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昌福美源
  • 國際
  • 娛樂
  • 體育
  • 財經
  • 科技
  • 旅遊
  • 軍事
  • 育兒
  • 時尚
  • 遊戲
  • 歷史
  • 數位
  • 社會
  • 媒體
  1. 首頁
  2. 科技

一年翻倍的“女版巴菲特”,道出了AI時代的橫財秘籍

2024-03-04 15:34:14

最近,一份研報在各種投研微信群裡傳開了。


木頭姐Cathie Wood的2024年趨勢報告《Big Ideas 2024》,一經推出,便被加緊翻譯成了中文。



這個報告長達163頁,聚焦的投資核心是“顛覆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就是指投資那些用更便宜的成本、更高階的技術生產原本昂貴或複雜的產品服務,來破壞長期存在、成熟的市場。


說得拗口,其實邏輯十分簡單,就是假設你老家農村是特級貧困村,大家都用牛犁地。


你從縣城買了輛四輪犁地機,一天把地全犁完了。



結果就是村裡的幾個力工都失業了只能進城打灰,老人閒下來了就去村口打牌。


等於說你投資犁地機這個行為,徹底改變了村子的勞動力市場和消費生態。


那麼,木頭姐看好的破壞式創新,大致有人工智慧、公共區塊鏈、多組定序、能源儲存、機器人這5個技術平臺,會使全球經濟增長從過去的3%,加速到未來的7%。


木頭姐究竟是誰?為什麼她的言論如此受到重視呢?



01


木頭姐,全名Cathie Wood,又被一些網民稱為“女版巴菲特”。




但她和巴菲特的投資風格非常不同。


比方說巴菲特,買的是超越牛熊的股票,是不會因為世界大戰、氣候變化出現巨大的財報衝擊的公司。麥當勞、可口可樂這種,每年都能帶來穩定的紅利收益,是巴菲特十分青睞的股票。


如果像Roblox這種元宇宙遊戲公司,巴菲特顯然是不會投的。


木頭姐卻反其道行之,她買的就是“能改變世界的公司”。


我們看木頭姐的ARK 創新ETF。


近期排在前十位的持倉,有特斯拉,比特幣交易所coinbase,做移動支付的BLOCK,元宇宙遊戲公司ROBLOX等等。



靠著近年美國科技股繁榮,木頭姐賺的飛起,如果只看賬面資料,你會發現木頭姐給投資者的回報是十分頂的,2023年,年化總回報率是67.64%。



乍看之下,木頭姐堪稱股神,所以亞洲的韭菜們也開始給木頭姐封神。


韓國網民將Cathie Wood稱為“搖錢樹媽媽”;香港人稱她為論壇契媽(論壇乾媽);大陸人則簡單地尊稱為“木頭姐”。


既然跟著姐混能發財,所以她的這份研報,不得不當投資聖經一樣好好學習了。



這份研報的首要觀點是,AI技術的井噴發展,是人類歷史上至今最重要的技術突破。



比如說蒸汽機對國內產值的影響,可能是30%,但AI如果能在產業鏈中充分利用,可以讓產值直接翻130%。



本質原因,是木頭姐認為,AI大模型是一種人類認知的底層突破,因此是一種跨界帶動能力很強的技術,能跟所有的產業結合,造成顛覆。


按上圖來看,人類歷史上的所有突破,沒有比AI更簡單的。平民百姓想用內燃機,還得學個駕照。



千禧年之前,一箇中國普通老百姓想學會資訊科技,不僅得有錢,還得進行專門培訓,研究怎麼上網。


1989年的PC機價格,6480元,此時北京房價,每平米也就1600塊。(引用自《上電腦課不穿鞋套,也就失去了對網際網路最基本的敬畏》)


甚至還要知道安全使用知識,比方說進入機房得穿鞋套防靜電、防塵。



但如此來看,AI的底層突破太充分了,識字率充分普及的今天,你有疑問想要問ChatGPT,一個月花幾百元錢,就可以打字或者發語音詢問答案了,不需要再學習別的了。


所以,從數量上看,ChatGPT的總使用者量,在短短2個月內就達到了1億使用者。



認知系統的底層突破之後,AI的強跨界帶動能力,能跟所有的產業結合,造成顛覆。


首先是辦公軟體,木頭姐認為,人工智慧可以重新定義何為線上辦公,甚至是“工作”本身。


木頭姐認為,隨著生成式AI的發展,當一個辦公者用了AI之後,他的辦公速度會提升到原來的1.25倍。


粗暴地假設,就是你是個996的苦逼員工,一週幹6天,但你熟練用了GPT之後,你可以6/1.25=4.8,一週幹5天,還能摸魚一天。



而且,你要是個文藝工作者,就更有福了,人工智慧模型的發展,讓繪圖、影片更加精準,AI生成文字成本也大大降低。



我們繼續推導,如果按照現在的市場趨勢測算,在2030年的時候,人工智慧模型的訓練成本會下降40,000倍以上,加上對人工智慧 硬體的積極投資,會有50%的知識型員工(白領)都會用人工智慧軟體辦公,生產率提高9倍。


如果AI如此牛逼,那麼木頭姐就繼續推演了,如果AI繼續在應用端發力,哪些產業會因為“技術融合”而更加牛逼呢?


自動駕駛。


假設神經網路發展,然後車載電池的成本繼續降低,而勞動力成本提升的情況下,那自動駕駛的計程車可能就更加有利可圖。



細化來說,木頭姐是這麼覺得的,一個機器人計程車,可能9個攝像頭就能滿足機器人的路況觀察需求了,與此同時每英里運營成本也會從0.31美元,降到0.12美元。


但一個開著油車的人類,不僅燒油貴,而且人還要吃喝拉撒保險費啥的,那麼這些計程車司機的勞動力市場,就會被機器人計程車的裝置市場破壞了,搶佔了。


類似的邏輯繼續推演,比如說AI+醫療,AI加快醫療研究的速度和精準度,就能提升醫療產業的產值。



還有無人物流。


比方說路上送外賣的餓了麼、美團小哥,在未來可能會因為無人機的發展,被無人機送外賣取代,成本更低。



那麼,未來的形態,可能是這樣的:




隨著線上辦公者的工作時間減少,閒暇時間繼續增加;那麼他們就更有動力去消費。


伴隨著線上消費場景的增加,就會催生更多人去線上消費。


未來七年,實際數字平臺收入可能會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長,從1.8萬億美元增至5萬億美元,佔 2030年所有休閒支出的43%。



通俗來說,就是隨著AR、VR、元宇宙、遊戲、腦科學的發展,線上的生活世界將不亞於現實世界。


其中,木頭姐認為,VR市場的潛力還是被低估了。


伴隨著蘋果Vision Pro的問世,虛擬實境的應用場景更加吸引人了,而且超出了市場的預期,但相應的虛擬實境開發人員並沒有伴隨著湧入Vision Pro的應用端開發,沒有出現引人注目的使用案例。木頭姐相信,伴隨著軟體開發,虛擬實境裝置的市場會更大。


蘋果手機的應用,大約有55萬多個,但Meta Quest只有2000多個


木頭姐設想的未來是,比方說你作為一個消費者,想去倫敦旅遊,擔心機票太貴,但是戴上AR之後,你在家裡就可以親身看到倫敦的風景,然後想要購買什麼紀念品,直接線上下單就行。



所以根據這個邏輯,木頭姐又大力看好了線上支付、AI輔助遊戲開發、虛擬實境市場的投資。


而整個研報的重中之重,是木頭姐對比特幣的預期。



比特幣已經不算是個新興資產了,像是個老朋友。越來越多的投資經理將比特幣視作黃金的等價物。


比特幣的總量控制在略低於2100萬的數量,是一種“保值”資產,某種意義來說甚至比黃金更“保值”,因為要是世界突然發現一個大金礦,就會導致長期金價出現變化。


而伴隨著世界通脹的持續,黃金和BTC的成本也會同時隨著時間增加而增加。



而據木頭姐研究,雖然比特幣現在已經非常貴了,而且接近了歷史最高價,但她依然判斷為牛市早期。



複雜的原因就不說了,說一些清晰且具體的主要原因。


1、比特幣現貨etf的推出,在美國合法化,推動了比特幣的購買量


簡而言之,就是你作為一個投資者,你想買點比特幣,你不懂相關的操作細節,也不知道怎麼進虛擬貨幣交易所,你可以直接找基金經理,說要買幾千美元的比特幣ETF,基金經理便能幫你操作好,而且現貨etf的波動基本近似於比特幣的波動。自然會有更多小白湧入比特幣交易市場。



2、比特幣即將減半



比特幣減半,指的是比特幣的挖礦獎勵減半。


在比特幣網路中,每隔一段時間(大約每四年)會發生一次減半,這意味著挖礦者獲得的新比特幣獎勵減少一半。


挖礦比特幣的難度和成本會逐漸增加算力的投入,預計2024年4月,這一次減半將使比特幣 的通脹率從1.8%降低到0.9%。也就間接保護了比特幣的價值。


3、機構接受度


在5年前,如果你跟十個基金經理推薦比特幣,會有9個要把你趕出門。但如今,伴隨著比特幣價值的持續堅挺,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開始眼紅比特幣了。


比方說貝萊德的執行長拉里·芬克 (Larry Fink),之前狂噴比特幣,現在說了一句:“比特幣在向質量飛行” 。只能說是典型的小丑人格。



最後,木頭姐還在這篇研報中說了一些2030年其他領域的看法,如:


到2030年,全球軟體市場可能會增長10倍;

3D列印技術發展,汽車開發時間將降低50%;

人工智慧的幫助下,可以透過血液化驗,在早期檢測多種癌症,讓某些年齡階段的癌症死亡率降低25%。


要是讓我對這篇研報做個主觀總結,就是四個字:無腦死多。



02


從賬面成績上來看,木頭姐提供的業績確實十分耀眼,如果你在2023年買入木頭姐的基金,放個1年,10萬就能變成16萬,非常性感。叫她“明星基金經理”確實不為過。


但基金經理只做到收益率高就行了嗎?


觀察木頭姐2021年開始的投資收益曲線變化圖來看,我們會獲得更多的資訊。

在美股科技板塊整體表現不行的時候,木頭姐長時間跑輸巴菲特,最離譜的,是在2023年5月,虧了整整70%。


而木頭姐2023年的收益率,也並非她微操所得,主要是依靠著美股科技板塊的整體牛市,讓木頭姐翻身。



所以,如果你長期逛美股的社交圈,你會發現,在Reddit論壇中的WSB貼吧,也就是美國炒股老韭菜們的聚集地,木頭姐的名聲非常臭。


在此給大家簡單翻譯一些老哥們的嘴臭評論:



“木頭姐在虧的時候就減少曝光度,高買低賣。”

“木頭姐的團隊們基本都有精神病。”

“她的投資邏輯很簡單,預測所有科技股‘登上月球’(瘋狂暴漲)。”

也有使用者吐槽她的基金波動率太高了,行情好的時候大賺,行情差的時候爆虧。


讓所有貼吧韭菜們最疑惑的一點,是木頭姐原本十分看好英偉達股票,覺得AI大模型興起,對英偉達算力顯示卡的需求會暴漲。


但在英偉達暴漲前夕,木頭姐把英偉達股票全賣了。


木頭姐理由是:“預期過高,令人非常驚訝。我們確實認為大家的熱情可能超出了預期。”



等於說就是,“眾人皆醒我獨醉”,大家買多了,我就撤退。



可以說,如果木頭姐從1月開始出售英偉達股票,那麼她已經錯失了整整一波行情了。



有人說,基金經理就是要穩健啊,不能一個人把整個交易週期裡的所有錢都賺了。


但問題是,木頭姐的波動率如此之高,賺的時候近乎翻倍,虧的時候直接腰斬,那這種基金經理的投資哲學,和一個無腦買入英偉達的散戶有什麼區別呢?


木頭姐將英偉達視作一支週期性股票,也就是說當市場對算力需求沒那麼大的時候,顯示卡市場將大幅萎縮。


但貼吧的使用者們都詬病木頭姐完全誤判了英偉達的基本面。


現在是:

1、比特幣上漲,挖礦對顯示卡需求增加;

2、AI算力需求不減,算力顯示卡依然供不應求。



巴菲特之所以稱為股神,是因為縱觀巴菲特的投資生涯,從1943年11歲開始炒股,炒到了現在,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依舊活著,而且收益率依舊穩健。


巴菲特跑贏了牛熊,活著,就是他股神的唯一原因。


這個市場從來不缺明星基金經理,也不缺賬戶翻了數十倍後跳樓自殺的大贏家。


我認為,木頭姐可以被稱作“基金明星”,靠著網路流量獲取更高的管理費用,維持自己的研究機構,但從她高波動的操作風格來看,她並不適合被稱為“女版巴菲特”。


如果木頭姐能被稱為女版巴菲特,那麼港劇《大時代》裡的丁蟹能不能被稱為港版巴菲特呢?



木頭姐的故事,讓我聯想起了2019年中國A股結構性牛市的時候,一位“諾安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蔡嵩松,曾經的虎撲炒股社群的頂流。



持倉風格同樣十分激進,全倉半導體,幾乎不給自己留有操作的餘地。


但自然,在2019年的時候,靠著牛市的電梯,蔡嵩松不斷地俯臥撐,賺到了不少的收益。



但伴隨著牛市的結束,蔡嵩松也從粉絲口中的蔡神,變成了“菜狗”,段子滿天飛。




那蔡嵩松,能不能也稱為巴菲特體驗版呢?


所以說,巴菲特不是收益率的戰力單位,而是穩健的神。


客觀評價木頭姐,木頭姐對AI發展的未來格局有著很清晰、樂觀的認知,但反面是,由於木頭姐過度樂觀,導致她會近乎100%地承受AI市場波動的風險,這是一種對投資者的不負責任。


但評價完之後,AI浪潮之下,我依然堅信千載難逢的機遇並不等價於百年難遇的風險,以及行將破裂的泡沫。


因為在我觀察之下,仍然有不少投資經理看向了一些“金礦邊賣水”的賽道。


啥叫賣水呢?


就是趨勢投資有兩種哲學。


1、上車哲學:


跟木頭姐宣傳的很像,AI趨勢來了,不要管風險,先上車,因為會有大量的踏空資金會比自己更滯後,從而買入熱門股票,形成泡沫,助推自己往上走。



2、賣水哲學:


這是讓特朗普祖輩發家的哲學。


19世紀90年代,特朗普的祖父弗里德里希·特朗普到美國之後,發現美國淘金熱。

他沒有選擇去投資金礦,或者是包下一個礦工團隊。


他的選擇是做酒店,開餐館。可能類似於開“如家酒店”、“隆江豬腳飯”這種級別。第一家開在西雅圖,然後在育空(Yukon)和其他有淘金熱的地方開餐館,賺得盆滿缽滿。



這就是賣水哲學。不管哪個金礦有多少黃金,覆蓋了開採成本了沒,大家都要喝水、住宿、吃飯。


所以說,這種哲學下:

如果大家都去淘金,你不要去淘金,去開沙縣;

如果大家都買彩票,你不要也買彩票,去買彩票站;

如果大家看了《熱辣滾燙》都去健身,你不要開健身房,去賣輕食。


其實,AI領域,同樣也有很多投資經理看到了這種賣水賽道。譬如說核電,鈾礦。伴隨著AI用電消耗量的增加,對電力的需求就會增加。


引用超電實驗室的一段話:

Digital Information World曾釋出一個報告,資料中心為訓練AI模型產生的能耗,是常規雲工作的三倍,到了2030年,美國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將以每年約10%的速度增長。

核電站的建設、運營也必須伴隨著加大投入。


核電需要鈾,於是導致鈾礦的期貨市場進入了牛市。



所以說,如果礦工需要吃飯喝水,同樣的,電力,就是這些AI領域黃金礦工的“水”。


而這僅僅只是拋磚引玉,在一個井噴的繁榮期,人性的情緒會無限的放大,如果有100個人住上高樓,就一定會有100個人跳下高樓。


想要在這個風雲變幻的市場中活下去,你要看的不是哪個人颳了張刮刮樂賺了多少錢。


而是看這個人活了多久,是不是資本市場的長壽老人,是不是活成了資本界的莫斯利安。


經典的長壽老人聚集地——莫斯利安,喝酸奶喝出百歲老人


但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跳出資本市場,再看木頭姐這一行為,木頭姐有沒有可能也在做著一項“賣水生意”。


因為許多踏空的投資者沒有充分的知識、時間去研究AI股票,於是他選擇購買一籃子AI股票,也就是木頭姐的ARKK ETF。


而你以為木頭姐也跟大家一樣,靠著淘AI的金賺錢,但她有沒有可能在更高一層,就是用實際行動幫科技產業唱多,賺管理費,透過行為藝術表演,賺整個產業參與者的過路費。


所以外行看門道,內行者,很清楚地看到木頭姐靠管理費又買上了大house。


於是他們給木頭姐進行AI換臉,做成了攪動AI市場渾水的疤面煞星。


在評價木頭姐以及她的投資策略時,我們必須承認她對於顛覆性創新和未來科技趨勢的洞察力。


然而,我們也不能忽視她投資風格的高波動性以及在市場調整時的表現。


與其簡單地將其視為“女版巴菲特”,或者將其成功歸因於市場的整體走勢,我們更應該看清楚她實際上的賺錢哲學。


畢竟,金融市場,活到最後的才是贏家。


你別管他是站著、跪著、又或者是一邊穿著小丑服一邊敲鑼打鼓在村口吸引大家注意力。

熱門資訊
  • 如何讓手指變長?小竅門大公開!
  • 磁力猫网页版在线官网
  • 陌陌怎麼按條件查詢
  • ppsspp怎麼開金手指
  • 震奮人心的訊息!中國人民銀行公告,5 月 1 日起,不管是誰
  • 龍珠官方全人物各個篇章的戰鬥力表,悟空竟然增長了上億倍
  • 何超瓊現身貴州惹爭議,在山間土地穿清涼緊身吊帶,被指不得體
  • 世界巨鷹,以吃獅子為生,翅膀超7米,身高超2米,至今沒找到天敵
  • 湯尤杯:3場3-2,世界第一輸球,2個小組最終排名出爐
  • 《復仇者聯盟5》,時間越來越緊迫,漫威還來得及鋪墊嗎?
  • 深扒之下才發現,“娶嬸為妻”的相聲名家戴志誠,竟是如此的惡劣
  • 耶倫門生成功“逼宮”王健林,下一個國貨巨頭遭瞄準
  • 雪梨斷崖式衰老臉腫成饅頭,關之琳畫紅唇身材緊緻:竟然是同齡人
  • “借你堂弟10萬,不然別認我”男人被妻兒趕出家門:誰給你養老?
  • 如何駁斥“沒錢就別生孩子”?網友:窮得只剩下生育能力了
  • 20張照片:“黑暗女王”一位蘇丹模特,黑的反光,你能看清她嗎?
  • 窮養情婦12年,最大成就是坐在瑪莎拉蒂裡痛罵小三?
  • 3-2!湯姆斯杯最新戰報:國羽男雙連續輸給韓國,丹麥勝馬來西亞
  • 女子遛狗不牽繩,狗撲向路人被罵,女子怒斥路人:憑什麼罵她的狗
  • 年輕女子,正在調整她剛從自動售貨機購買的絲襪,屁股都露出來了
  • 2024年NBA十大長髮球員
  • 莎頭小劇場:頭哥,當時是你先取關我的吧
  • 你見過最不解風情的男生有多誇張?網友:都暗示到臉上了,還嗯
  • 眉山沒想到,資陽也沒想到,如今的樂山,已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
  • 北京美女出差山東萊蕪市,回去後她是這樣評論山東萊蕪市的!
  • 蘭州沒想到,銀川也沒想到,如今的張掖,已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
  • 一二三旅葉王陶,百戰沙場顯英豪。知道誰是葉王陶嗎
  • LC時代的雙子座之亂在教皇的策略和處女座的助力之下得以平息
  • NPC也吃“CPU”這套?《逆水寒》NPC被玩家“玩壞了
  • 《地獄潛兵2》補丁01.000.300引發了關於削弱和強化的激烈爭論

©2024 聚昌福美源 版權所有

隱私政策 | 服務條款 |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