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史中,各個朝代交換更替,你方唱罷我登場,但許多開創盛世、國祚綿長、赫赫有名的朝代,其實多是立足在前朝基礎之上而後發展興旺的。
如:擁有“文景之治”美譽的漢朝其實依託的是大秦一統天下後的廣大疆域;開創“開元盛世”的大唐也是得益於隋朝確立的一套科學、先進的人才選拔制度;從關外入主中原的滿清政權更是完全承襲了大明王朝一整套行政體系,方能出現“康乾盛世”的繁榮局面。
而夾雜在唐宋之間的五代,儘管只有短短的五十年,但其中的後周政權,經過郭威、柴榮兩代雄主的勵精圖治,不僅影響後世千年之久,而且還差一點統一中國。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莫欺少年窮
郭威的起點其實很低,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郭簡就被一個叫做劉仁恭的節度使殺害了,隨後不久母親也因病撒手人寰,因此,郭威的大部分童年生活都是跟著姨母生活的。
民間也有另一種說法:郭威在被貧苦逼得無路可走之時,曾攀附一位叫做常思的官吏,所以也有許多人稱他常氏子。但不管怎樣,年少時的郭威一定經歷了一番潦倒貧窮的苦難時期,而且想必生活曾一度陷入絕望。
日子就這樣在艱難與孤苦中蹉跎而過,直到十八歲那年,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郭威才投靠澤潞節度使李繼韜的軍中,由於出眾的相貌與精湛的武藝得到了李繼韜賞識與栽培。
此時的郭威不僅逞強好鬥,而且頗有正義感。有一個市井屠夫,十分跋扈,經常欺行霸市,欺壓民眾,周邊百姓恨得咬牙切齒而又無可奈何。這一天,郭威就來到屠夫面前,警告他收斂一些,免得惹火燒身!
誰知屠夫竟然對郭威出言不遜,用挑釁的口吻賭咒郭威不敢將自己開膛剖腹,哪知屠夫的話只說到一半,郭威手中明晃晃的尖刀便刺進了屠夫的腹部,一條卿卿小命就這樣沒了。據說,《水滸傳》拳打鎮關西一節正是由此而來。
郭威因殺人而被羈押,不久便被傾慕他的“粉絲”李繼韜釋放,但李繼韜被李存勖滅掉後,郭威從此便投到後唐麾下。
公元947年,劉志遠建立後漢政權,郭威再次易主,並因屢建奇功而被劉志遠擢拔,最終成為統帥三軍的風雲人物。
皇帝輪流做
同年,劉志遠去世,其子劉承祐繼位。起初,郭威被劉承祐委以重任,平定多起節度使叛亂。其中,在圍剿河中節度使李守貞的戰鬥中,郭威採取圍城打援的方式,率軍將李守貞團團包圍在河中城內,李守貞多次率軍突圍,終以失敗收尾,待李守貞疲憊後,郭威一聲令下,大軍從四面湧入城內,李守貞自知無力迴天,遂自焚而亡。
李守貞戰敗的訊息不脛而走,這讓其餘叛軍膽戰心驚,紛紛向郭威投降,一場差點讓後漢政權徹底顛覆的危機,讓郭威成功化解,自此,郭威在軍中的地位炙手可熱。
但權力這東西是把“雙刃劍”,自古沒有哪個君王能容忍將領功高震主的,志大才疏的劉承祐更甚!
公元950年,劉承祐為了消除後患,馬上將誅殺一大批將領的計劃提上日程,這其中便包括郭威。但此計劃馬上被郭威知曉,於是,絕不坐以待斃的郭威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惱羞成怒的劉承祐竟然將郭威全家誅殺,這其中還包括尚在襁褓之中的郭威幼子。
這番慘無人道的行為徹底激怒郭威,立馬率領全體將士向皇宮進發,最終,在七里坡與後漢軍展開激烈決戰,劉承祐在刀兵相接之際被郭威親手結果!
大勢已定!不過郭威並沒有急著稱帝,而是讓後漢太后李三娘立劉贇為帝,郭威想跟曹操一樣,再玩一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千古大戲。
恰在此時,契丹率兵南侵,郭威便以征討為名,提兵出京。而在半道上,卻授意讓士兵譁變,之後他便黃袍加身,成為了後周的開國君主。
歷史總是迴圈反覆,十年後,後周將領趙匡胤亦是採取同樣的套路滅周興宋,再次開啟統一時代。不過,此時的後周卻因郭威的開明與勤勉而欣欣向榮。
治國皆有方
出身貧寒的郭威深知百姓疾苦,所以建立後周政權後,他第一時間廢除了自唐末以來的歷史積弊,輕徭薄賦,惠及民生,而且力行節儉,為此,他還將前朝宮中遺留下的金銀細軟,珍珠翡翠統統砸個粉碎,並聲稱:在自己之前的那些帝王們,就是因貪圖這樣的身外之物才導致迅速亡國的!
郭威還對教化民眾相當重視,他曾多次親自拜謁孔廟,下詔修復那些被損毀的孔廟與碑林,並嚴禁在周圍打獵劈柴。不久,社會風氣大為好轉,用孔子仁義治理天下也成為了後周統治的思想基礎。
此外,為了改變五代以來由軍人武夫治國理政所造成的流弊,郭威禮賢下士,大力擢拔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大儒出任國家重要崗位,乃至剛剛建立的後周政權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出現了中興氣象。
但偏偏天不假年,公元954年,剛過知天命之年的郭威便重疾纏身,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將養子柴榮喚到床前,囑咐他自己的葬禮也要力行節儉,紙衣入殮,瓦片為棺即可。陵墓不需宮人看護,只需發動附近三十戶居民代勞,免除他們徭役即可。
郭威死後,柴榮繼任,是為周世宗。與郭威相比,柴榮出身名門望族,而且還是個遠近聞名的大帥哥,郭威是柴榮的姑父,因郭威老來無子,故讓柴榮成為後周繼承人。
柴榮剛剛即位,北漢世祖劉崇便趁著後周國喪之際,聯合遼國一萬餘名騎兵,南侵後周轄地潞州,當時後周滿朝文武為之驚懼,紛紛上疏罷兵言和,唯有柴榮力排眾議,決定御駕親征,北上抗敵。
雙方在高平對陣,剛開始,由於右翼將領樊愛能、何徽軟弱無能,導致不戰自潰,北漢大軍軍心大振,便欲一鼓作氣拿下後周。
哪曾想柴榮在此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左右衝殺,驍勇無敵,塵土飛揚處,他勒馬掄刀,一刀砍下了敵將張元徽的人頭,一時間,後周軍重振雄風,勇猛殺敵,致使北漢軍隊節節敗退,從旦至暮,北漢軍死傷無數,相當慘烈。
始終坐山觀虎的遼軍見此情形,也頹喪撤軍,高平一戰讓柴榮威名遠播,也奠定了他在北周文武百官中的領袖地位。
此後,一心統一華夏的柴榮,近乎用盡半生的精力投入到南征北戰之中,他先後擊敗後蜀、三徵南唐、北伐幽燕,創下了一系列赫赫戰功。
其中,柴榮在徵遼過程中的表現最為精彩!公元959年春夏之交,柴榮取道河北滄州,兵鋒北指。接連讓遼寧、益津關、瓦橋關三城守將望風而降。隨後,又命先鋒都指揮使張藏英擊敗遼國騎兵數百人,順利拿下固安縣。
在此次長達四十二天的征戰中,柴榮以其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接連拿下遼國三關三州,共計十七座城池,可謂戰果輝煌!
然而,正當柴榮有意再取幽州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北伐的偉大夢想戛然而止,手下一眾文武只好抬著沉痾在身的柴榮,繞道雄州,頹然撤回開封。
公元959年7月27日,年僅三十九歲的周世宗柴榮帶著滿腔遺憾崩於萬歲殿,其後他的兒子柴宗訓繼位,後周政權遂走向衰頹與沒落。
柴榮在位六年期間,他繼承郭威的遺志,繼續保持清廉、高效、利民的治國措施,在整治吏治做出了一番功績。
如:柴榮曾經頒佈詔令,命朝中文武舉賢不避親,每一名官員都有一個推薦賢能的硬性指標,但若日後被舉薦的這位官員違法犯罪,則舉薦者也要一同接受懲罰,是為“連坐制度”。
結語
唐末以來,受藩鎮割據的影響,中華大地上第三次出現了大分裂局面。出身貧寒的郭威,憑藉自己的勤奮與努力,遂打出了自己的一片江山。
然而,命運的齒輪在最關鍵的時刻停止旋轉,繼任者柴榮本想以一己之力,完成養父的偉大志向,無奈讓人唏噓的命運對這對父子太過殘酷,將“創業未半,中途崩俎”的悲劇重複上演,“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奈何?奈何?
倘若郭威不死,柴榮不亡,那麼,中國歷史是否會被改寫呢?隨後讓整個華夏民族悲痛欲絕的“靖康之恥”還會不會發生呢?
(免責宣告)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絡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絡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參考資料:
《新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