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任文青Andy
“實話說,給山姆供貨後,我對零售的認知真的被顛覆了。”一位山姆的供應商告訴我。
他給我舉了一個例子。
某款商品他們的出廠價是63塊,但是山姆的零售價只有69.9塊。
“這是難以想象的,在傳統商超,最起碼要賣到一兩百。”
從這位供應商的表述,我們可以窺見山姆如此火爆的背後,有其強大的供應鏈支撐的因素。
2022年山姆會員店銷售額660億元,門店數42家,平均每家年銷售額將近16億元,算下來單店每天的銷售額在438萬左右。2023年山姆新開5家門店,銷售預計700-800億元。
同屬倉儲會員店的開市客同樣火爆,1月12日,開市客華南首店開業,顧客爆滿,截止開業當天開卡數量超14萬,居全球第一。
在傳統商超遭遇經營困難,倒閉聲不斷的當下,倉儲會員店著實衝擊著行業的認知。
大量消費者會驅車幾十公里專程去會員店購物,但卻對家邊上的超市視而不見。
消費者之所以願意去山姆,說到底是因為那裡的商品擁有極致的價效比,63塊買,69.9塊賣,山姆整個系統只保留了10%的毛利率。
當然還有差異化,山姆店裡的商品基本都是源頭工廠定製,即使是大品牌的商品,與傳統商超裡的那些流通品,在規格上也不一樣。
傳統零售經營的是貨架,能付得起進場費、條碼費、陳列費的就可以上架。而倉儲會員店經營的是商品,只有真正受消費者喜愛的、賣得好的商品才能上架。
2024年春節,倉儲會員店依然火爆的畫面,充斥在各大自媒體的新聞上。
與此類似,最近兩年,行業的關注點除了倉儲會員店,還有零食折扣店。
“100箱貨在庫房,之前可能5天就賣出去了,現在一個月也賣不完。”有經銷商表示,零食折扣店在當地開起來之後,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2023年零食折扣店從南方開到北方,從二三線城市開到鄉鎮市場。
傳統零售的生意受到影響,為他們供貨的經銷商,以及他們的上游品牌,自然受到影響。
上游直採、精選SKU、減掉品牌溢價,為消費者提供質價比的商品。硬折扣表現出來的是低價,但本質上它既是一種經營理念,也是一種流通模式。
從廣義上來講,零食折扣店和倉儲會員店,都屬於硬折扣,只是二者定位的人群和消費場景不同:倉儲會員店瞄準的是中產家庭消費,是高客單價基礎上的高質價比,零食折扣店是下沉市場的個人消費,是低客單價基礎上的高質價比。
而減掉品牌溢價,追求高質價比的一個重要方式,是跟源頭工廠合作,做渠道定製的商品。
這些商品,有的人叫白牌、廠牌,還有人叫自有品牌、硬折扣品牌。不管怎麼叫,它們與傳統意義上的品牌是不同的。
最大的不同在於,傳統意義上的品牌,必須付出大量的營銷費用,這既包括廣告營銷的費用,也包括渠道營銷的費用。
不打廣告,消費者不認識;不做渠道推廣,根本上不了零售商的貨架。
二者都投入,有可能成為知名品牌。
只投入後者,也可以出現在貨架上,但那就是消費者口中的“雜牌”。
硬折扣提供了另外一條路徑。
“消費者到這裡購物,哪個是因為你的品牌?我才是品牌。”山姆會員店採購對其供應商這樣說道。
消費者衝著山姆會員店去購物,而不是具體某一個產品或者品牌。當渠道達到一定規模,並擁有消費者的信任後,渠道自身就是品牌,放在貨架上的商品就能形成動銷。
自有品牌,是銷售規模和消費者信任後的結果,它不是硬折扣模式成立的原因。渠道還未取得消費信任,且在規模上也不具備優勢的時候,自有品牌其實是偽命題。
但零食折扣店,尤其是頭部零食折扣店已經具備了這個條件。
2023年零食折扣店主要在第一個戰場競爭,大家在拼市場佈局和開店密度,2024年將是兩個戰場同時開打。
第二個戰場,拼的是供應鏈整合和商品差異化。
簡單做個劃分,零食折扣店與上游的關係,可以分為“對抗——博弈——生態”三個階段。
1. 對抗階段,品牌商因為既有體系和維持價盤的原因,抗拒與零食折扣店的合作。
2. 博弈階段,在銷量的壓力下,主動與零食店合作,但在規格、供貨規模、價格等方面進行博弈。
3. 生態階段,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擁有供應鏈優勢的品牌、工廠,與渠道一起為消費者提供更具質價比的商品。
2023年12月,好想你和鹽津鋪子入股零食很忙集團,即是標誌性事件——這只是上市公司公開的資訊。
硬折扣與上游的關係進入生態階段,對品牌商意味著什麼?
在供應鏈上沒有資源和優勢的品牌、工廠,無法在這個生態裡找到生態位。
比如新消費品牌,上游找工廠代工,自己在營銷端做投入,尋求產品銷售時的溢價。實踐證明,這樣的模式走不通。少數走出來的品牌,一定是往上游深入,獲取供應鏈端的資源和能力的品牌。在消費者越來越理性,硬折扣大行其道的今天更加如此。
一開始,硬折扣是卷價格的零售,然後是能帶來銷量的渠道,但對於沒有供應鏈優勢的品牌商而言,它其實是搶走你生意的一種模式。
參考以往的B2b、社群團購的故事,硬折扣最終也只是一個渠道,是品牌商可以銷售的眾多渠道之一,所以不用投入太多精力在硬折扣上。很多人持這樣的觀點。
我認同這個觀點的前半部分,因為零售一定是多元的,市場不可能最終只剩硬折扣渠道。
不過,不能把硬折扣等同於折扣零售。
我們講硬折扣,是從零食折扣店、倉儲會員店切入,但它們是表現形式,不等同於硬折扣本身。
硬折扣是系統性變化的一種呈現,是結果,不是原因,是表象,不是核心。
中國經濟週期下行,快消產業的供給過剩,消費者錢包收縮、消費習慣理性化,這些是硬折扣發展起來的原因。
供應鏈垂直整合、去中間化、寬品類/窄SKU、發展自有品牌、經營商品而不是貨架,這是伴隨硬折扣而來的核心。
傳統商超在倒逼之下,也會按照這個邏輯去走,不然消費者就不會再回來。
零售行業未來不會都是折扣店,參照發達市場的資料,它也不會是主導的零售模式。
但對於品牌商來講,看清這個行業發展的趨勢,才是最重要的。這一點,我們要結合尼爾森最近釋出的資料來看。
2023年,主要快消大類,除了飲料和個護,基本都是負增長,而線下渠道也只有飲料在增長。
來源:尼爾森IQ
現在不是存量競爭,而是縮量競爭,再結合我們看到的零售層面的變化:
一方面,硬折扣連鎖會透過垂直整合,加大工廠品牌或者自有品牌的供給。另一方面,傳統零售商會試圖透過調整商品組合,精簡SKU,去吸引消費者。
這意味,一定有一些現在還在貨架上的商品,將失去它們生存空間,主要是二三線品牌、沒有產業鏈優勢,尤其是沒有製造能力的品牌。
未來不管是硬折扣連鎖,還是傳統商超,他們有一點一定是趨同的:經營商品,而非經營貨架。
品牌商空中打廣告,然後透過武裝地面部隊,給足槍支彈藥去佔領終端的貨架和堆頭。後臺模式的傳統商超要麼死掉,要麼改造,那這樣的方式未來還行得通嗎?
未來品牌一定會存在,毋庸置疑。即使是歐美髮達市場,零售渠道的自有品牌也只佔較小的市場份額。
但品牌商必須學會站在零售商的視角,去思考自己的定位。
開門店、擺貨架,誰付得起費用,就讓他的商品上架銷售,而且就能賺錢的零售時代過去了。
未來是找到目標客群,做好品類規劃,與上游深度合作,做好商品組合去滿足消費者需求。只要能做到這一點,不同的零售模式就有其生存空間。
對於品牌商來講,我屬於哪個品類,如何拓展和深化供應鏈資源和能力,放哪個渠道銷售,做哪個價格帶,消費場景是什麼?這些都需要跟零售渠道,建立真正緊密的合作關係。
過去品牌和渠道的關係是博弈型的,未來是生態型的,真正理解這個邏輯的品牌商,才會擁抱硬折扣,積極投入精力研究硬折扣背後的行業趨勢。
3月15日,成都,「第二屆中國快消品硬折扣大會」,屆時折扣零售創始人、品牌商高管、經銷商老闆、傳統零售企業、行業研究專家等匯聚一堂,聚焦硬折扣核心議題,審視折扣化時代下的新方向、新思維、新機會。期待你的到來!
3月14日,將舉辦一場硬折扣閉門會:硬折扣模式與操盤,與專家老師一對一對話研討,分享經驗,討論硬折扣時代下的紅利機會!
三天會議中,圍繞「供應鏈革命」為主題,除第二屆硬折扣大會外,還將舉辦一場主論壇,一場中國快消品經銷商大會,十餘場分論壇及閉門交流會,更有第一次重磅亮相的【極致供應鏈】品牌工廠現採會,將與來自全國的數千名快消品品牌商、經銷商以及零售變革者、產業服務者一起相約成都,持續燒腦,共同探討供應鏈革命時代的挑戰與機遇,變革與出路。
在這場供應鏈革命時代下,將會誕生一個新的商業時代,希望每一位參會者在這場浪潮下仍將有一席之地,相信這將是一場不虛此行的會議!
大會商務合作、票務諮詢,私信瞭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