟練度後,希望快速操作,“眼動”和“手勢”追蹤也出現了一些小的Bug,比如想選但始終選不到,亦或是一份重要的檔案誤操作直接刪除,讓人抓狂。就像是iPhone的面部識別和指紋識別一樣,隔太久的時間容易識別不到,就需要重置。在體驗近一週Vision Pro的時間裡,就已經由於這個問題重置過“眼動”和“手勢”設定了。
“這給人一種產品似乎是被倉促推向市場的感覺,基本的使用者介面和使用者體驗互動未能得到完善,缺乏深思熟慮和除錯。”Karpathy寫道。
缺點2:不夠輕巧
這是一個被廣泛吐槽的問題,Vision Pro本身的重量在600 ~650 克之間。在多數人的體驗中,重量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缺點,即便採用了必要的雙重頭帶,也無法讓人忘記它的存在。
The Verge在測評時提到,“(在試戴)一段時間後,關於硬體最引人注目的事情就是——它很重。”他表示,儘管有雙環帶來保持穩定,但並不會真正減輕頭顯戴上後的整體重量。
每經記者也反饋,長時間佩戴感覺壓頭,在佩戴30分鐘摘下頭顯後,額頭上也留下了紅色的壓痕。
缺點3:數字角色不夠自然
儘管有人認為數字化身的效果很贊,但不少外媒測評反應,Vision Pro的數字化身不夠自然,甚至會有一些“恐怖谷效應”。
The Verge測評指出在這項技術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用馬斯克的話來說,數字角色確實令人印象深刻,但也非常糟糕。”該測評寫道。
缺點4:價格昂貴
Vision Pro起價高達3499 美元,遠高於 Meta 廣受歡迎的Meta Quest 2 虛擬實境頭顯。據報道,顯示屏是Vision Pro如此昂貴的主要原因,它們是Vision Pro體驗的核心,也是整個裝置正常運轉的原因。頭顯所佩的兩款顯示器代表了顯示技術的巨大飛躍,都是微型 MicroOLED,2300萬畫素,尺寸僅為7.5微米,大約是紅細胞的大小。
資本市場反響較冷淡
Vision Pro火爆開售當天,蘋果股價未能如預期般上漲,下跌了0.54%。自2日到8日,蘋果股價漲幅僅為1.36%。市場給出了較為平淡的反饋,與網際網路上火熱的測評風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BakerAvenue財富管理首席策略師King Lip看來,他對Vision Pro的印象並不那麼深刻, “如果看看之前釋出的產品——AirPods 或 iWatch,這些產品顯然是針對大眾的創新,這些裝置讓蘋果的盈利增長、收入飆升。但對於一款售價3500美元的裝置來說,就算它很出色,但我不確定這是否是針對大眾的創新,更可能是針對‘特權階層’的新奇玩具。”
成本是Vision Pro不被看好的一大因素。據外媒,擁有頭顯產品的公司很多,作為蘋果的競爭對手,廣受歡迎的Meta Quest 2售價僅500美元,近期聯想發售的ThinkReality VRX起價為1299美元。Vision Pro的高昂價格有可能很難轉化為可觀的收入驅動力。
另一方面,有觀點認為Vision Pro本身的侷限性可能暗示著其無法真正風靡市場。The Verge稱,Apple Vision Pro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消費類頭顯,而這恰恰也是問題所在。
儘管頭顯並非一個新鮮的概念,但蘋果是首次瞄準將頭顯打造成一臺空間計算機的公司,該公司希望透過Vision Pro將空間計算帶到最前沿的市場。公司的願景是使Vision Pro成為一款完整的裝置,可以與Mac和iPad在Apple的裝置生態系統中並駕齊驅。
要完成這個目標,蘋果不得不做出一些權衡。例如,將所有這些技術集合到頭顯,產品重量大,蘋果不得不使用外接電池。電池可以供電兩個半小時。而一旦斷開電池,電源供應就會完全切斷。據每經記者實測,電池模組在充滿電的情況下,正常使用也僅有2~3個小時。
對於蘋果本身來說,該公司面臨著增長疲軟的問題。2023財年全年,該公司總淨銷售額為3832.85億美元,同比降3%;淨利潤為969.95億美元,同比降3%。公司連續第四個季度錄得收入下滑,創造了自2001年以來的最長下滑紀錄。
2月2日,蘋果公佈的2024財年第一財季財報,當季淨營收為1195.75億美元,同比增2%;淨利潤為339.16億美元,同期增13%。儘管淨營收和淨利潤錄得同比增長,但大中華區營收同比下降13%。分析師擔憂,面臨中國電子產品帶來的激烈競爭,蘋果正在失去中國這一最關鍵的增長地區的市場份額。
而今年年初,由於一項專利侵權訴訟,美國Apple Watch失去了監測血氧的功能,預計產品銷量將表現不佳,這對於蘋果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Vision Pro,遊戲改變者?
在這樣的情況下,Vision Pro能否成為“遊戲改變者”,能否為蘋果帶來豐厚的盈利,成為業界討論的重點。儘管資本市場反應平平,業內也充斥著“Vision Pro可能很難真正風靡市場”的聲音,但與此同時,看好Vision Pro將成為行業遊戲改變者的也大有人在。
Dan Ives告訴每經記者,Vision Pro代表著一個新的開始,全球擁有22億活躍的iOS裝置(使用者),蘋果的生態系統將為其提供一個巨大的市場。
“我們的行業調查顯示,下一版本的Vision Pro 2 將在低於2000美元的區間,可能會發布2-3個型號。未來幾年,Vision Pro將類似於太陽鏡的外形尺寸,並且為使用者提供更廣泛的覆蓋範圍和功能。”他說,“鑑於其強硬的預購量,預計蘋果在2024年的銷量將達到60萬臺,到2025財年,Vision Pro的銷量將超過100萬臺。”
同時,他認為,未來蘋果將致力於將生成式AI融入頭顯,這將標誌著蘋果黃金使用者群新增長領域的開始。
“這是蘋果進軍AI領域的第一步,我們預計蘋果將在今年夏天的WWDC上首先討論建立一個獨立的AI應用商店。Vision Pro的最終目標是在未來幾年內與iPhone和其他蘋果裝置一起工作,許多AI用例將在健康、健身、體育等領域爆發式增長。”他說道。
美國銀行估計,Vision Pro可以在未來5年內為蘋果每股收益增加68~89美分。摩根士丹利預測,蘋果耳機業務四年後將“保守地”增加到每年40億美元的收入。
除此之外,許多風險投資家則認為,Vision Pro在企業領域將帶來廣闊的機遇。摩根士丹利就稱其“被採用的時機已經成熟”,特別是虛擬模擬、數字展廳、遠端培訓虛擬營銷等方面。
早期風險投資公司 Scout Ventures的創始人Brad Harrison認為,蘋果的生態系統是企業採用Vision Pro和該裝置真正融入工作場所的保證。蘋果非常瞭解企業應用程式,本月該公司已將Vision Pro納入蘋果裝置管理流程,使IT團隊能夠像處理 iPhone、iPad、手錶和Mac一樣管理這項裝置。
Harrison 認為,“我們到達了一個拐點,硬體的可用性、易用性、與現有平臺的整合以及需求將導致真正基於 AR 業務的增長。”
OpenAI正自研兩款Agent軟體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雪梅 攝
據外媒The Information當地時間2月7日報道,OpenAI正開發兩款革命性的Agent軟體。其中一款能夠有效接管客戶的裝置來自動執行復雜的任務。例如,把文件中的資料傳輸到電子表格中進行分析,或者自動填寫費用報告並將其輸入會計軟體,或者根據一定的預算制定行程或預訂機票。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代理能夠自動執行點選、游標移動、文字輸入等操作,與人類操作軟體無異。
OpenAI CEO此前頻頻提及過他的願景——ChatGPT將化身“超級智慧工作個人助理”,為全能的AGI(通用人工智慧)鋪路。
不過,OpenAI也必須面對使用者對接管電腦和自動操作帶來的隱私憂慮。報道指出,根據OpenAI的計劃,接管使用者電腦的Agent需要得到許可才能工作。
美國商業地產危機波及歐洲
第二家德國銀行宣佈增加損失撥備
據彭博社當地時間2月7日報道,隨著全球利率上升導致建築資產價值縮水,美國房地產所有者和開發商所欠貸款開始惡化,越來越多的放貸機構正在為其提供的債務增加撥備金。除美國本土外,這一危機也逐漸影響到了歐洲。
週三,德國專注房地產投資的銀行Deutsche Pfandbriefbank (PBB)在一份宣告中表示,該行在2023年第四季度已增加貸款損失撥備,全年撥備總額達到2.15億歐元(2.317億美元),以應對美國房地產市場疲軟狀況。
該行指出,雖然撥備增加,但其財務實力依舊雄厚,銀行仍保持盈利。不過,PBB將本次商業地產風險形容為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一場房地產危機。
這是兩週內第二家發出警告的德國銀行。上週,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宣佈已經在去年第四季度增加了1.23億歐元的撥備,以消化美國商業地產造成的可能損失。這相當於上一年同季度預留金額的四倍之多。
科技王座“變更”:微軟第一,英偉達逼近谷歌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鄭雨航 攝
英偉達的市值即將超過亞馬遜,為二十年來首次。
截至2月8日收盤,英偉達市值達到1.72萬億美元,逼近亞馬遜1.76萬億美元的市值,距離谷歌1.83萬億美元的市值也不遠。
對人工智慧的熱情推升英偉達的股價去年以來一路飆漲,受益於高盛、美銀、摩根士丹利等大行們上調目標價的利好訊息,英偉達股價本週一度達到創紀錄的700美元。
2023年,英偉達的股價已漲至年初的兩倍多,已經成為美國股市第五大最有價值的公司。上一次英偉達的市值超過亞馬遜還發生在2002年,當時兩家公司的市值均不足6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微軟在上個月也超越了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截至2月8日收盤,微軟市值為3.08萬億美元,蘋果市值為2.91萬億美元。
外媒爆料稱蘋果正研發兩款可摺疊iPhone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當地時間2月7日,據外媒The Information援引蘋果內部人士訊息,該公司目前正在研發至少兩款橫向翻蓋可摺疊iPhone原型機。若最終推向市場,這一創新設計無疑將成為iPhone發展史上最為顛覆性的硬體變革之一。
自2019年三星電子推出Galaxy Fold以來,逐漸在市場上嶄露頭角。摩托羅拉、谷歌以及眾多中國品牌紛紛跟進,推出各自的可摺疊手機產品。然而,由於製造成本高昂且易損壞,這類手機在市場上的普及程度依然有限。
據知情人士透露,可摺疊iPhone目前仍處於研發初期,並未列入蘋果未來兩三年內的大規模生產計劃。
報道稱蘋果近期與至少一家亞洲供應商展開洽談,意在採購兩款不同尺寸的可摺疊iPhone相關零部件。不過,這些產品是否能順利問世,仍取決於蘋果對其效能與品質的嚴格把控。若未能達到蘋果的高標準,這些產品恐將面臨被取消的命運。
漲超47%!Wework虧的錢,孫正義一天從Arm上賺回來
本週三,晶片設計公司Arm釋出公告稱,在截至去年12月底的第三財季,Arm銷售額為8.24億美元,高於預期的7.616億美元;調整後每股收益為0.29美元,高於預期的0.25美元。
積極的財報資料致其股價週四漲超47%,創歷史新高。隨著股價上漲,Arm大股東軟銀持有的股份價值增加了超160億美元。這讓孫正義旗下的軟銀在Arm交易中賺的錢,超過了其在已破產的WeWork上虧損的143億美元。
軟銀在2016年斥資320億美元收購了Arm,目前仍持有約9.3億股股票,約佔Arm已發行股票的90%。
去年9月,軟銀將Arm送上市。Arm在IPO中籌集了49億美元,使其成為2023年美國交易所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
免責宣告:本文內容與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蔡鼎 文巧 譚玉涵
編輯:孫宇婷
視覺:劉青彥
排版:譚玉涵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