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蘇聯,許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斯大林和戈爾巴喬夫,一個帶領蘇聯走向強大,一個帶領蘇聯走向衰落。
1991年,是戈爾巴喬夫執政的第六年,也是蘇聯解體的一年,戈爾巴喬夫在謾罵聲中走下了蘇聯的政治舞臺。
但有一個細節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美蘇冷戰了幾十年,戈爾巴喬夫剛剛上任,美蘇關係就迎來了轉折點,這就不禁讓人聯想,到底是戈爾巴喬夫搞垮了蘇聯,還是美國在背後做手腳?
戈爾巴喬夫上任
1985年3月,契爾年科突然離世,蘇聯上下又缺少了主心骨,此時作為蘇聯的二號人物戈爾巴喬夫自然要走上最高領導的地位,獨擋蘇聯的一面旗幟。
戈爾巴喬夫作為最高領導者上任之際,就許下諾言,一定要帶領蘇聯“重回巔峰”。此前戈爾巴喬夫主管農業、工業等方面,不能說有成效,但最起碼穩得住蘇聯人民的溫飽。
而戈爾巴喬夫上任後,蘇聯人民更是對於戈爾巴喬夫寄予厚望,希望戈爾巴喬夫在帶領蘇聯重回巔峰時,也要明白蘇聯人民到底想要什麼。
戈爾巴喬夫是有想法的,沒有按照蘇聯歷屆領導人的老路子走,而是大刀闊斧的展開一系列改革,那麼改革的第一項,便看在了美蘇冰冷的關係上。
此前的幾十年,美蘇已經有了兩次戰略緩和,但沒有談出什麼成效,戈爾巴喬夫就不同了,先是恢復了美蘇外長對話,又在年底與美國總統里根在日內瓦進行了交談,對於美蘇來說,這是歷史性的一刻。
因為美蘇首腦之間已經許久沒有會晤,上一次還是在70年代底勃列日涅夫與卡特進行了幾次戰略武器問題的談判和條約簽署。
在戈爾巴喬夫與里根的這次會晤中,雙方雖然各有想法,但這並不妨礙兩方的同一目的——緩和。按照美蘇當時的勢頭,哪一方出現變動都會影響世界格局。
例如蘇聯,在1985年時已經有了衰退的跡象,如果蘇聯各加盟國鬧獨立,不僅對蘇聯來說是巨大壓力,對於美國來說也是會有些影響的,所以里根不想承擔這樣的風險,就必須要緩和蘇聯。
那麼美國方面,在美蘇冷戰的這些年,不斷的在發展擴充套件勢頭,不說海陸軍事,美國在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后,又開始了秘密研究太空武器,而蘇聯也有這個心但顯然是跟不上美國的腳步的,所以為了防止美國威脅到蘇聯,那麼就必須要緩和美國。
一來二去,美蘇關係便開始有了轉折。
改革走向歪路
那麼想要恢復蘇聯的巔峰,就不能純純依靠與美國的緩和,最主要的還是對國內做出一些改變。
不過戈爾巴喬夫對國內的第一個手段,就預示著戈爾巴喬夫今後的執政生涯不平坦。
在蘇聯的那個時期,國家經濟衰退,人民生活也不好過,只能借酒消愁,而戈爾巴喬夫認為,工業落後生產力不足,絕大部分可能是蘇聯人民酗酒造成的社會懶惰,所以戈爾巴喬夫一舉頒佈了禁酒令,禁止在蘇聯買賣酒類。
這樣的禁令,確實是表面使酗酒情況有所好轉,但背地裡,蘇聯人民卻更加瘋狂的暗中交易。所以這不僅沒有給生產力勞動力帶動起來,反而酒經濟也一落千丈,同時也讓蘇聯人民開始有些厭惡戈爾巴喬夫的執政風格。
緊接著,戈爾巴喬夫開始以“加速經濟社會發展”為戰略方針,大力推動重工業的發展,連農業、輕工業都不重視了,一門心思的想要從重工業填補蘇聯的經濟缺口。
但這樣的做法顯然是愚蠢的,想要透過單一領域來填補經濟全域,就算是給蘇聯50年,也填不完整。
重工業的經濟翻了一番,但農業卻被擱置了,蘇聯的糧食產量大大減少,蘇聯人民需求又多,怎麼辦?只能從中國、印度進口糧食,相比於本家自產糧食,進口的自然要花費更多的錢,在市場售賣的價格也有增長,蘇聯人民再一次對戈爾巴喬夫失望了。
這樣改革下去,蘇聯可能連十年都堅持不住。
無奈之下,戈爾巴喬夫開始自我反省,決定從政治制度上開始著手改革。恰巧此時美國總統老布什上任,開始對蘇聯提出“超越遏制”的方針正則,旨在加強美蘇合作,積極發展關係,希望蘇聯不要沉浸自已,而是要向國際的大家庭靠攏。
老布什向戈爾巴喬夫建議,蘇聯不應該對人民過多管控,應當給予人民自由的權利,要尊重人權,實現“自由化”。這一建議,只是建議,但戈爾巴喬夫卻牢牢地記在心中。
戈爾巴喬夫蒐集了各種關於自由化的資料,發現美國的自由化就很合理,基本上對人民沒有任何限制,或許這也是能讓人民投入到積極發展中去的一個原因。
所以戈爾巴喬夫也開始逐漸進行“開放”、“自由”等決策,那麼戈爾巴喬夫所做的最自由的決策就是在1990年提出的不再實行以蘇共作為唯一執政黨,而是開放政治多元化,實行多黨制,每一個黨派都有競選蘇聯執政權的權利。
戈爾巴喬夫同時還將“哈弗計劃”和“500天計劃”,運用到政治發展中,以求得向西方國家一樣獲得發展向好勢頭。
但是,戈爾巴喬夫忘記了一個最關鍵的點,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是一黨制或一黨專政制的,在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多黨制競爭政權,這必然是會產生動亂的。
戈爾巴喬夫一切的決策和決定,都是向著“民主化”奔去的,也都是照搬西方的。1990年戈爾巴喬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更加讓戈爾巴喬夫堅定了“民主”的道路。
那麼戈爾巴喬夫所做的這一切是真的想要蘇聯重回巔峰嗎?確實如此,但戈爾巴喬夫更多地目標,還是想要蘇聯成為向西方英美法等國一樣的超級大國。
各方對戈爾巴喬夫的評價
有人認為,戈爾巴喬夫是一個“孤獨”者,因為在當時的世界格局,蘇聯和各個大國都鬧得不愉快,自己又在走“下坡路”,導致和蘇聯“玩”的國家並不多。
戈爾巴喬夫上臺,急於做出發展,也急於想要在國際上重新站穩腳步,這一切的一切,戈爾巴喬夫都太急,完全把自己當做一個被國際拋棄的領導者,想要快速的躋身世界的大家庭中。
蘇聯已經走在了“下坡路”,此時想要跨上一大步登上與美國並列第一的舞臺,是極其困難的。而美國確實想要拉蘇聯一把,但畢竟美國不知道蘇聯的“下坡路”走的有多深,只是伸出了手,但路還要戈爾巴喬夫自己走,顯然,戈爾巴喬夫的這一步,跨錯了。
普京認為,戈爾巴喬夫是一個怯懦者,是俄羅斯史上最大的罪犯。經濟沒發展起來,政治制度改革的一塌糊塗,不僅親手毀滅了蘇共,還導致了蘇聯解體,這一切的原因,其實都是戈爾巴喬夫脫離了人民群眾。
但是在西方國家的眼裡,戈爾巴喬夫就成了一個“勇敢者”,提出“超越遏制”的老布什曾經評價“戈爾巴喬夫是一個偉大的領導人,為了使世界不再分裂,並走到一起,提供了一種可能”
看似老布什是在誇戈爾巴喬夫,但實則大意還是表示戈爾巴喬夫有些“無能”,因為老布什只是說戈爾巴喬夫為世界不再分裂提供了一種可能,而並不是作出了貢獻。
所以當時老布什建議“自由化”時,並不是想要戈爾巴喬夫真的盲目照搬西方國家的自由化,而是要根據蘇聯國情而“自由”,顯然戈爾巴喬夫沒有考慮到這一層面。
自蘇聯解體後,在一片辱罵聲中,開始了自己的文娛之路。辭任的兩年後,戈爾巴喬夫便開始去拍了一些電影,其中還親自出演了蘇聯解體的片段,可見戈爾巴喬夫對於蘇聯解體,已經早已在心中撫平了傷口。
蘇聯解體,戈爾巴喬夫快速的走出了陰影,但對於美國來說,實際上壓力不亞於蘇聯。
美國怎麼看?
許多人認為,蘇聯解體的背後,是美國在暗中做手腳,就比如“自由化”“政治多元化”等等。但其實,蘇聯的解體對於美國當下,還真的不是一件幸事。
對於美國造成威脅的,首先就是“核”,蘇聯在時,經常對於核武器問題與美國進行商談,以免因核問題造成美蘇兩國的安全問題。
不過蘇聯一解體,核武器技術與航天技術便像灑落的黃金一般,各個加盟國家紛紛搶拾,只要將核武器技術與航天技術掌握在手,那麼即便獨立了,也不會遭到欺負。
而對於美國來說,本來核武器是由蘇聯全全掌握,兩個大國之間也不會因一點小矛盾就使用核武器,但核武器被這些小國家掌握後,就不利於美國了。
因為這些國家掌握了核武器,那就相當於有了一個防身符,美國想要拿捏這些小國家,需要耗費的功夫大一些。同時,萬一這些國家再有了擴張領土的念頭,一腦熱發射了核武器轟了哪個國家,對於國際來說也是危險的。
可是作為冷戰的“勝利者”,這些危險對於美國來說都是鳳毛麟角,要是往長遠的看,蘇聯的解體,是美國夢寐以求的。
雖然有一些國家手握“核武器技術”,但對於美國這種常年向擴大勢力的國家,根本算不上什麼事。
美國曾經向戈爾巴喬夫承諾過絕對不會帶著北約東擴,絕對不會威脅到蘇聯。但蘇聯解體後,美國就忘記了這一些承諾,開始向東歐各個遊離的國家丟擲橄欖枝,引誘一些國家主動地加入北約,展現自己的霸權主義。
所以對於蘇聯的解體,短期來說,美國是危險的,可放長遠了來看,這不正是美國想要的霸權嗎?
可以翻閱美國曆屆領導人對於戈爾巴喬夫的評價,基本上都是一些隱隱約約含糊的在表達戈爾巴喬夫的優秀,但戈爾巴喬夫真的優秀嗎,或許對於美國來說是如此,對於蘇聯來說戈爾巴喬夫就如同災難一般的存在。
“小國亡於外敵,大國亡於內亂”,蘇聯的解體與戈爾巴喬夫脫不了干係,但美國其實也在蘇聯的這場內亂中,也有著拱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