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物知識局
談及包拯,大家對其最大的印象便是“鐵面無私的包公”,而包拯在日常的判案工作中也的確做到了公正判案,無論面對多大的權貴,只要犯了大宋法律,包拯定會重拳出擊,無數的罪犯面對包拯都只能束手無策。
包拯清廉公正、為百姓考慮的官人形象不僅給百姓帶了莫大的幫助,給大家帶來了深刻的印象,成為了當今許多法律人學習的物件,不為權貴而折腰,為了法律和正義而發聲。
但殊不知,如此鐵面無私、判案如麻、毫不心慈手軟的包公,在面對罪犯時也有頭痛且束手無策的一面,究竟是誰讓包公都對其避讓三分呢?他又有著怎樣的背景呢?
包拯與柴文意的糾葛
眾所周知,包拯的能力之強,不僅百姓十分愛戴他,皇帝也在斷案方面給予了他十分大的權利,賜給包拯三個三頭鍘。
這三個三頭鍘分別用來對付王公貴族、貪官汙吏和市井惡霸,也就意味著包拯對於整個大宋都有著斷案的權利,無論何方神聖都逃不出他的管理。
但柴文意偏偏是這樣一個意外,柴文意作為一個紈絝子弟,憑藉著自家的權利,可謂是無惡不作,誰也不放在眼裡。
本來紈絝子弟柴文意和包拯倆人井水不犯河水,直到柴文意犯了一件惡劣事件,進入了包拯的視野。
在當時朝代中立功顯赫且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在柴文意的搗亂下,整個家庭家破人亡,最終弄了個滿門抄斬的結局。
柴文意向來喜歡調戲漂亮女子,一天在京城中晃盪時,柴文意看中了一個漂亮的民女,正準備出手明搶時,遇見了心懷正義的楊家寶出手相救。
柴文意貪圖美色的心思沒有得逞,自然在心裡埋怨上了多管閒事的楊家寶。
此後,柴文意有意無意找楊家寶麻煩,楊家寶並未和他計較,但他仍然心不死,想要斬除楊家寶。
殊不知自家的妹妹柴文婷對楊家寶芳心暗許,在柴文婷的通風報信的保護下,柴文意多次設計都無法得逞。
甚至在柴文意對其設下死計時,柴文婷毅然決然為了保護心上人,甘願赴死,失去妹妹的柴文意不僅沒有收手,反而將妹妹的死怪罪在楊家寶頭上,汙衊楊家寶殺了自家妹妹。
迫於柴文意家庭的權勢,在楊家寶平反之時,他早已打通了所有權貴,讓其無處伸冤。
這時候,包拯接手了此案,在調查清楚後立馬將楊家寶放了出來,柴文意這時可忍不了,暗暗許下要讓楊家付出代價的誓言。
於是他直接將戍守邊關的楊家聲和楊老夫人殘忍殺害,楊忠的舌頭也被他割了,可謂是張嘴發聲喊冤的機會都不給楊家。
皇帝也在柴家的遊說下,內心發生了偏倚,預設柴文意所說的情況屬實,直接下令將楊家滿門抄斬。
包拯也沒想到將楊家寶放出來後,本以為是在平反冤屈,事情的最後竟然發展成瞭如此多條的人命。
包拯怒不可遏,決定勢必將楊家洗清冤屈,而柴文意在家庭權勢的幫助下,可謂是手握免死金牌,倘若包拯執意處罰他,那便是衝撞皇帝的命令。
身邊的人也一直在勸說包拯,即便柴文意被處罰了,但皇家顏面盡失,皇帝也肯定不會輕饒包拯。
包拯面對這樣的免死金牌,雖然內心憤怒,但也陷入了束手無策的境地。
柴文意究竟什麼來頭?
柴文意作為當時宋朝的小王爺,以他強悍的家庭背景來說,不僅包拯和朝廷官員對他“犯怵”,即便是皇帝和皇室貴族也要對他禮讓三分,那麼,這紈絝小王爺究竟什麼來頭呢?
柴文意自身雖然看起來只是朝廷中一個沒有權勢的小王爺,但架不住他的家庭背景強大,這一段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大宋的建國曆史。
隨著唐朝逐漸隕落,國家再次陷入一陣無人統治的混亂狀態,這時許多政權也隨之湧現而出,正在其中的有一名少年柴榮,不僅精通兵法,史書等也讀了不少。
成年後,柴榮帶著自己的一身本領,幫助自己的姑父郭威建立了後周,柴榮也就因此成為了皇子。
在郭威的在位期間,他處理政事十分優秀是一位優秀的皇帝,但迫於身體原因,郭威並未擔任多久的皇帝便因病去世了。
皇位也就自然歸柴榮所有,在柴榮在位期間,可謂是傳承了郭威的優秀品質,帶領軍隊平定叛亂,帶領百姓過上富裕且安定的生活,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
最終,柴榮的歸宿也與姑父郭威出奇相似,僅僅在位六年便去世了。
去世後的柴榮,家中僅留下一對孤兒寡母,其兒子僅七歲,並未有治理國家的能力,而這時被柴榮在世時提升的官員趙匡胤趁機謀反,直接黃袍加身,隨之建立了宋朝。
趙匡胤也自知如此得來的政權並不光明磊落,為了更好地讓百姓對自己心服口服,同時也報答柴榮對自己的提拔伯樂之情。
在趙匡胤上位後,將柴榮兒子降至鄭王的同時,賜給了他們一家“丹書鐵券”。
丹書鐵券守護著柴家一代又一代,直到柴文意這一代,包拯自然也就無法有任何處理方法。
但上天自有天意,在包拯對他毫無辦法之際,興許是上天開了眼,對於柴文意的作惡多端產生了不滿,於是採取了“天收”的辦法。
包拯斷案那天,柴文意看著所謂的“鐵面無私”也拿自己毫無辦法,便大搖大擺離開了。
可就在走出門的那一瞬間,天有不測風雲,天地間狂風驟雨突起,一道閃電快速且精準的劈中了柴文意,之前還得意洋洋的柴文意瞬間倒地,當場死亡。
包拯對這般天降奇異之象感到十分驚奇,正為此時發愁無法懲罰柴文意給枉死的楊家報仇之時,好一道閃電直接處置了他。
而宋朝的百姓們得知此訊息後也是喜笑顏開,這一紈絝惡霸終於不能再作惡了。
正所謂老天有眼,這一切也似乎是在告誡著人們,做人做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一味陷害誣陷他人,壞事做盡只會讓老天都看不下去。
為官清廉的包拯
雖然包拯在對於柴文意一事短暫性的束手無策,但在其餘時候,包拯不僅對於犯人有罪必罰,對於朝廷的活動和政策也十分的清廉,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在朝廷上,許多官員為了謀求一時的經濟利益,經常幹一些昧良心的事情,貪汙腐敗十分盛行,但包拯則是義正言辭拒絕參加任何形式的貪汙活動。
在端州知府就任時,對於硯臺申請一事,包拯便展現出了他的廉潔為事。
當時端州的優質硯臺十分有名,因此歷來的知府在申請硯臺數量時,普遍都會多報數量,私下將多餘的硯臺來送人打點關係,交換資源。
由於歷來的知府都有這樣的行為,也就自然而然成為了職場的潛規則,沒有人會想著去舉報他人,而包拯偏偏不這樣幹。
他嚴格按照規定的數目來申請硯臺數量,對那些所謂的權貴絲毫不諂媚也不賄賂,只是一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除此之外,包拯不僅以身作則拒絕官場腐敗,他還針對此現象特地做出了改革反腐的反擊活動,無疑對那些朝廷腐敗分子造成了一定衝擊。
親眼目睹了硯臺數量造假現象的包拯,回到朝廷後,思來想去認為這一行為長此以往會給朝廷的經濟帶來巨大負擔,官場的氛圍也變得烏煙瘴氣,大家不幹實事,都一心搞腐敗去了。
於是,包拯直接上書當朝皇帝宋仁宗,請求免去部分權貴一些不必要的恩賜,以節約資金用作國家大事。
奏摺一上朝廷便引起了大部分權貴的不滿,面對包拯打擾他們的利益,他們當然也不會作罷,而是紛紛站出來反對。
即便包拯面對如此多的權貴,自己孤立無援,但他也絲毫不退縮,只是條理清晰的給皇帝闡述清楚這一改革給朝廷帶來的效益,堅持要讓朝廷進行改革。
包拯這一要求雖然皇帝並未直接給予答覆,但他也能從中明白皇帝也是想整治朝廷,只是為了保持內部的和諧,不能直接給予支援的態度。
包拯緊接著開始身體力行的走訪百姓,瞭解底層人民的真實想法,對於那些貪官汙吏,則進行大規模的審查。
無論官大官小,皇親國戚也好,將軍子女也罷,只要觸犯了法律,一個也不放過的按照條令來處罰。
包拯一系列的行為,使得官吏聞風喪膽,有“賊心”也得掂量掂量能否承擔得起包拯的處罰,而百姓則是對其愛戴有佳,為百姓做實事、從大家利益出發的人自然會得到大家的支援。
柴文意的行為讓我們看到了紈絝子弟的模樣,憑藉自身權利為所欲為、壓榨百姓的人必然會被大家所唾棄。
而包拯清正廉潔的形象,穿越了幾千年的時間,仍然被當做榜樣被人們所歌頌。