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輝這個名字,近年在網際網路上頻頻出現。他原本是一名普通農民,後來透過直播平臺被網友發現,因其樸實直腸和對古典詩詞的喜愛,獲得了“詩意農民”的稱號。
然而好景不長,董宇輝遭遇了一系列爭議事件,其中最嚴重的就是與主播俞敏洪的恩怨糾葛。
在這場令董宇輝名譽受損的事件中,馮唐站出來公開為董宇輝說話,警示他不要輕易相信別人。
馮唐的忠告來源於他自己的人生閱歷。他當過醫生,當過企業高管,對社會的險惡與人性的複雜早已瞭如指掌。
而農村出身的董宇輝天性樸實,對他人的惡意還缺乏警惕,這也為奸人留下可乘之機。
馮唐憂心董宇輝老實善良的性格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所以勸他“不要總是輕信和容易被感動”,免得“被一個人反覆傷害”。
的確,董宇輝雖熟讀諸子百家,但面對險惡的人心,仍顯得太過單純。他總是樂於相信別人的善意,卻不設防人們潛在的惡意。
這既是他性格使然,也與他的成長環境分不開——鄉村的人際關係比都市簡單許多,不需要過多防人之心。
然而當董宇輝一舉成名,進入複雜的娛樂圈時,這種單純就成為了他的軟肋,讓他再三受到傷害。
但是,我們在學習董宇輝的教訓後,也不應當完全喪失對他人的信任。縱觀人類文明史,如果人人都懷疑他人助己之心,那麼信任和合作的基礎就會搖搖欲墜。
正因為有人懷著善意而被欺騙,才更需要我們保持基本的善意去幫助他、去完善社會。問題的根源不在於善意,而是在於垃圾人性。
也許每個人都需要在這方面找到平衡點——既不輕易相信他人,也不輕易懷疑人性本善。與其完全喪失信任,不如建立判斷善意的標準,區分真誠與虛偽。
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也可以設身處地揣測別人的動機。重要的是要保持理性,既不輕信,也不偏激。
馮唐勸導董宇輝也在這個意義上具有普遍價值。他希望董宇輝從被反覆傷害的教訓中明白人心的複雜,但並不全盤否定人性。
馮唐建議大家多讀《資治通鑑》,從中獲得“自保”的能力,而不是學會陰謀詭計。
他的目的,是希望我們在享受世界的美好時,也有自我保護的手段,不再像從前的董宇輝那樣單純到近乎愚蠢。
學習謹慎,並不意味著喪失善意。相信別人,並不意味著盲目輕信。
馮唐的忠告讓我們明白,在這個複雜的世界,我們都需要找到平衡,既不輕信,也不偏激,才能享受人性之善而不受人性之惡傷害。這是我們所有人的共同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