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瀟湘十二樓
編輯|瀟湘十二樓
2024年,當全世界都在慶祝新的一年到來的時候,位於俄羅斯西部外高加索地區的“納卡共和國”卻走到了自己的“終點”,成為了第一個遭遇解散的國家。
納卡共和國的命運只有短短的32時間,放在任何一個歷史上的國家身上,這個壽命都顯得有些短小。而更為令人唏噓的是,即使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納卡的命運也從未一帆風順過……
«——【·納卡的“前世今生”·】——»
納卡共和國,領土大約為4400平方公里,人口不過12萬左右。因此可以說是一個地狹人少的地區。但因為地處於外高加索地區,從而讓這個狹小的不起眼的國家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
外高加索地帶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是一個在歷史上民族成分複雜,且屬於“兵家必爭之地”的敏感地帶。
外高加索之所以如此重要,還是得益於其本身的地理位置。高加索山脈山地高聳,向西可達西歐平原,往東可直達東歐平原,所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這就給了歷史上任何一個野心政權想要侵佔此地的動機。而高加索山地區也是很早的時候就有了民族定居,這就是最早的亞美尼亞人。
但亞美尼亞人少勢弱,根本就抵擋不住任何一個外來勢力。所以,納卡地區先後落入了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的勢力範圍,雖然後期亞美尼亞王國曾經短暫輝煌過,但很快就再次成為了大國之間的博弈品,被瓜分開來。
由於當時的波斯帝國信奉伊斯蘭教,為了不被對方徹底同化,亞美尼亞選擇了基督教作為自己的國教,而亞美尼亞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
而與亞美尼亞民族不同的是,亞塞拜然民族雖然出現的晚一些,且生活在裡海沿岸附近,但因為同樣信奉伊斯蘭教,被波斯帝國所支援,從而成為了打壓亞美尼亞的工具。
為此,波斯帝國開始鼓勵信奉伊斯蘭教的亞塞拜然人移居到外高加索的山脈地區,從而逐漸在納卡地區形成了亞塞拜然民族多於亞美尼亞人的格局。
其實,整個外高加索地區,除了亞美尼亞之外,其他國家都信奉伊斯蘭教,而獨獨亞美尼亞民族堅持信奉基督教,這也為後來這個地區宗教衝突埋下了隱患。
此後,沙俄開始崛起,並迅速發展成為橫跨歐亞大陸的“巨無霸”帝國,而外高加索地區也順勢成為了沙俄的勢力範圍。
跟以往的波斯帝國相反,沙俄信奉基督教,因而轉而開始扶持亞美尼亞人大量回遷到納卡地區,從而一舉扭轉了過去百年納卡被亞塞拜然民族佔領的事實。
但不管如何,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和亞塞拜然人顯然因此已經結下了樑子,雙方互相看不順眼,發生衝突,乃至流血鬥爭也就不可避免。
而這個導火索也開始慢慢浮現……
«——【·爭奪“納卡地區”·】——»
1917年10月,沙俄爆發了“十月革命”,從而改朝換代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
蘇聯剛剛成立的時候,面臨著內外交困的險惡環境,對於這個新生的政權來說,如何存活下去才是首要考慮的。
因此,為了安撫外部矛盾,蘇聯同意了外高加索地區三個國家獨立,即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而此時的納卡並沒有明確歸屬於任何一個國家。
考慮到納卡地區主要以亞美尼亞人為主,所以,蘇聯於1921年透過內部裁決的方式將納卡地區劃分給了亞美尼亞。但納卡地區不同於其他地方,民族成分複雜,宗教信仰也有所不同。
更為不利的是,納卡地區的南部周圍全部都是伊斯蘭教勢力範圍,而歸屬於亞美尼亞很容易造成地區不穩。
所以蘇聯再次改變了主意,將納卡地區交給了亞塞拜然,成為亞塞拜然蘇維埃共和國下邊的一個“州”。
對於蘇聯的“出爾反爾”,亞美尼亞自然是不情願的,更不要說,納卡地區本來就是以亞美尼亞為主,而且在歷史上也是亞美尼亞民族的地盤。
但礙於蘇聯的淫威,亞美尼亞儘管不滿,但也無可奈何,只能接受了這個事實。而此後納卡地區也一直在名義上屬於亞塞拜然的國土之下。但這個“平衡”隨著蘇聯走向了終點而宣告結束。
1991年,蘇聯這個龐然大物在毫無徵兆的前提下“轟然倒塌”。蘇聯解體後,各個加盟共和國也相繼獨立,這就讓本就不滿的亞美尼亞開始爆發,對納卡地區展開了“爭奪”。
對於亞美尼亞的舉動,亞塞拜然自然是不情願的,因為在它看來,納卡地區一直是屬於自己的一部分,這在國際上也是得到承認的,並沒有任何爭議。
但亞美尼亞顯然不這麼認為。於是,雙方由衝突升級為戰爭,直到1994年,在外部的調停之下,雙方才達成了停火協議。
但結果卻是,納卡地區既沒有屬於亞美尼亞,也沒有歸屬於亞塞拜然,而是成為了事實上的獨立“國家”,即納卡共和國。
當然,由於納卡地區的主要人口以亞美尼亞為主,所以,事實上,納卡地區已經脫離了亞塞拜然的控制,成為了亞美尼亞下的“獨立王國”。
當然,亞美尼亞迫於外界壓力,也並沒有公開承認納卡共和國的獨立,但兩者關係密切,同屬一個民族,同使用一種貨幣,已經到了將近融為一體的程度。
這種局面當然不被亞塞拜然所接受。因此,多年來,亞塞拜然一直臥薪嚐膽,試圖等到合適機會,一舉收復納卡地區,完成國家的領土和主權的統一。
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亞塞拜然沒少跟納卡地區武裝展開衝突,雙方經常在隔一段時間後爆發區域性戰爭,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一直都沒有安寧過。
«——【·消失的“納卡共和國”·】——»
納卡地區雖然得以成為“獨立共和國”,但事實上這個地區從來沒有太平過。這不僅是因為有些名不正言不順,而且是因為國內複雜的民族成分。
再加上納卡地區一直飽受周邊大國的爭奪,所以居民們的生活從未有過安寧。
更為嚴重的是,由於納卡地區的長期爭奪不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關係一直十分不睦,雙方多年來始終不相往來,甚至視彼此為“世仇”。
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是,2019年的歐聯杯決賽在亞塞拜然舉行,結果闖進決賽的阿森納球員姆希塔良因為是亞美尼亞人,竟然無法進入亞塞拜然,從而錯失了參加決賽的機會。
這就讓人無法接受了,畢竟,連一向標榜“足球無關政治”的足球圈都尚且如此赤裸裸,可見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關係惡化到了何種地步。但所有的爭議都有結束的一天。
隨著近年來亞塞拜然軍事實力的提升,納卡地區的武裝及背後的亞美尼亞再也抵擋不住對方的攻勢,最終在戰爭的再次升級下,2020年,亞塞拜然發起軍事行動,重新奪回了納卡地區的控制權。
需要說明的是,亞塞拜然之所以能夠順利收回納卡地區,除了自身的軍事實力得到提升外,跟外界國際上土耳其的不遺餘力支援以及俄羅斯保持中立也是分不開的。
至此,納卡的命運也終於迎來結果。經過停火和談判,納卡最終決定在2024年1月1日宣佈迴歸亞塞拜然,歷史上存在僅僅32年之久的“納卡共和國”宣告滅亡。
納卡共和國存在的32年時期,即使是最為親密的亞美尼亞也沒有承認它的存在。在縱觀國際上,也只有阿布哈茲共和國、南奧塞梯共和國、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承認過它的存在。
更不要說加入國際組織聯合國之類的了,所以說納卡共和國的命運始終是不起眼,被人所忽視的。
所以,當2024年剛過,納卡共和國就不存在的訊息根本沒有引起國際社會過多的關注,因為沒有人會真正關心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國,更何況,這個國家還飽受爭議。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在歷史上國家之間從來都是“靠硬實力”說話,從古至今歷來如此。而透過納卡在歷史上的多次歸屬不同國家也完全印證了這一點。
但不管結果如何,一個明顯的事實上百姓需要安寧幸福的生活條件,而一個飽受戰亂、衝突、爭議的國土顯然無法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
所以,納卡地區如今重新回到亞塞拜然的名下也許並不是壞事,至少,有了統一的國家歸屬之後,當地的民眾能夠獲得一個穩定安寧的生存環境。
當然,前提是亞美尼亞人口不要再想著以往的所謂“反抗”了,畢竟,納卡已經再也經不起如此折騰了,納卡需要的是一個和平幸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