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正如火如荼的召開,新能源汽車的相關議題,又被擺上了桌面最顯眼的C位。新能源汽車“補能難”問題,始終是限制產業發展和插在廣大新能源車主們心上的一根尖刺。
充電樁數量跟不上趟,車主“無樁可充”還不是最糟心的部分,充電樁運營商們24小時全天候動用十八般武藝,變著法的從車主們身上“撈油水”,才更加令人忍無可忍!
近兩年,充電樁運營商們“亂收佔位費”一事,讓這個原本就亂的行業亂上加亂。
“停車2個多小時,賬單顯示24元充電費,其次還要另付200多元的超時佔位費。”收取高額佔位費,更有甚者在無明顯收費標識,甚至不告知的情況下收取佔位費,此種下作手段正在病毒式蔓延,並嚴重影響了新能源車主。
這其中,特來電作為擁有充電樁數量最多的行業龍頭老大,“帶(壞)頭作用”不小。
沒被特來電收過佔位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在特來電的投訴頁面成百上千條的投訴中,“亂收佔位費”就佔了少說80%左右。
“在新電途的充電樁充電,被特來電收取58.67元佔位費,場站內沒有任何醒目的標識,充電時睡著醒來就被莫名其妙的收佔位費。大晚上去充電就為了省錢結果還被惡意收費。比停車費還貴!明面上停車免費,實際是為了套路客戶佔位費!”
“特來電在沒有貼公告且沒有告知的前提下,違規違法收取佔用費。”
據中國充電聯盟資料顯示,2015~2022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從不到10萬臺增長到521萬臺,年均增長超過70萬臺。特別是2021年以來,“車”“樁”呈同步爆發式增長態勢。
“明明是新能源充電車位,為什麼停了這麼多油車?”
“找了好幾個充電站都停滿了,好多車充滿了也不開走。”
“新能源車霸位”,始終是許多新能源車主詬病的焦點。我國的充電樁數量看似增加,實則依舊供不應求,每逢節假日更是雪上加霜。樁都不夠用還被佔著茅坑不拉shi,這就逼得各地政府開始出手整治“霸位”現象。
帝都北京,從2021年就正式實施《停車場(庫)運營服務規範》。其中提出“佔用電動汽車泊位的燃油汽車和充電完成後,超過一個計時單位仍未駛離的電動汽車,可採取階梯式價格標準進行收費,單位時間收費最高不超過普通車位當前收費標準的150%”。
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也釋出通知,提到從2023年6月1日起全市所有公用充電設施可收取超時佔用費。
因此,以特來電為首的充電運營商們收取佔位費,看起來確實“有理有據”且“背靠大山”。然而,假使收取佔位費姑且算一種治理手段,但特來電這種動不動就不標註不告知的做法,是否有挖坑等人跳之嫌?
其次,單一的依靠收取佔位費來治理霸位現象,是否是裹著冠冕堂皇的外殼,實則是藉機謀取暴利的懶政行為?
這種簡單粗暴的手段已令許多新能源車主體感相當不適。如今,不少商圈設有超級充電樁,僅一小時就能完全充滿電。這對於在商場逛街、吃飯甚至看電影的人來說,需要隨時檢視充電狀態,但凡遲一步挪車就會被收取高額佔位費,體驗感稀碎。
而不幸的是,目前充電站的佔位費並沒有統一的定價標準,要多少價全憑充電站運營商“良心”。如果按分鐘收取,且價格過高,就顯然已經屬於涉嫌亂收費的範疇。
而像特來電這種對佔位費如飢似渴、花招百出的做法,最主要就是因為:它是真缺錢。
特來電的模式最明顯的問題在於收入來源很單一。目前的充電樁運營商基本就靠兩種方式盈利:1、充電服務費;2、相關廣告費。因此,倘若充電樁利用率遲遲上不去,盈利的速度就會像擠牙膏。
去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平均利用率僅為6~7%左右。這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而其中“充電車位被佔用”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特來電等充電運營商收取高額佔位費可謂一箭雙鵰,不但能小撈一筆,更能提高充電樁利用率以此加速撈金。
不過,僅靠拼充電樁數量的圈地行為和收取佔位費的手腕,根本無法緩解特來電內心深處的焦慮。
特來電看似拿到了充電樁行業的主導權,實則就像握著一捧沙,惶惶不得終日。充電樁這個名字,就點出了這個行業的致勝關鍵:樁只是載體,“電”才是核心。而電作為能源的一部分,其戰略地位不是特來電這種普通企業能夠一口吞下的。
再說白,特來電就是有天大的能耐,也翻不出國家電網的五指山。充電樁背後的那張“能源網”,讓特來電這種“業餘選手”無法肆意施展手腳。
原因有二。其一,電網存在供給上限。表面上看充電樁可能同一時段只服務於一臺車,但當一個區域同時存在多個充電樁,電網壓力將迅速放大,甚至可能波及正常的生活和工業用電,這是電網絕不願看到的局面。
這也是特來電在很多電力基礎設施跟不上充電樁需求的老舊小區、工業重鎮等場景,會被直接“限制發揮”的原因之一。
其二,特來電還要隨時面對“皇子”——電網的步步緊逼。在特來電獲得外部資本的支援之前,南方電網和國家電網,都宣佈了宏大的充電樁投資計劃,但國企投資顯然獨立於外部資本。
當時的特來電還笑得出來,畢竟它靠著私企運營規模第一的優勢,吸引了眾多優質企業的青睞。可如今,這套理論似乎出現裂痕。
市場已有不小的聲量認為,充電樁的大規模鋪開最終躲不開電網“皇子們”,雖然其目前規模尚且不及特來電等頭部運營商,但架不住人家血厚抗揍。
持續性的擴展布局能力、電力方面的天然優勢、玩得轉投資,扛得住虧損,理論上“皇子們”跑贏這場馬拉松只是早晚。
直到2022年,特來電都始終身處極度虧損,入不敷出的飢餓地獄。特來電董事長於德翔曾坦言,特來電成立前四年累積虧損12億,加上後面幾年估算虧損額還將超過15億。如此龐大的窟窿只能仰仗資本持續的輸血,試問又能與電網這種“國家選手”咬牙硬剛到何時?
在未來數年裡,特來電和充電樁行業的核心玩家們,都將持續遭受彼此的擠壓和“國家隊”的降維打擊。特來電靠吃佔位費這種蒼蠅肉填自己的饕餮胃的行為背後,是其惶恐不安的悲劇底色。就算著急忙慌吃相難看似乎也可以理解,畢竟以後恐怕都沒得吃了。
充電樁行業的亂象,特來電是其一卻不是唯一。更多行業內幕關注51qc,屆時將為您一一揭曉。
版權宣告
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絡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
法律顧問
北京市煒衡(福州)律師事務所 賴成龍律師
官方網站
www.51qc.com
商務合作
18750019420 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