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晉雲之
編輯/晉雲之
現代人見面打招呼的方式基本上都是點頭握手。
只要是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表達出來就可以,但是古人打招呼見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給對方跪下。
按照現在人的思路這樣的見面方式是不是太激進了呢?什麼關係見面還需要行如此大禮呢?
古人打招呼的方式主要是作揖,這種方式在現在也沒有消失。
在一些偏遠地區還是可以看見的,動作就是將身體九十度彎下去,雙手向前彎曲併合攏,整個動作就完成了,表面上不難,但其實另有乾坤。
作揖主要是見到和自己平輩的人的時候可以做的動作。
但是要看到比自己地位高或者是年紀大的長輩的時候,就必須要用大禮來表示自己的尊敬,那就是下跪,頭磕在地上停留幾秒的時候再起來。
- 三個朝代的打招呼方式
如果想要談論跪拜大禮的起源,那必須要從秦朝開始講起。
先秦時期的人們好戰善武,不喜歡文縐縐的打招呼方式,很多武將也接受不了,當時的統治者就決定人們在打招呼的時候一律都跪下磕頭。
但是磕頭沒有任何的侮辱成分。
單純就是為了向對方打招呼的一種表達方式,就算是面見君主的時候也要磕頭。
後來到了宋朝,民間的人見面打招呼的時候只是點頭,作揖就可以了,不需要跪下來磕頭。
但是朝臣在面向君主的時候卻要跪下來磕頭,這個時候的磕頭已經帶有些許的封建意思,表示君主的地位高高在上,應該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和敬仰。
到了元代之後,跪下來磕頭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徹底的成為了統治者統治天下的一個工具。
因為元代主要是金人統治者中原地區,金人為了能讓漢族人屈服於自己的壓迫,只能選擇從禮儀文化上下手,讓他們從身體上就開始臣服於他們。
後來這個習俗的意義一直沒有改變。
一直到了明代和清朝,向統治者跪下來磕頭都帶有濃厚的政治意味,尤其是到了大清王朝,跪拜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打招呼,卻成為了一種政治工具。
壓迫這人們的行動和思想,麻木了人們的驅趕和靈魂,它就像是一個無形的枷鎖一樣。
不管是當官的還是老百姓,更離譜的是有一種講究:如果磕頭在地上能有響聲,就說明這個人越真誠。
對比各個王朝對於磕頭禮的處理方式,感受是不一樣的。
最開始只是一種簡單的打招呼方式,後來被統治者利用,成為了統治人們的工具,所以對大清朝真的愛不起來。
- 為什麼古人要行禮呢?
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古代人看到人見面都要跪下來呢?難道不是有一句話嗎?
男兒膝下有黃金,跪天跪地跪父母,這幾句話就可以看出來下跪對於古代人來說意義非凡,甚至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
既然對下跪這麼重視,那麼還要一定要行跪拜大禮呢?
最開始人們一直保持自己的坐姿,跪坐或者是坐到自己的腳上,後來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人們發現如果自己的身體稍微前傾的話,很容易頭部著地。
後來人們發現和自己地位相同的人見面時,作揖或者是擁抱就可以表達雙方的意思。
但如果見到自己的長輩普通的點頭和作揖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所以才會出現跪下來磕頭這一習俗。
古代人一直生活在封建社會中,深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對於禮儀文化必須遵從。
如果見到人沒有行禮的話,會被人認為是大逆不道,沒有家教,不僅對家族的名聲有所影響,還會影響到自己在外面的名聲。
只可惜這一禮儀後來被統治者利用成為了維護統治的一個工具。
不僅失去了原本的味道,甚至還帶上了沉重的枷鎖。
宋代之後,皇帝收回了統治權力,大權在握,中央集權高度集中,上下尊卑更加的明顯。
這種情況最嚴重的就是在大清朝,他們甚至將跪拜禮儀發揮到了極致。
每一個人再見到皇帝的時候都恨不得把自己的頭磕破,來表達自己對於皇上的尊敬,只要是皇帝出現在哪裡,到處都是跪拜的影子。
不僅僅是皇帝的朝臣和百姓跪拜他,就連來自於外國的使臣在看到大清皇帝的時候也要行跪拜大禮。
因為皇帝認為自己是天底下最尊貴的存在,自己是九五之尊,天底下所有的人見到自己的時候必須要下嘴磕頭,沒有自己的允許不能抬頭,否則就是藐視天恩,是要殺頭的。
足以說明原本用來打招呼的跪拜之禮已經失去了原本的異味,被統治者整改的面目全非。
後來大清王朝在孫中山的革命之後酒杯覆滅了,跪拜之禮也漸漸的被人們所牴觸,後來就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中。
這一現象也證明了現代文明的覺醒,磕頭禮儀雖然見證了中華五千多年文明的悠久歷程。
但是後來慢慢的就發展成為了一種文化糟粕,不僅阻礙了新生文化的覺醒和發展還影響到了社會的整體發展。
古代人見面打招呼的方式不止跪下來磕頭這麼一種方式。
但是其他的方式在後來歷史的長河中慢慢的消失了,只有跪拜大禮被統治者保留了下來,只可以在明清時期表現出了濃厚的封建色彩,沒有散發出它真正的魅力。
跪拜禮儀的變化雖然讓我們現在無法體會出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但這一點無疑是好的。
因為文化也是分糟粕和精華的,精華的部分我們應該保留住,至於那些糟粕文化,就比如說跪拜大禮還是應該根據時代的需求,讓它慢慢的自然的消失。
這樣不僅是對人類社會的一種鬆綁,更有利於今後新文化的出現和發展,不至於受到舊文化的影響和羈絆,影響到自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