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前言
我國有四大海域,由北向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雖然其中渤海的面積是最小的,但它卻是一個完全屬於我國的內海。
而這只是因為一座不到3平方公里的小島,便讓渤海變成了我國四大海域中唯一的內海,杜絕其他國家船隻駛入的可能。
那這座小島叫什麼名字?到底有何奇特之處?為何會有如此大的作用呢?
這一切還要從頭說起。
一、近代中國領海主權,與領海界限
16世紀末,英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探險家羅利爵士建議英國女王重視海權時曾說過,
“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貿易;誰控制了世界貿易,誰就控制了世界的財富,最後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
英法美等國家開始工業革命後,便透過船堅炮利不停殖民擴張,為國家積累原始財富。
到了18世紀,當時的海洋大國便以海岸邊大炮所能打到的距離為限,規定了3海里的領海界限,因為那時大炮射程約為3海里(5.6km)。
簡單來說,就是將島嶼與大海接壤處連線起來,再向外延伸3海里形成的海域,便屬於該國家的領海,也是該國家的領土範圍,國人可以在此正常航行、捕魚。
這3海里以外的範圍,全都屬於公海範圍,任何國家都可以在此航行。只有闖入3海里以內時,才能算作非法入侵。
不久後,列強敲開了清朝的大門,簽訂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中就包括對中國領海主權的迫害。
比如外國軍艦可以肆意停靠在中國港口,外國船隻可以航行在中國內河,以及割讓中國部分沿海港岸等。
1931年,國民黨政府雖然頒佈過3海里領海制,但這一領海制度形同虛設,列強的軍艦依然肆意在中國的海洋江河。
後來隨著軍事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主張領海寬度超過3海里。
在1958年召開的第一屆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上,美國提出沿海國可以建立6海里領海,蘇聯則主張領海寬度從3海里至12海里,由沿海國自己決定。
但這次會議仍然沒有在領海寬度上達成一致,有的國家甚至主張200海里領海。
為了維護我國領土主權,1958年9月4日,我國公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領海的宣告》,宣佈,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海寬度為12海里。”
“一切外國飛機和軍用船舶,未經中國許可,不得進入中國領海及上空。”
而從這之後,渤海毫無疑問地成為我國四大海域中唯一一個內海。
二、半島環抱的內海
按照我國從北到南的順序,我國將海域劃分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
與其他海域不同的是,渤海是半開放性海洋,由遼寧、河北、天津和山東包圍而成,開口在最東側,腹部偏大但開口較小。
渤海西岸是天津市,天津向北是唐山,在天津和唐山的西北方,就是我國首都北京。
由此可見,渤海還是守衛京津地區的海上要道。
在渤海東側,膠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一北一南,像手臂一般合抱著渤海,形成了渤海海峽。
渤海海峽以東,就是我國的黃海。
據專家介紹,在幾千萬年前,膠東半島和山東半島是連在一起的,受到地殼運動的影響,這兩個半島逐漸被隔開,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地貌。
在膠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之間,由南到北排列著許多島嶼和礁岩,這些島嶼被稱為廟島群島。
與南北兩側的旅順、威海蓬萊等港口相互呼應,不僅是渤海大門的天然要塞,也是航運的中轉站。
而且自古以來,渤海就是我國北方的出海通道,秦人渡海前往日本時,就是由渤海出海。
元明清三朝降首都建立在燕京時,渤海便成為守衛皇宮的重要海上要塞。
新中國成立後,渤海沿岸已經形成了許多軍港、商港,往來船隻更攜帶著大量國內外物資。
海洋內的豐富的水產品,更為漁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財富,極大程度上促進了沿岸城市的經濟發展。
除此之外,渤海還蘊藏著大量天然氣、石油、煤等物資,等待後人進行開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發展,渤海地區的旅遊業也日漸崛起,每年都會接待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無形之中拉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
不過我國領海寬度為12海里,但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之間的距離,最近也有54海里。
而位於渤海海峽東側的黃海,並不是我國的內海,還有一定範圍的公海海域,經常往來外國船隻。
渤海最東側最狹窄的地區尚且存在公海範圍,寬大的腹部公海範圍將更為廣泛,一旦有外國船隻從黃海駛入,還會威脅沿岸的發展。
而渤海之所以沒有公海範圍,成為我國唯一的內海,最重要的就是在廟島群島最北側,有一個面積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島——北隍城島。
也正是因為這個小島,讓渤海成為了我國的內海。
三、至關重要的小島——北隍城島
北隍城島屬於廟島群島最北側的島嶼,隸屬於山東省煙臺市長島縣北隍城鄉。
在北隍城島的北面,遼東半島的老鐵山與其隔海相望,中間的海域就是黃海進入渤海的重要入口,也被稱為老鐵山水道。
更令人開心的是,老鐵山與北隍城島之間只有22海里,按照國際海洋法12海里的領海範圍,老鐵山水道被完全覆蓋,毫無疑問地成為我國領海。
入海口為我國領海,渤海周圍又被我國三省一市所環繞,渤海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我國的內海。
自古以來,北隍城島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甚至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站。
除了往來貿易外,北隍城島還一直擔負著海防屯兵的任務,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攻打朝鮮半島,曾在北隍城島屯糧駐兵,建立城市儲存軍備。
但在唐朝時,北隍城島與南隍城島合成為蕪湖島,島上的行政單位被稱為皇城,宋朝時隸屬於蓬萊沙門村。
到了清朝時,便有了南隍城島與北隍城島之分,這個稱呼一直延續到現在。
《乾隆統一志》記載:
“南皇城島在蓬萊縣以北四百餘里,北有北隍城島 90裡”。
也正是因為北隍城島特殊的地理位置,曾遭受過外敵入侵,直到新中國成立,這片美麗的小島才恢復寧靜。
為了守衛渤海咽喉,保障京津地區的安全,建國之初北隍城島便駐紮了一個團的部隊。
由於剛剛經受過戰亂,島上的設施也不太全面,部隊剛到島上時連營房都沒有,只有居住在簡易的草棚之中,連風雨都無法遮蔽。
好在島上百姓不忍戰士們受苦,爭相讓出房子給子弟兵居住,總算讓戰士們有了落腳之地。
更令人感動的是,駐紮的部隊遠比當地人口多。為了能多騰出一間屋子,許多百姓都一家人擠在一間屋子裡,儘量讓解放軍有房子住。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百姓都將住在自家的解放軍當成自己的孩子,不僅為其縫補衣物,還經常出海捕魚給大家改善伙食。
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北隍城島先後建立了營房,各項設施也逐漸完善,駐軍才搬出百姓家中。
雖然並不住在一起,可北隍城島上的軍民情卻並未結束。
隨著經濟的發展,每到節假日時,北隍城島上便會迎來大量遊客,駐軍也不得不加大巡邏力度,保障北隍城島的安全。
此時島上的每一位居民,都像解放軍的眼睛一般,默默注視著遊客中的可疑之人,無形中減輕了駐軍的壓力。
大家都在付出自己的努力,共同建設這一渤海咽喉要塞。
四、共同建設北隍城島
北隍城島面積只有2.72平方公里,人口雖然有2400戶,可大多數都是年長的漁民,年輕人和孩子都離開了這裡,島上也就沒有幼兒園、小學。
最讓人困擾的,還是島上的環境以及交通。
受到海上環境影響,北隍城島常年受到大風影響,如果碰上嚴重大霧天氣,所有交通工具都會受阻,所有人員都無法進出。
更嚴重的是,島上的蔬菜、肉等食物全靠島外供應,一旦停航時間過長,島上的食物就會出現嚴重匱乏。
即便是這樣艱苦的環境,為了保障島上的民生,依舊有許多工作者堅守在崗位上。
據農商銀行的柳傑回憶,有一年冬天,海底的電纜線壞了,恰巧趕上大風天,工作人員無法搶修電纜,北隍城島一連停電19天。
銀行自備的柴油發電機,只能保障電腦和照明工具正常工作,無法為空調提供足夠的電量。
如此寒冷的環境中,銀行沒有停業過一天,工作人員都穿著厚厚的棉衣,堅持為百姓辦理客戶。
除了銀行外,郵政的投遞員同樣備受考驗。
自小就生長在北隍城島的葛喜,對大風、大霧、停水停電等意外狀況記憶猶新
但在長大後,他並沒有離開,而是成為一名郵政的投遞員,每天穿梭在大霧之間,堅持為島上運送貨物。
為了讓北隍城島更快地發展,讓島上居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北隍城鄉各幹部也都竭盡所能,為百姓服務。
最讓當地人記憶猶新的,就是被稱為“漁家好閨女”的鄉長冷彩凌。
1999年,冷彩凌便以大學生幹部的身份,調任北隍城鄉任黨委委員。
此時的她,女兒還不到三歲,丈夫在另一個海島工作,一家三口就此分居三地。
剛上任支出,冷彩凌就開始改善各級幹部的低落情緒,激勵大家的積極性,同時發動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由此拉動群眾的積極性。
更重要的是,冷彩凌還針對島外一些不法之徒的海上盜竊制訂了種種措施,防止海參、鮑魚等珍品被偷盜,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2003年,冷彩凌正式出任北隍城鄉鄉長。
為了拉動當地經濟,冷彩凌針對當地海產品積極尋找合夥人,引進外資開發海珍養殖基地,極大程度上增加了漁民的收入。
在出任鄉長期間,北隍城島上的所有居民都認識冷彩凌,也都受到過她的幫助。不論大事小情,大家都願意找她聊聊天。
在冷彩凌的帶動下,北隍城島經濟越來越好,醫療裝置和廣播電視也逐漸更新換代,給百姓帶來了更多便利,更享受到了更多娛樂設施。
如今的北隍城島,不僅是守衛渤海的軍事要地,更是一個旅遊勝地,許多國人都透過種種渠道得知了這座小島,紛紛前來領略“渤海前哨”的風光。
結語:
北隍城島雖然面積小,但卻因為地理位置特殊,使得渤海成為中國內海,免受外國船隻的侵擾,保衛了京津地區的安全,以及渤海沿岸的正常貿易。
如今,在這座渤海深處的小島上,村民們喝上了24小時供應的淡化水,結束了四百年沒有安全漁港的歷史……
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北隍城島一定會繼續創造輝煌與奇蹟。
由於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您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文獻:
《中國近代領水主權問題研究》湖南師範大學
《北隍城島,北皇城在歷史上曾與南皇城合稱皇城》泉港新聞網
《面積不到3平方公里!這裡是“渤海前哨”北隍城島》軍事紀實
《做個漁家好閨女——記山東省長島縣北隍城鄉鄉長冷彩凌》中國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