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漢族,素食主義者,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祖籍浙江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委、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景星學社名譽主席,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
蔡元培數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他致力於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1916年12月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他早年參加反清朝帝制的鬥爭,民國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奠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1933年,蔡元培倡議建立南京博物院,並親自兼任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抗戰爆發初期,蔡元培與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聯合組織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積極組織發動文化界人士及民眾投入抗日救亡運動。
蔡元培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共有兄妹7人,但有4人先後夭折,僅剩下蔡元培、他的二哥蔡元銑和三弟蔡元堅與母親相依為命。蔡元培的父親蔡光普在他11歲時去世,之後母親周氏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周氏是一個很有氣節的人,她不願接受別人的可憐與施捨,而是選擇勤儉節約,勉強維持生活。為了節省開支,周氏常常親自給孩子理髮,一邊理髮,一邊和孩子交流思想;她還會一針一線為孩子們縫納衣服和鞋襪,一邊做事,一邊給孩子講故事。蔡元培深受母親的影響,他在《傳略》中提到,他所受的母教比父教多。母親周氏要求他慎言,做事兢兢業業,一絲不苟。這種言傳身教對蔡元培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蔡元培的子女是蔡無忌、蔡柏齡、蔡睟盎、蔡威廉。
蔡睟盎(1927-2012),女,中國共產黨黨員。蔡元培先生之女、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高階工程師(教授級)。
蔡威廉(1904---1939),是二十世紀中國重要的油畫畫家,也是中國早期美術教育家,以肖像畫聞名。蔡元培的子女是蔡無忌、蔡柏齡、蔡睟盎、蔡威廉。
蔡柏齡,中國物理學家。幼少年時期隨父母幾次去德、法等國。1928年畢業於比利時沙勒羅瓦專門學校機械系,1929年畢業於法國格勒諾布林電工學院電機系,1930年獲得巴黎理學院物理學學士學位。
蔡無忌(1898年3月30日~1980年4月10日),原籍浙江紹興,生於北京。獸醫學家,我國現代畜牧獸醫事業的先驅和商品檢驗特別是畜產品檢驗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蔡元培的第一位夫人王昭,兩人1889年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婚,1900年因病離世,生育兩個兒子。
蔡公的第二任夫人——黃仲玉。黃爾軒官宦世家、書香門第,黃仲玉自幼隨父宦遊,聰穎過人,尤好丹青,父親因為很愛這個女兒,反對給她纏足,並熱心支援女兒的愛好,最後她透過自學,成為詩書畫皆通的才女。後來黃爾軒失職後流落江湖,黃仲玉靠賣書畫養活了全家。1904年和1907年,黃仲玉在上海和紹興生下了女兒蔡威廉和兒子柏齡。1920年9月,蔡元培赴歐美考察教育,此時的黃仲玉身染不治之症,為了督促丈夫按時成行,她強撐著住進了醫院,沒想到這次別離竟成了永別。11月24日,蔡元培從上海登船赴法,1921年1月2日,黃仲玉在醫院去世,時年45歲。
蔡先生的第三位夫人周峻,字養浩,是蔡元培早年在上海愛國女校的一位學生,擅長外語,33歲還是單身。1923年7月10日,二人在蘇州留園舉行了婚禮。周峻婚後相夫教子之餘,攻讀西洋美術,她經常為蔡元培畫像,傾心創作了一幅《蔡元培半身像》,蔡元培在上面題詩:“唯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1937年蔡元培夫婦離開上海前往香港定居。1940年3月5日,蔡元培起床後走進浴室準備洗澡,忽然口吐鮮血,昏厥倒地,兩天後醫治無效,溘然長逝,享年7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