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馮律講法
編輯 | 馮律講法
鄭成功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尤其是在明末清初的這段時間裡。
鄭成功率領兩萬士兵從廈門出擊,成功拿下了佔領寶島臺灣的荷蘭殖民者,並且在臺灣建立了行政機構。
可以說,作為抗清名將,民族英雄,鄭成功在世界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鄭成功的性格也遺傳到了他的嫡長子鄭經身上。
據史料記載,鄭經是鄭氏集團第三代領導人,他性格和善,謙卑好學。然而,除此之外,鄭經還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多不光彩的事蹟。
包括私通乳孃、坑死盟友等等,那麼,鄭經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為什麼對他的評價是“雖失小節卻守20年大義”?
——鄭成功之子——
鄭成功的父親是鄭芝龍,他們家族一直在做著和大海相關的生意,鄭芝龍是明朝末年有名的海上商人。
在那個年代,商人為了防止自己的貨物被人劫走,一般都會有自己的隊伍,用來保護貨物。
長此以往,商人之間就形成了一股相當龐大的勢力,而這不論放在哪個朝代,都是朝廷所不允許的。
也因此,為了解決這股勢力,朝廷也多次派出軍隊,直到明朝末年,鄭芝龍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歸順了明朝,鄭芝龍和自己的弟兄們終於成為了正規軍。
然而這樣的安生的日子沒有過多久,隨著清軍入關,鄭芝龍又歸順了清朝,並帶著部隊去攻打自己的家鄉。
為了榮華富貴如此的數典忘祖,結果可想而知。也因此,鄭芝龍的行為也引起了部將們的不滿,並在後來爆發了內部衝突。
這場衝突也讓鄭芝龍的妻子失去了生命,而這也是鄭成功與父親決斷的原因。
因為與父親的理念相悖,鄭成功便帶著軍隊南下,並且在陳永華的幫助下,在沿海一帶抗清十餘年。
而他的兒子鄭經也延續了他的理念,鄭經是鄭成功的長子,他的母親叫做董氏,是時任禮部侍郎董颺先的侄女,家世相當顯赫。
順治六年,永曆帝封鄭成功為延平王,而他的兒子鄭經自然就成為了延平王世子,後來在鄭成功的做主下。
南明兵部尚書唐顯悅將自己的的孫女許配給了鄭經,古代女子,特別是那些出生於名門望族的女子,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
很少會拋頭露面,在出嫁之後,也會事事以自己的丈夫為先,而諸如唐氏這樣的女子,也是事事以自己的丈夫為先。
但是對於鄭經來說,像唐氏這樣循規蹈矩的女子是不苟言笑的,也因此,在和唐氏成婚沒多久後,他便流連於柳巷之中,整日只會尋歡作樂。
丈夫整日在外風流,然而唐氏礙於大家閨秀的身份,卻並沒有改變這種現狀,也因此,唐氏在幾年後便抑鬱寡歡,最終抱憾離開了這個世界。
看到孫女在嫁過去幾年後便離開了這個世界,唐顯悅自然心生不悅,在沈雲編寫的《臺灣鄭氏始末》中寫了這麼一件事。
說鄭經的小妾生下了一個男孩,然而唐氏因為嫉妒,卻說這個孩子不是鄭經親生的,並且還想加害於這個孩子。
後來,幸虧鄭經將這個孩子移到了其他的地方,孩子這才免遭毒手。
而後鄭經的小妾又生下了一個男孩,而唐氏又將這件事添油加醋的說給了祖父唐顯悅聽,自然引起了唐顯悅的不滿。
後來唐顯悅便就此事去譴責了鄭成功,差點造成相當嚴重的後果。從沈雲編寫的書籍中可以看出,唐氏是相當善妒的一個女子。
並且因為鄭經和自己弟弟的乳母似乎也有著一些有違倫理的關係,也因此,唐顯悅甚至還懷疑起了孩子的生母是否是其乳母。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會覺得有些亂,但是在看完鄭經和其乳母的故事後,我們會發現,其實鄭經也是這場婚姻的受害者。
——鄭經與乳母的私通——
這件事還得從鄭經和他弟弟的乳母,他們之間的戀愛故事上開始說起。
《臺灣外記》中寫道,當時鄭經四弟的乳母陳氏二十六七歲,長得特別漂亮,並且言行舉止非常的窈窕輕佻。對比鄭經的原配唐氏,可想而知,鄭經能喜歡上陳氏也不奇怪。
而《臺灣外記》中還詳細的記錄了鄭經和乳母陳氏相處的過程,說是有一天,鄭經在向母親請安過後,經過乳母陳氏的房間。
看到陳氏剛剛起床洗漱,整個人都非常慵懶的靠在臥榻上,而她的姿態吸引了剛好經過的鄭經。
而後兩人的關係便越來越親密,但陳氏從名義上來說,畢竟是鄭經四弟的乳母,所以他們的愛情自然是不被允許的。
據《臺灣外記》記載,後來陳氏還懷上了鄭經的孩子,並給他生下了一個男孩,鄭經對外宣稱該子是自己的小妾所生。
鄭成功知道後,也很開心,還給了鄭經和他的小妾董氏一大筆錢。
然而,這件事最終被唐顯悅知道了,並找鄭成功問罪,鄭成功非常生氣,連夜下了命令,要治鄭經、董氏、乳母陳氏的罪。
而鄭經為了擺脫罪責,最終決定將乳母陳氏和剛出生的兒子殺死,至此,這件事才算結束了。
雖然《臺灣外記》中記載未免有些言過其實了,但起碼有一個事實是確鑿的,那就是鄭經確實是一個相當好色的人。
而據史料記載,說是因為鄭經和乳母的私通,讓鄭成功非常生氣,鄭成功還想就此事問斬鄭經,最終該命令並沒有執行,而鄭成功本人也被氣死了。
後來,鄭經荒唐的情感生活,甚至還直接或間接的造成了鄭氏集團的兩次內亂。
——鄭氏集團的兩次內亂——
在唐顯悅將鄭經和乳母私通的訊息告知了鄭成功之後,向來以治家嚴厲著稱的鄭成功便派都事黃毓拿著令箭回到廈門,斬鄭經、董氏、乳母陳氏和小孫子。
然而最終差官回來覆命時,卻只帶回了乳母陳氏和小孫子的人頭,對於鄭成功來說,這是他無法忍受的,於是便多次下令,強制要求在廈門駐守的將領們殺死兒子鄭經。
然而在此前不久,廈門駐守的諸將領因為拒絕將家眷帶到臺灣島生活,已經犯下了消極抗命的罪責。
如果此時再殺死鄭經,那麼說不定不久後,鄭成功就會聯絡“拒絕家眷搬遷一事”治他們一個“造反”罪。
也因此,雖然鄭成功的命令已經下來了,但諸將領就是拒不執行,也因此,在得知此訊息後,鄭成功非常生氣,還說道:“父子至親若如是,他更何以自處?”
正是因為這件事,鄭成功在後來便被活活氣死了。在鄭成功去世之後,鄭氏集團便迎來了第一次內亂。至於內亂的原因,還是老生常談的爭權話題。
在鄭成功去世之後,他的弟弟鄭世襲便以鄭經得罪於父的理由,派心腹去又遊說統兵大員想要繼承的鄭成功大將軍的爵位。
一時之間,鄭氏集團內部出現了叔侄爭權的局面,內亂出現了。
為了平息這場內亂,鄭經便帶著一些心腹遠赴臺灣平定內亂,殺死了一些帶頭的人,並且在結束之後,依舊用叔侄的禮數來對待鄭世襲。
最終,這場騷亂就這麼被平定了。
然而在鄭經去世之後,鄭經諸弟和馮錫範又以鄭經庶出長子鄭克藏“非鄭經親生”的藉口,將此殺害,轉而擁立另一位年僅12歲鄭經次子鄭克塽。
因為此前鄭氏集團戶官鄭泰曾參與謀反的行為被鄭經發現了,在鄭泰被軟禁後,他的家眷便帶著文武百官和精兵、船隻等投靠了清朝。
這次事件已經讓鄭氏集團的勢力削減了不少,所以在殺死鄭克藏之後,鄭氏集團已經在分崩離析的邊緣了。
所以在後來,司傅為霖便糾結了11鎮準備降清。雖然最後,這件事因為提前洩露沒有成功,但也從側面反應出鄭氏集團的衰敗已經不可避免了。
——總結——
雖然鄭經已經盡全力想要將復國了,但最終卻因為和耿精忠的矛盾,兩人的關係正式破裂。
而耿精忠為了佔領福建,便和清軍配合,最終,清軍在烏龍江擊敗了鄭經,鄭經退居廈門沿海一帶。
但是因為孤立無援,再加上後勤薄弱,最終鄭經只能帶著軍隊回到了臺灣,而這場持久戰最終也掏空了臺灣的家底,鄭氏集團再無復國的可能。
參考資料:
1、《清史稿·卷224》.
2、《福建通志•福建列傳•卷31》.
3、《臺灣外記·卷11》.
4、《閩海紀要》.
5、《陳參軍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